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确跨越了规模效应的临界点之后,对美团的理解又到了一个重要的点。
据Latepost报道,美团近日成立了专门的零售集团,成员包括:美团创始人兼CEO王兴、高级副总裁兼到家事业群总裁王、高级副总裁兼优选事业部总经理、快驴事业部总经理郭万怀、美团副总裁兼平台总经理李树斌等该集团将整合优先驴、快速驴和杂货购物等业务,陈亮将负责该业务。
特零售集团的成立,意味着美团将实体零售业务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经过前期各业务的独立奋斗,美团正在努力将其揉成一个整体,统一输出。
但投资者不要过于简单化,把美团的零售业务和各个行业混为一谈。在36Kr看来,在选择做买菜、社区团购、驴赛甚至团货的生意之初,美团的思路就很明确——做实体零售。只是这需要试错和迭代,跑出了一定的规模。
王兴也曾多次在内部分享。美团一直在做零售。以前主要以团购、外卖、酒旅为主,做服务零售。现在美团要多做实体零售。
从商业逻辑上看,这种整合也很清晰:美团买菜定位一线城市前置仓模式,主打“1小时到家”;最好是美团着重下沉市场,强调覆盖的宽度;快驴定位B2B供应链,服务小B商家。整合后,美团零售业务将覆盖从C到B,从一线到线下城市市场的大部分业务和用户。
作为美团实体零售的一部分,团好货、闪购、购药目前还没有纳入,可能有美团自身的考虑,但从长远来看,将上述三项业务纳入零售集团可能不会太远。
摆脱孤立看待分类业务的视角。美团正在推进的,都是广义“电商”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化。新零售业务在短期内带来了亏损,但从更长期来看,其对美团生态的贡献将不仅限于业务本身。
同时,美团将实施了近四年的“美食+平台”战略改为“零售+科技”,不再强调以“吃”为核心。战略的改变也意味着美团商业逻辑的改变。那我们现在为什么要做调整?这种调整意味着什么?
从主营业务来看,美团的规模效应正在跨越临界点。
截至2020年12月31日,美团平台活跃商户数达680万,年交易用户数达5.1亿。与之相对应的是,公司全年营收突破1000亿,达到1148亿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7.7%。
更重要的是,在过去的两个季度里,“二送一”垄断条款解除后,美团的主要业务数据,包括外卖营收、外卖利润率、活跃用户、商家等,都在持续飙升。
以销售业务为例。第二季度,美团餐饮外卖收入达231.2亿元,同比增长59%,营业利润创历史新高24亿元,同比增长95.2%,营业利润率从8.6%提升至10.6%。第二季度,美团外卖客单价达到49元,同比微增0.4%,在外卖旺季实属不易。结果第二季度美团单个外卖订单利润也接近0.7元,历史最好。
Policy 空并没有实质性影响美团的业务,反而进一步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美食+平台”的商业生态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效应。
但是,历史上很多伟大的公司都证明了规模效应不仅仅是分红。过了效果临界点之后,增速和收入会因为规模而停滞。虽然这个临界点在具体的美团上还没有明确出现,但外界普遍猜测其规模红利正在逼近。
所谓“用户规模临界点”,简单来说就是用户粘性开始跨越地域、年龄、细分需求...并从消费者延伸到平台上游的商家和供应商。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平台需要不断提供多样化的服务,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美团从“美食+平台”到“零售+科技”的战略转变,与其说是“新故事”,不如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具体到实践方面,美团新业务畅想空的开通是美团成立专门零售集团的必要条件。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美团的社区团购业务已经基本覆盖全国各省区市,跨越跑马圈地,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比拼供应链和履约能力。据36Kr了解,第三季度,社区团购数量迎来反弹,美团优选日订单在3500万左右,年底预期目标为6000万订单,已经具备相当规模。
据美团自己估计,未来社区团购有望实现每件2-3毛钱的利润(一件算网上单件,比如杏鲍菇250g一件)。长桥证券也预测,未来社区团购对应件单价在12元左右,每件2-3毛的营业利润,按照每年2.5万亿的GMV计算,相当于约400-600亿的行业利润空。
对于美团来说,除了做增量市场,拓展业务边界,社区团购不言而喻,导致实体零售的终结,这也是王兴一直强调社区团购的战线是“星辰大海”的原因。
其实在这次成立特零售集团之前,美团在实体电商方面已经低调探索了很久,好货就是证明。与社区团购不同,团好货是典型的平台实物电商POP模式下的第三方产品,以标品为主。目前已覆盖13个一级类目,44个二级类目。
目前团货有四大流量入口,分别是独立APP、美团APP、美团外卖APP、微信小程序。APP端有多个流量位:顶部固定导航按钮,底部独立电商标签入口,中间是“猜你喜欢”和“今日特供”的信息流推荐。据36Kr了解,目前,团号每天的货量在70万左右。
此外,财报显示,第二季度美团闪购的交易额和GTV同比增长超过140%,美团买菜的GTV同比增长超过280%。据36Kr统计,目前美团闪购日订单量已突破400万,位居行业第一,“闪购+买菜”和快驴在新业务中的占比在30%(36亿)左右。从目前的市场来看,美团可能是唯一能同时覆盖不同消费能力人群的电商平台。
在第一季度的电话会议中,王兴曾表示,美团的首选目标是未来几年为美团带来3-4亿新用户。在过去的两个季度里,美团已经实现了近1.2亿的新增用户,最初进入这项业务的初衷正在实现。
此前,外界一直担心“美团如何将这些新增用户充分反哺到主营业务,如何将主营业务用户吸引到不同的零售业务上?”现在美团给出了答案。
不过,目前美团还没有完全整合优选、快驴和杂货购物业务。这只是美团“零售+科技”定位的第一步。未来随着几大零售业务的增长,团队的整合将不可避免,美团在业务之外的管理能力也将受到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