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哪里找到歌曲?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最近我几乎每周都会发音乐推荐文章,这些文章都有自己的专栏,叫做“FM 3.14”。一开始有读者问我一般怎么找音乐。这些不同类型的音乐是真的每天都在听还是临时找来的?
在这里,我很负责任的告诉你,我一般是边听边收。我最大的爱好是听歌。至于怎么找,其实我之前真的没有总结出什么规律,主要是因为喜欢,所以会积极勤奋的收集音乐相关的资料。
举个例子,我去年看了一部动画叫《爱哭鬼恶魔》。本来,就是普通的。突然,我很惊讶这个人说着说着怎么就开始自由泳了。而且这么好!然后开始搜索动画原声音乐,配音代理是谁...然后认识了390的Ken和Young Dais两个日本说唱歌手。有了名字,接下来就好办了。
许多观众表示,“魔鬼男”是最感人的部分。
或者看《中国新说唱》之类的音乐综艺节目,我的目光不会只停留在节目上。这个节目对我来说的主要作用是让我接触新的音乐人和作品。得到这些信息后,我会进一步了解相关的音乐流派——Trap、硬核说唱、爵士说唱等。—根据自己的兴趣,然后开始认识相应的代表。最后,记住并关注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这其实和网友在弹幕或者评论下说“求BGM”是一个性质。只是我要求的不仅仅是一首歌。
现在,如果你有兴趣和我一起学习更多关于音乐的知识,我也会试着从资讯、听歌和设备三个方面来谈谈这几年的一些经历。
资讯篇现在的互联网使用习惯似乎更倾向于出现问题就去搜索,或者等待媒体的关注。我也是这样,但同时还保留着几个经常访问的资讯网站。
街头声音
在被形容为“港乐没落”、“流量方兴未艾”的环境下,我感觉只有台湾音乐人还在大规模写歌、出专辑、巡演。StreetVoice是大陆乐迷第一次认识这些优质音乐人的第一渠道。它的创始人是魔岩唱片的创始人张培仁,20多年来一直在说的“魔岩三杰”和伍佰、陈绮贞、张震岳等著名词曲作者,都是由他而起。街头还衍生出“下一件大事”、“简单生活简单生活节”等现场活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音乐人可以在这里萌芽、成长、被看见。
街头主页是一首流行的中国歌曲。
未解决的音乐
无解和近年来越来越知名的“混凝土草音乐节”都属于分裂作品起家的品牌。如果有年纪大一点的粉丝,他们和匡威联合举办的“爱噪音之旅”也是相当成功的。没有一个解决方案是独立音乐主导的,访谈和歌单是最吸引我的内容。几乎每次打开都有惊喜,听歌量还不如编辑。
嘈杂的
Noisey是Vice的音乐频道,以访谈和介绍为主。文章的角度和深度都很好。他们成功地制作了关于陈冠希的纪录片《触手可及》。
MOOV
另外,作为一个广东人,MOOV偶尔会上频道了解粤语歌的动向,最新的粤语歌都能在第一时间听到。当然,港区的Spotify也有同样的效果,只是MOOV的新歌推荐比较集中,容易查看。
所有音乐
All Music是一个很老的音乐推荐评论网站,多年来积累的内容丰富度堪称数据库。所有音乐的特点是几乎每张专辑都有经验丰富的乐评人谱曲或写评论,音乐人的人生故事也很丰富。听音乐是加深理解的好选择。虽然都是英文的,但是在缺歌的时候,一张符合自己审美的唱片封面,一个好的星级,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网站还保留着给专辑打分的传统。
迪斯科舞厅
Discogs的主要功能是数据库,一般用于搜索信息,包括词曲作者甚至制作人的名字,细致到会显示。在这个买实体记录的人越来越少的时代,这种程度的数据整理显得尤为可贵。此外,Discogs还提供社区和CD销售,但都是英文和海外卖家,运费也不便宜。
陈奕迅新专辑制作人的详细名单。
天才
Genius是一个基于工具的查询歌词含义的社区,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一句歌词的具体解释,而不仅仅是乐评人对一首歌或一张唱片的笼统介绍。大部分的解读都是粉丝自己提交的,信不信由你,但偶尔也会有一些音乐人出现(如下图)。
音乐家Joji亲自解释了他的歌曲的含义。
著名杂志
