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微粒贷多久可以放款(微粒贷与借呗上演抢人大戏,降息免息战火正热)



为了提高真实贷款率,扩大优质资产规模,即使是头部现金贷平台也需要在营销上下功夫。


作者|董秘

生产|消费金融频道


头部现金贷产品不再躺平。


近期,微信、支付宝两大全国性应用中的小额信用贷款、信用贷款(原贷)开始让利补贴活动,尤其是新客户首贷,优惠力度上限不断刷新。整改方案实施后,微众继续加大营销策略,双方目的大概是一样的:争夺优质资产。


就整个消费金融市场而言,目前客户普遍面临瓶颈,尤其是优质用户争夺激烈,获客成本低至几百元、几千元。要想留住用户,让他们完成注册、授信、放款的全流程,补贴大战必不可少,巨头都这样,中小平台的处境自然更尴尬。


轮番降息不计息


小额贷款补贴很疯狂。有用户反映,微贷近期推出限时免息活动,用户贷款将享受30天利息减免。如果贷款年利率18.25%,贷款2万元,30天可以减免300元利息。这意味着部分小额贷款用户可以免费使用30天贷款,比市面上类似的优惠活动力度更大。





此前,微贷还推出了新用户专属权益,1元起借免息可获8元红包。微贷想通过奖励红包大于贷款金额来刺激用户完成第一笔贷款,说明他们在想尽办法获取客户。


除了免息补贴、红包等活动,小额贷款利率调整较早,最低日利率从0.025%降至0.015%,折合年息仅为5.47%。部分优质客户年利率低至5%左右。


相比小额贷款,支付宝信用贷款推出了有限降价活动,部分用户贷款利率降幅超过40%。有用户表示,原贷款利率14.4%,1万元贷款分12期,利息1444元。现在利率降到9%,你只需要付902.5元利息就可以贷到同样的金额。





微贷和赊购不约而同的开启让利补贴,一方面可能最大化平台内的流量变现,挖掘优质资产;另一方面,可能是为了抵御同业竞争,尤其是被借品牌隔离后,信用贷款中的金融机构不能再享受被借品牌的品牌保护,只能拿出真金白银直接与同业产品竞争。


在央行要求利率公开的背景下,各机构的价格营销必须直面竞争,降息是造势的好机会。小额贷款的几次营销活动都发生在整改期间。精确调整利率和补贴才是上策。


但与升级后的信用贷款相比,小额信用贷款可能面临更复杂的竞争局面。支付宝不仅有蚂蚁消费金融的自营产品,还有很多第三方金融机构的产品,在利率弹性和资产体量上有更大的优势。

申请微粒贷


小额贷款采用自营借贷的情况,体量有限;使用联贷方式,还面临商业银行网贷新规对联贷投资比例和展业范围的限制。商业银行和微众共同出资贷款的,合伙人在单笔贷款中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


在联合贷款中,微型银行对其合作伙伴的出资比例约为2: 8。合作方既有国有银行,也有城商行、农商行等地方新银行。由于微众和合作伙伴都是银行,他们的联合贷款也会受到更严格的限制,这也可能影响到小额贷款的最大规模。


优质用户很难服务


小额贷款和信用贷款都是通过贴息营销获得,可能主要是想触达优质客户。毕竟优质用户对贷款利率更敏感。尤其是在利率下行的趋势下,消费金融平台都想优化客户群结构,瞄准次优及以上客户,用品质实现价格。


以微贷为例,微贷的客户群相对较低。微众2020年财报显示,微贷客户覆盖全国31个省(市、区)560多个城市,约80%的贷款客户为大专及以下学历,约78%从事非白领服务业或制造业。


客户群下沉,获客成本低,小额贷款总贷款成本70%左右低于100元。现在这种成本模式显然无法支撑新的客户群战略。在消费金融公司、掌门1对1借贷平台纷纷下调利率的情况下,微贷等明星消费借贷产品要想打动优质用户,只能采用较低的利率,否则会流失客户。

从信用贷款和微贷营销的角度来看,目前消费金融平台新增用户难度较大。即使信用完成,用户也不一定会第一次借款,不仅增加了平台成本,也使得用户的信用模型很难更新。因此,各平台想尽一切办法提高用户的实际贷款率(贷款用户占信用用户的比例)。


此外,消费贷款产品同质化严重,用户对品牌的依赖远远弱于利率。微贷和信用贷虽然得到了超级流量平台的加持,但毕竟只是独立品牌,这意味着它们都需要注重获客和定价,从而达到优质用户的偏好范畴。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