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产品开发周期中,运营活动必不可少,发放优惠券已经成为运营活动的一种基本形式,优惠券设计的全过程尤为重要。接下来笔者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感谢您的支持!
整体架构分析
一、确认优惠券类型
首先,我们需要区分优惠券和代金券:
1.优惠券(Coupon):一种给特殊权利持有者的优惠券,可以用来抵消商品的价值,给消费者带来好处。比如原价100元的商品,如果消费者有一张9折优惠券,那么商品的价格就是90元。
2.代金券:可以代替硬币购买或消费的一种消费形式,相当于货币。可以直接用来购买商品,却不能给消费者带来实惠。消费者仍然以原价购买商品。比如原价在100元的商品,如果消费者有凭证,可以抵扣同样的金额;如果没有,他们不会扣,但是商品原价是固定的。
我们常见的优惠券类型有:体验券、礼券、折扣券、特别券、兑换券等。我们应该根据经营活动选择合适的优惠券类型。
在确认优惠券种类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区分每一类优惠券的形式和使用条件。
二。确认优惠券发行人
例如,新注册的用户在首次登录时可以获得“新人优惠券”,或者与会员级别和会员积分相关联。比如白银会员以上用户可以使用,3000分以上会员可以使用,等等。一般分发对象包括:
三。确认优惠券的使用范围
其实使用范围一般是在优惠券的使用条件中呈现的,但是使用范围更多的是解释这个优惠券是通用的还是限制的。只能在一家店使用还是该品牌下所有店使用?所以确定使用范围尤为关键!常见的分类如下:
四。确认发放的优惠券数量
这看似简单,其实特别重要。分配量决定了投入产出比,每一点都要仔细计算。产品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严谨认真,与运营、财务、业务等部门充分沟通。
这里讲个故事:2014年我参与了一个电商产品。为了“续费”,公司开始大量发放优惠券,并且把优惠券的数量定得很高。因为老板是传统企业出身,他想的是“做互联网就是为了省钱”。
结果很多用户收到了优惠券,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然而,意外发生了。
由于自然灾害,公司产品的原材料遭到破坏。大量用户通过活动领取了优惠券,还下载注册了app。结果他们用优惠券下单,他们迟迟收不到物流信息。
因为是新平台,就算给用户解释了,还是一片骂声。这款应用被迫改名。
最终结果的形成可能有很多原因,但作为一个产品,在这个过程中要保证整个过程的严谨性,尤其是在创业公司的产品中(产品设计+运营)。
五、确认优惠券发放方式
这部分更侧重于用户层面,要根据实际产品寻找用户喜欢的接收方式。我们经常看到的是:
1、系统自动发出:
2.用户手动收集:
六。确认其他相关问题
除了上述关键部分,还要考虑:
附:部分样机截图仅供参考,欢迎指正交流。
作者:王照玉(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王照玉)原上海同策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产品经理。一直从事教育、电商、房产app的研究和设计。
本文由@王照玉原创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PEXELS,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