想看第一手、精华的海外音乐资讯,Q Magazine、Mojo、SPIN等英文杂志必不可少(我很少看《滚石》,因为它越来越娱乐化)。Q Mojo和Q Mojo依然走“杂志”路线——每月一期,付费订阅,以人物深度访谈和特刊为主要内容,几乎没有新闻。如果是真爱,200多年其实是可以的,毕竟内容在别处看不到;如果没那么爱,可以从旋转开始。至于中国,很遗憾之前有几个很好的杂志被封了。
豆瓣好友
还有人在玩豆瓣吗?平时多关注一些音乐审美好的朋友邻居,会有不错的收获。比如下图,评分9.2,朋友邻居给五颗星,然后看封面。我觉得布鲁斯或芬克是我的最爱,所以我会立即“想听”他们。
豆瓣友播
性能信息
综艺音乐《乐队的夏天》越来越火(马东怎么被提示了这么多次还不打广告),Livehouse市场可能更火。那么,问题来了,究竟在哪里可以买到Livehouse或者音乐节的门票?我会推荐“秀动App”,不管你想去哪个城市,哪个场馆,基本上都够用。
秀东。com网络版
但如果你从未去过Livehouse,这里有几个提醒:
广州SD Livehouse(来自微博)
听歌篇现在说说怎么听歌。首先,如果你只是想偶尔听听和各大平台不一样的歌,你可以先看看我发的这个“每当我想听一些“不一样”的音乐,我都会来这七个网站寻找”能不能满足你。如果没有,我们来探索一些寻找正版音乐资源的方法。
主流流媒体新歌/碟
虾米、网易云、Spotif……国内外的音乐平台我几乎都装了,每周一定会刷新歌/碟专栏,这也是我开头说的“倡议”。当然,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为了避免在我根本不喜欢的音乐上浪费太多时间,我通常会:
虾米App新光盘页面
虾米App的类似歌曲页面
Bandcamp:独立音乐和游戏配乐
Bandcamp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独立音乐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发布和销售自己的音乐。用户可以免费听音乐,也可以付费下载或购买物理环境。截至2018年5月,Bandcamp上音乐人创造的总收入达到2.96亿美元。我最喜欢在它上面买数字专辑,因为它的无损音乐文件都是音乐人提供的,绝对正版。而且很多都是物美价廉。比如我这几年最喜欢的说唱专辑,如下图,居然只卖5港币!
如果你喜欢游戏配乐,尤其是独立游戏,那上面几乎都有,比如《去月球》,非常好看,买一套完整无损只要5块钱。
乐队支持全碟试听。
古典音乐
大多数人认为古典音乐需要找国外的频道,但其实我们国家大剧院有一个很棒的古典音乐频道,里面有古典音乐套餐,可以付费购买。主题和曲目都是大剧院里专门的人设计和挑选的,非常适合古典音乐的引入。即使不买音乐,它的“音乐虫聊天室”也是一个宝藏专栏,里面有制作精良的古典和传统音乐的片段和讲座。比如下面魏春荣的昆曲讲堂,光是听就能欣赏到,甚至连说带唱,抑扬顿挫,漫无边际。
干货满满的国家大剧院
爵士乐
我不太认真听爵士乐,但偶尔会在家里用它做背景音乐。如果你喜欢爵士,可以试试AccuRadio的爵士频道,完全免费。就是无数种爵士循环。其实AccuRadio是一个综合性的网络电台,非常适合平时比较喜欢听歌单的同学。另一个选择是JazzRadio,分为“巴黎咖啡馆”和“甜美声音”两种风格。曲库庞大,但相对来说,更适合“心情”听歌,或者作为环境音乐。JazzRadio说每月收费40美元,否则会有广告,但听起来好像是免费的,没什么区别。
AccuRadio有一个巨大的音乐库。
次要音乐
我不是很懂这一类,但是我已经发了一个作者写了这篇文章《想听动画音乐应该选择什么音乐服务?“,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参考。
正版无损音乐
国内提供正版无损音乐的专业渠道很少,几个主流平台的“无损”比例……还是感觉太小气了。我买了自己的CD,保持自己的无损,所以没有它,流媒体就没问题了。不过目前尝试Tidal感觉还是挺好的。音乐库越来越大。欧美音乐爱好者的首选,价格昂贵。我们待会再看能不能开车。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参考一下我们作者发的《日本音乐斩波器网站Mora导购》,里面详细介绍了如何在日本索尼旗下的网站Mora购买无损音乐的步骤。
莫拉的主页
物理记录
