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胡金花上海报道。
12月14日,国内车险市场新能源车险专属条款——《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正式发布。12月27日,上海保险交易所正式上线新能源车险交易平台,首批上市12家财险公司新能源汽车专属保险产品,为新能源汽车专属保险产品落地服务提供支持。这也意味着财险公司将正式在新能源车险市场同台竞技。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这12家公司分别是PICC、阳光财险、中华保险、中国人寿、迪达保险、平安财险、CPIC财险、太平财险、天安财险、众诚保险、亚太财险、三星财险。目前,交易平台已发布标准接口,并与PICC P&C保险、平安P&C保险、CPIC财险等首批机构完成对接。,预计将覆盖90%以上的市场份额。
“新能源车险交易平台定位为新能源车险专属产品综合交易服务平台。前端为保险消费者提供投保、查询等服务,降低交易成本,后端与相关单位一起,通过与大数据平台对接,提供风险控制、产品创新、数据共享、交易监控等配套服务。这是保险业在新能源车险服务模式上的又一重大创新,是继《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和《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基准纯风险保费表(试行)》之后,车险交易市场模式改革的有益实践和探索。交易平台帮助保险公司直达消费者,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让新能源车主真正享受到车险综合改革的政策红利。”对此,上交所相关人士当日表示。
不过,上海某大型财险公司车险部负责人吴杰(化名)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新能源车险市场还比较小,年保费收入只有几百亿。新能源车险引用燃油车的条款显然不妥。目前还需要观察新保险条款对财险机构的承保影响,但总体来看,新能源车险会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平台功能仍在完善
据记者了解,目前上交所新能源车险交易平台主要为新能源车险消费者提供网上投保、保单查询、订单查询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未来将逐步开通审批查询、理赔进度查询、电子保单下载等功能。
“也就是说,汽车能源车主以后可以到这个平台上选择各个保险公司的产品,减少中间环节。”吴杰指出。
事实上,12月27日,上交所也表示平台目前支持一站式购物,产品更加透明。交易平台支持新能源车险各类专属产品上市和新能源车险与商业车险组合销售。消费者可以在网上轻松获取多家保险公司的新能源车险专属产品,根据个人需求选择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充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客户的保险需求,减少信息不对称,有效保障消费者权益。
此外,该平台还使多渠道整合更加便捷、安全、稳定。交易平台的整合包括专属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支付宝生活号(名为“新能源车险”)等多种保险渠道。作为中国银行业和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的行业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平台,中国上海保险交易所中立可信。交易平台按照国家三类保险标准建设,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关于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的要求,确保交易顺畅和数据安全。
“平台上线后,将从两个方面为行业赋能:一方面,服务行业机构降本增效。新能源车险交易平台作为专业化的第三方交易平台,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数字化交易流程,实现数据流和业务流的整合、统一和高效管理,有效提升产品交易质量和效率,缩短交易链条,降低交易成本、获客成本和运营风险,提升新能源车险业务的在线化、智能化水平。另一方面,提升行业新能源车险供给服务水平。交易平台连接新能源汽车承保理赔数据,为行业积累真实准确的纯风险损失率,为行业进行产品创新、完善理赔服务提供数据基础,通过链接新能源汽车大数据提供定价、核保、核保等支持,提升行业风险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上交所指出。
对于平台的未来发展,记者从上交所了解到,还将通过建设运营行业级新能源车险交易平台,探索整合产业链上下游机构和要素,构建适合新能源车险发展的数字化保险新生态。一方面,积极研究推动平台与新能源汽车主机厂、大数据平台、电池、充电等相关服务商、互联网流量平台等上下游产业链的合作,探索实现跨界、集中、高效的数据互联和资源对接,帮助行业构建理赔和增值服务标准,形成合作共赢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探索研究为新能源车险消费者积累碳积分、进行碳交易提供应用场景和数据支持,围绕新能源车险消费者全方位需求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
万亿新能源车险市场待挖掘
随着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的日益普及,新能源车险市场已经成为各财险公司的必争之地,这不仅仅是存量市场的切换,更是增量市场的竞争。不久前新能源车险条款发布时,有券商预测,到2025年,国内新能源车险保费将达到1543亿元,约占车险总保费的15.7%。预计2030年新能源车险保费规模将达到12790亿元,约占车险总保费的31.3%。
“新能源汽车的基准保费略低于目前全面改革的基准保费,而随着承保新能源汽车有望跳出传统汽车的承保逻辑和市场环境,将为财险公司带来新的增量市场,有望给车险市场带来变化。”12月28日,CPIC产险一位市场人士在接受采访时指出。
记者根据中国银保信统计发现,此前,新能源车险平均保费比传统燃油车高出21%,家用轿车、城市公交车、出租汽车新能源车平均保费几乎比传统车高出20%,而企业用车、政府用车、高速公路客车新能源车平均保费低于传统车。总体来看,2013-2017年,新能源车险车险平均保费分别为8286元、7229元、5462元、5788元、5917元。
申万宏源保险分析师葛宇翔表示,近年来,银监会的政策制定一直以让利车险消费者、保护消费者权益为出发点,预计新能源车险涨价难度较大。预计2018-2020年平均车险保费分别为5800元、5500元和4991元,2021年和2022年分别为4243元和4200元。
而新能源车险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就像一块“肥肉”,吃起来有点“辣嘴”。在今年PICC中期业绩发布会上,PICC P&C总裁于泽透露,PICC P&C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保费收入40.3亿元,同比增长60%,平均每车保费3900元,承保量103万辆。从目前情况来看,新能源车赔付率略高于传统燃油车,主要是事故频率高于传统燃油车。在车险综合改革一周年之际,中国太保产险董事长顾岳也表示,中国太保新能源车险业务占比在业内较高。从新能源汽车的增长来看,占比最高的是城市公交,增长最快的是家用汽车,增速超过87%。但新能源车险整体赔付情况并不理想。下一步将根据中国银行业和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新能源汽车的新条款和费率,更好地控制新能源汽车市场。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管理咨询合伙人金舟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承保新能源汽车有望跳出传统汽车的承保逻辑和市场环境,基于专业的风险管理和精算实力,更好地分析、预测和定价风险特征,在新能源电池、充电桩和无人驾驶技术方面形成差异化竞争模式,新能源汽车有望为车险市场带来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