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以上不结婚,对于一个中国年轻人自己,甚至他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非常沉重的。这样一个群体在中国民间被称为“光棍”。意思是这样的群体就像一根光秃秃的木棍,既不能发芽,也不能开枝叶,开花结果。
为什么“光棍”这个词只指单身男青年?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男人被赋予了传宗接代的责任,所以古语“不孝有三,孰轻孰重”就是这种文化观念的经典概括。而女性则没有被传统文化赋予这样的使命,民间自然不会这么称呼。而且单身的女性大多是出于自己的意愿。如果她们真的想找,其实是可以找到的(现实中甚至有很多名义上单身未婚但有伴侣的女性)。他们的单身可以说是一种“伪单身”。
中国大龄单身男青年的生活无疑是很苦的。渴望与异性接触折磨着他们。周围的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盯着他们。独自一人却不得不去拜年的尴尬困扰着他们。他们无法与同龄已婚人士交流的情况使他们孤立无援。父母即将老去,可能一辈子都没有孩子的危机感压迫着他们...人生漫漫。面对这样的困境,他们该怎么办,出路何在?
这条相亲路,对于中国大龄男青年来说,无疑是不可能的。因为大龄单身男性能找到的相亲对象多是大龄单身女性。大龄单身女青年大多是有经验的人,她们和大龄单身男青年有着本质的区别:男青年大概连恋爱都没谈过,甚至没有牵过女青年的手,而女青年往往谈过几次恋爱,甚至结婚了。(有些大龄女名义上单身,暗地里有暧昧对象,感情关系很复杂。)所以,男人和女人对相亲的期待是不一样的:男方总想找个对象来弥补自己之前失败的感情经历。所以就有了这样一个结果:相亲中女性往往要价过高,车、房、票都不缺。就算男方有足够的财力满足这些相亲女的要求,这种没有感情基础的所谓婚姻能长久吗?近年来,不断上升的离婚率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
既然相亲不行,怎么办?通过一些网恋软件找到另一半,或许是一条出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为这些软件付费,这样根本不会增加成功的几率。因为男女约会成功的前提是男性必须对女性有吸引力。是什么让男人对女人有吸引力?阳光的外表,健壮的身材,强健的体魄,独特的天赋,磁性的嗓音,会聊天的能力,良好的经济条件都是产生吸引力的因素。大龄男不一定要具备所有这些要素,只要具备一部分,展示给网恋软件看,就能找到好的伴侣。
通过努力,有了上述对女性的吸引因素,大龄单身男性不仅可以通过网络找到另一半,还可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生活中积极寻找。需要注意的是,勇气和“脸皮厚”是谈恋爱的必要条件。现实中,大部分早婚的男性都有这些条件。
除了在网络和现实生活中寻找另一半,大龄男性还可以尝试在外国寻求合法的涉外婚姻。毕竟当今中国男多女少。去国外可以减少很多竞争,成功的几率会大很多。
总之,好的婚姻不能等。中国大龄男青年一定要敢于尝试,勇于改变,勇于提升自己,而不是意志消沉,失去奋斗的意志力。需要注意的是,晚婚并不意味着对生活失去希望,只是一种庸俗的拙见。历史上,刘邦作为秦朝末年的人,直到34岁才结婚。不是比我们同时代的男人压力更大,但是人家没得抑郁症,最后还开了汉朝吗?面对他,我们当代大龄单身男性有什么资格抑郁?只要努力提升自己,怎么知道自己不能后来居上?互相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