我不知道我的读者中还有没有人会买实体唱片。我用@化学心情算两个吧。收藏,听更好的音质,支持音乐人,是我继续购买实体唱片的原因。我之前在这篇文章里讲过这个。这一次,我将详细地告诉你我将如何找到唱片——这不是我买不起黑胶的感觉,因为CD是主要的东西。
网络频道
根据个人喜好不同,对应的平台也不同。比如我喜欢国内的乐队,经常逛门门唱片、Solo唱片、傅生唱片的淘宝店。其实还有好几个,不过那都是我仅凭个人经验认为的好东西,贸然推荐又怕出问题。以上三家都是多年的行业标杆,都有实体店,可以大胆推荐。
如果喜欢日式pop,建议直接发到亚马逊。前阵子刚从宇多田买了一套蓝光DVD。运费和通关费总共才40元,比代购便宜100多元。至于香港、台湾、欧美或者韩国,我在网上买的比较少,因为离香港近,偶尔自己去香港买。如果想在网上购买原厂,估计只能自己找靠谱的代购了。
香港主要唱片店分布图
物理通道
作为一个喜欢买唱片的人,逛唱片店是我旅行的必备项目。不过我在神户的两家二手唱片店都能找到男人,那几乎纯粹是个旅游的地方。另外很多唱片店其实不只是卖唱片。比如在广州的振音堂,店主是一个收集了很多黑胶的飞机机长。既有听他私人收藏的很棒的音响,也有专业的午后茶点。还有深圳的老天堂书店,也有专门的休闲阅读区。CD不多,但有几盒黑胶唱片。店员听说老板家的存货是店里的好几倍。在一些像这样的地方,有时间和朋友一起打卡,其实是一种很愉快的体验。
来源:真印堂微信官方账号
香港也是一块宝地。虽然HMV不在了,但信中心、CD仓库和大大小小的私人店铺还在坚守。当然,逛唱片店,坐飞机去看《统一联盟》的首映式,就像在老特拉福德球场看曼联一样,是除了听音乐、看电影、踢足球之外不必要的个人追求。有了这些追求,当大家都在说某某城市越来越没意思的时候,其实有点意思。
在大阪全情投入塔唱片的大叔
设备篇虽然我想谈谈设备,但我不是高保真发烧友。我只是非常喜欢音乐和唱片。我买回来就把唱片拆了,不然就没有动力继续买了。毕竟现在的唱片升值不多。至于怎么听,我有以下对应不同场景的装置,看看能不能给你一些启发。
情调装饰
为了找回听CD歌词的仪式感,我买了一台索尼CFD-S401磁带CD一体机,现在每天早上或者晚上都尽量找时间用它听一整张CD。其实这机器不贵,原价才600多人民币,但是只在日本卖,海淘的价格也要一千多块钱。它的卖点主要是复古风和音质。我打算以后买两个发射机,配一对蓝牙有源音箱,看看能不能提高音质。
索尼CFD-S401
家庭影院
去Livehouse和在家看高清演唱会也是我的两大爱好。为了有好的体验,我现在的设备是Bose SoundTouch 130家庭影院+索尼65寸4K电视+迷你电脑+华硕外置蓝光光驱。虽然没有4K资源,但看蓝光演唱会真的很满足。
Bose声音触摸130
室内和室外
只有一个HomePod,没有大音响。HomePod也没打算买,因为上面提到的Bose也可以通过蓝牙听歌,而且音质足够好。前阵子打折的时候忍不住,然后...它闻起来不错。得益于Siri的语音控制,我随便听歌的次数大大增加了:
嘿Siri,下午来点音乐吧。
嘿Siri,这是谁唱的?
嘿Siri,我喜欢这首歌。
所以认识了很多以前没听过的新音乐,慢慢的就有了一堆可以随时回顾的“心曲”。当然,其他智能扬声器也可以做到这一点,但它们的音质不如HomePod。
睡前一颗
我有一个断断续续坚持的习惯,就是睡前会躺在床上听30分钟到一个小时的音乐——真的,我的专属时刻。在这种场景下,我希望能够专注于听音乐的细节,所以我就用了奥菲M11无损播放器+索尼Z7M2耳机。播放器的音乐文件都是自购的光盘,用上面说的华硕光驱压制,效果很满意。当然,可能有同学认为“听一万元以下的噪音”,我在这里也发表一下我的看法。
奥菲M11+索尼Z7M2
外出时的便携设备
外出装备主要是平衡音质和便携性。出门不会用耳机,尤其是在广州这种比较热的地方。至于音质,没必要坚持在户外完好无损。目前的选择有索尼WI-1000X和iPhone+流媒体—WI-1000X是我认为音质最好的蓝牙耳机,无数次推荐给身边的朋友。
你的音乐呢?
以上是我对音乐欣赏的体会和总结,不敢说“没有音乐就没有生活”,但音乐和与朋友的音乐交流确实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然,仅仅一篇文字不足以分享一切(我还有很多网站)。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音乐的知识,可以在评论区谈谈“你享受音乐的习惯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