近日,有微信用户爆料称,自己只点击了微信钱包中的“微贷”业务查询限额,却被腾讯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贷款审批”为由查询到中国人民银行,对自己后续的房贷申请造成影响。
对此,3月1日,微众银行官方发布声明,表示微粒贷的设计和业务流程符合法律法规。“用户申请开通小额贷款时(即‘点击查看额度’),页面主动提示用户阅读中国人民银行征信查询授权及贷款相关协议并核对授权;如果用户不勾选,会弹出窗口提示用户阅读协议;后续还需要用户验证密码,然后银行会向人民银行查询用户的信用记录,评估可贷额度。”
鉴于后续贷款可能带来的影响,《国际金融报》记者致电微众银行客服热线了解到,如果用户只是“点击查看额度”,并不代表贷款行为已经发生。如果其他贷款机构对此有疑问,用户可以向微众银行申请开具“不贷款证明”,2个工作日即可完成。
约定的大数据征信?
据了解,微贷是微众银行去年5月推出的一款小额信用消费贷款产品,也是微众银行的首款产品。
微贷初期采用“白名单”制度筛选用户。深圳银监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末,小额信用贷款余额74.95亿元,白名单客户2034万人,授信客户352万人,授信金额757亿元,累计网贷66万笔,128.17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出微贷产品时,腾讯曾表示,贷款额度由互联网大数据风控模型决定,最高20万元。
腾讯还表示,互联网大数据征信主要利用社交网络上海信息,如线上、物业、消费、支付、社交、游戏等。,为用户建立基于互联网信息的信用报告。
因此,当用户发现微贷产品查询人民银行的征信记录时,认为这与传统的银行放贷模式并无区别。事实上,早在去年10月份,就有不少用户反映在水木社区、知乎等网站开展小额贷款业务时查询信用记录的问题,并表示“不要乱来债”。
记者就此联系腾讯,截至发稿,尚未收到相关回复。
弱实名账户存款风险
最让用户不满的是微众银行未经授权直接查询用户的信用记录。
根据《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第三章第十三条规定,商业银行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应当取得被查询人的书面授权。在贷款、信用卡、准信用卡、担保申请书中增加相应条款,即可获得书面授权。
针对能否在线授权查询个人信用信息记录的问题,《国际金融报》致电央行征信中心,了解到具体授权方式由相关机构规定。如果用户对此有异议,可以向央行各地分支机构投诉。
但根据央行征信中心去年6月发布的《征信报告攻略》,可以通过“书面(电子)授权”的方式,授权贷款机构查询征信报告。
据了解,传统银行在办理贷款业务时需要查询客户个人信用报告时,都要求客户与银行当面签字,并取得书面授权。按照微众银行的解释,当用户查看相关授权协议并输入密码进行验证时,可以确认是本人操作。
事实上,根据央行2014年发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远程开立人民币银行账户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凡未能在银行柜台与个人见面的电子账户均为“弱实名账户”,不能用于转账结算、交易支付和现金收付。
根据上述规定,微贷用户在微众银行开立的所有账户均为“弱实名账户”。有业内人士认为,小额贷款用户只需要输入身份证和支付密码就可以借到钱。虽然流程简单,但是有一定的风险。
贷款额度“放大”
另一位用户反映,在使用小额贷款的过程中,如果他的授信额度是5万元,哪怕只贷了1元,人民银行的征信报告都显示“准予贷款5万元”。
腾讯的解释是,微贷是“循环贷款”产品,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征信规则,循环贷款在征信中的“发放额度”实际上是产品的“信用额度”。所以,一个用户有多少小额贷款的授信额度,就可以在征信报告中体现为发放了多少贷款。
据了解,循环贷款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房产为抵押的循环贷款,一类是以个人信用为基础的循环贷款。申请一次循环贷款后,可以多次获得相同金额的贷款。个人信用循环贷款的最低贷款金额通常为2万元,最高为30万元,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无需抵押即可获得。
关注消息灵通的金融股微信号【jrjstock】,每天早上给你早盘操作指导和涨停牛股预测。
【/s2/】关注财经板块微信【jrjnews2013】,独家投顾,跟踪股市走势,展望不同阶段的经济热点。[/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