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8月16日12时,为期三个半月的伏季休渔结束,福建水域正式开渔,晋江、石狮、漳州、厦门等地数千个渔港竞相开放。渔民们也再次忙碌起来,开始新一轮的农牧渔。再过几天,第一批出海的渔船将新鲜的渔获运回港口,一大堆新鲜的海鲜端上了餐桌,让人大饱口福。
作为优质蛋白质的来源,近年来,水产品的消费量已经成为衡量各地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标志性指标。福建是海洋大省,海洋生物资源丰富。2020年,水产品总产量将达到833万吨,居全国第二。其中海水养殖、远洋渔业、水产品人均占有量、水产品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大黄鱼、鲍鱼、河豚鱼、梭子蟹、牡蛎、海带、江蓠等品种产量居全国首位。
水产养殖产品供应充足
漳州市东山县陈诚镇栖霞村是一个以水产养殖和浅海作业为经济主体的农业村。海洋多品种水产养殖蓬勃发展。全村有700多名村民从事养殖,生产经济鱼虾贝等。年产值过亿元,是东山县最大的“海洋牧场”。当地从事金鲳鱼养殖的养殖户陈京川告诉记者,金鲳鱼生长周期比较短,从鱼苗到成鱼只需要四个月左右。
“目前市场对水产品的需求量很大,我们的金鲳鱼出货量一天大概在25000斤到35000斤。除了漳州,还销往泉州、厦门,甚至广东。”陈京川说,预计今年养殖收入在300万元左右。
在宁德福鼎市店下镇成勋村的韦敏鲈鱼养殖基地,养殖户陈博辉一把诱饵扔进大型塑料深水网箱,肥硕的鲈鱼群就跳起来抢食。陈博辉说,去年他投放了50万尾鱼苗,鲈鱼养殖收入超过120万元。
福鼎是中国最大的通江鲈鱼人工繁育、养殖和加工基地。福鼎市鲈鱼养殖协会秘书长、福建韦敏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庆说,福鼎市的鲈鱼产业已经形成了“养殖、养殖、加工、物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本地鲈鱼及其产品进入国内各大水产品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并与电子商务合作,有效扩大了产品销售。由于市场需求量大,不用担心销量,鲈鱼成了当地渔民转行致富的首选产业。
记者从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获悉,今年上半年,福建渔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水产品供应充足。全省水产品总产量427万吨,同比增长3.7%;渔业产值750.51亿元,增长3.5%;水产品加工产值390亿元,增长18.7%。" 2021年,全省水产品产量增长的预期目标是2%左右."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负责人说。
品种和降价
捕捞结束后,福建各地的水产批发商开始忙碌起来。福州马尾海峡水产品批发市场是福州最大的海鲜水产品批发市场。每年钓完鱼,“懂行”的市民都会来这里采购海鲜,商家也开始提前准备。
记者了解到,休渔期间,福建很多地方的水产品市场主要经营冷冻海鲜或养殖水产品,种类少,价格高。随着大量渔船出海捕鱼,市场上的海鲜种类会越来越多,价格也会相应下降。
据了解,渔船返回远海最快需要3到5天,大型渔船分批返回的高峰期在捕捞的15天左右。如果前来采购的市民正好赶上这个时期,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的海鲜。以螃蟹为例。通常价格在50-60元一斤。这时候只要20-30元一斤,稍有瑕疵的海鲜产品价格会更低。有商家表示,目前来看,今年海鲜的价格会比去年低,市场上的螃蟹会更多,价格会逐渐降低,甚至降到捕捞前的一半。鱿鱼、章鱼、鱿鱼等海产品的价格应该也是稳中有降。
目前,福建省主要水产品销量正常,价格基本稳定。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最近发布的主要食品价格趋势显示,水产品价格略有下降。
除了价格,水产品的质量安全也是群众关注的焦点。为规范养殖企业生产经营行为,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福建省加快实施水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上半年,全省开展国家和省级原产地监督抽查300余批次,市县开展快速检测1478批次,合格率100%。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渔业与质量监督处副处长耿来强说:“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严格控制水产品质量,促进渔业健康发展。”
渔业升级在路上
除了国内供应平稳有序、货源充足,今年上半年,福建水产品出口也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福建水产品出口35.14亿美元,同比增长39.0%。
福建采取多种措施提升水产业发展水平。比如实施水产种业创新产业化工程,形成一批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种苗生产基地。实施水产品增值工程,提高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装备水平。全省新增水产品加工生产线13条,实施渔业品牌建设工程,培育水产品外贸品牌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作为海洋经济的传统优势产业,福建海洋渔业经济今年以来稳步增长,高质量发展态势向好。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积极推进现代渔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渔业传统优势产业,着力打造10个千亿级产业链。
今年上半年,福建省先后实施了水产种业、水产加工业、渔业创汇提升、海水养殖转型升级等行动计划。推进全省海洋养殖转型升级,改造塑料渔排1.13万个,贝类筏式养殖浮球0.45万亩,建设深水抗风浪网箱28个。推动出台新一轮支持远洋渔业发展的八项措施。1-6月,全省远洋渔业产量24.1万吨,产值21.52亿元,运回16.1万吨。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负责人表示,下半年要加快推进海水养殖转型升级、渔港工程、智慧海洋建设等基础设施三大任务,强化水产种业、远洋渔业、水产品加工、休闲渔业等渔业产业四大重点,强化渔业安全生产监管五大重点, 海洋防灾减灾、海洋伏季休渔、海上漂浮垃圾处理和水产品质量安全,全面推进“海洋福建”建设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刘春穆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