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轻资产、重技术”的特点,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公认的难题。近年来,为了支持科技企业的发展,政策层面出台了很多措施,引导资金向科技企业倾斜。
在这种背景下,金融机构已经采取了行动。微众银行作为国内首家互联网银行,也很大方。但与传统银行不同的是,微众银行秉承服务小微企业的基本理念,聚焦下沉的中小科技企业,致力于为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微众银行在服务科技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方面成绩斐然。数据显示,科技创新微产业贷款目前已经在全国21个省、100多个地级市开展业务,吸引近15万家科技创新企业申请,累计授信1005亿元,其中在深圳1.8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服务覆盖率达35%。
这背后,离不开微众银行在小微、科技创新等领域的不断深耕。微众银行作为“尝鲜者”,为什么选择了科技创新的中小微企业群体?创业初期遇到过哪些问题?微众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有哪些优势?科技金融未来努力的重点是什么?围绕上述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微众银行公司金融副总经理袁,分享了微众银行发展科技金融背后的故事。
从肖伟出发,瞄准科技企业的赛道
当被问及为什么关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时,袁表示,这主要与微众银行专注于小微企业服务的理念有关。微众银行自成立以来,宗旨就是“服务小企业,造福大众”。
“所以,其实我们可以说,先从全民微商入手,再从微客群体中挑选科技型企业。这就是微众银行不同于传统商业银行服务的地方。”袁对说:
一方面,科创企业本身对资金有现实需求。由于缺乏固定资产等抵押物,一些中小型微型科技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融资困难和融资贵的问题。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但中小微科技企业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覆盖。
袁强调,微众银行作为一家互联网银行,有责任、有义务服务好这类客户,支持国内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另外,我们是一家以技术为基础的银行。我们可能更了解科技公司,在服务上也更‘得心应手’。”
但微众银行在科创金融业务发展初期,也遇到了困难,尤其是在获客方面。与传统银行依靠线下客户经理团队挖掘客户的方式不同,微众银行通过纯线上渠道获取客户。如何让客户了解产品,建立信任,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袁表示,鉴于此,微众银行微业贷专门建立了领先的B端数字化互联网营销体系,包括电子销售、广告投放等,并通过使用数据、模型和人工智能技术不断优化营销系统。“这个系统支持我们公司金融的业务发展,它也随着业务多元化的进程而发展。从小额信贷服务各行各业的小微企业,到深度供应链上下游,再到科技型企业,我们都在不断通过技术寻找客户细分。”
尤其是今年以来,微众银行在品牌营销方面做了很多创新。比如拍摄科技创业者创业的故事,“讲的是企业怎么做,创业者长什么样。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不仅可以宣传企业和创业,还可以引导银行的产品,带来很多更好的流量。”袁对分析道。
依托金融科技,构建在线服务流程
对于银行来说,获得客户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服务和留住客户,这离不开手中的武器。袁表示,与传统银行相比,微众银行服务科技企业的最大优势在于线上申请,这在信贷产品上有直观的体现。
据介绍,微众银行面向中小科技企业的贷款产品来自于小微产业贷款的科技贷款,因此该产品继承了小微产业贷款的优秀基因,即“三无、三全、三快”。
所谓“三无”,即“无抵押担保、无线下开户、无纸质材料”。所有信息都可以通过手机授权后由系统后台自动获取,包括企业的税务信息和工商信息,由系统自动审核评估,基本不需要人工干预。所谓“三包”,即“全自动、在线、全天候”,可以申请和获得贷款;所谓“三快”,是指给用户“快审批、快借阅、快周转”的极致体验。
“从客户提交贷款申请到获得贷款,整个过程不需要人工干预。纯属线上。如果快的话,客户可以在一分钟内完成整个操作。”袁举例说,客户不需要提供任何纸质材料,只需要完成身份认证,同时授权查询一些税务等第三方信息即可。
微众银行的科技贷款在享受小微产业贷款流程便利的同时,还与政府的贴息政策挂钩。对于申请人来说,这将大大降低鞋底成本,企业可以直接在相关产品中操作,而不用跑来跑去申请。打折后,部分最低利率可降至1.7%,非常优惠。
依托以上特点,微众银行的科技贷款备受企业青睐。值得一提的是,这家银行服务的科技客户中,有很多是首次贷款人,也就是从未获得过其他银行的贷款。袁说,“这意味着当其他银行不能给这些企业提供贷款时,我们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银行。”
微众银行之所以有这种信心,从更远的角度来看,是因为他们依靠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例如,针对科技型企业的特点,微众银行与政府机构合作,将政府部门沉淀的人才信息、知识产权、交易数据等多维度数据应用到企业评估模型中,主动评估企业的发展潜力。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科技型企业的专利利用率,袁表示,微众银行正在尝试对专利数据进行处理。目前,该银行已引入近4000万条专利相关数据,不仅有结构化的领域,还有从专利说明书、专利说明书摘要、专利权利要求等文档中收集的大量非结构化信息。基于这些数据,通过运用科技手段,可以构建相应的规则来评价企业技术的有效性、质量和价值。
创新服务模式,“贷款加投资”让融资更高效
酒香不怕巷子深。如今,微众银行的小微产业贷款正在惠及更多的企业。为了给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陪伴他们成长,微众银行又向前迈了一步,开始探索数字化的“贷款+投资”创新服务模式。
袁说,“其实各大银行都在做科技企业的‘投资’需求,可以说是银行金融服务的自然延伸。”目前银行业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银行与其具有投资功能的子公司共同开展业务;另一种是与非本机构直接设立的、具有投资职能的银行和实体挂钩开展业务,如与外部风险投资机构合作。
“在观察了各种模型后,我们发现有几个模型非常不规范。毕竟每个企业的估值和股票期权的定价很难标准化,不能完全依赖数据,这不是我们的强项。”袁表示,因此,微众银行一直在探索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数字化“贷款+投资”模式。
经过多方考量,微众银行决定做“贷”与“投”之间的桥梁,即依托自身的数据处理能力,为科技型企业构建更加精准客观的评价体系,在提供授信额度支持的同时,为投资机构提供价值评估支持,从而深度连接投贷双方,让投资更科学,让融资更高效。
袁介绍,信息不对称一直是企业、项目、投资人之间的通病,从根本上来说是信任的问题,而微众银行依托数字技术的能力恰好可以为“信任”提供有价值的判断依据。
据悉,该模式目前正在深圳科技企业和部分投资机构进行中小规模测试,预计2022年正式上线,这无疑将连接更多的企业和金融机构。
由此可见,微众银行依托自身的金融科技优势、对科技型企业金融需求的深刻理解以及过去积累的丰富服务经验,正在为科技型企业和投资机构开辟一条创新的数字化、智能化投融资体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