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一个讲民间故事的(95后大三学生潜心抖音讲1000个故事,一个月涨粉10万+)

提起艺考,播音主持专业的报考热度逐渐走高成为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这一专业满怀期待,想要通过艺考迈进梦想的高校大门。

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这位95后大三学生曾经奋力拼搏被播音主持专业幸运眷顾的的主人公,怎么从“不务正业”的播音生,成长为短视频自媒体达人?

自律,给你自由

我叫尹向前,来自陕西师范大学播音系。你可以把我认为成是个在校园中游荡的自由的闲人。我的成绩不拔尖排名不靠前,在课业方面对自己没有太高期待,没有太大的学业压力。也因此“幸运地”在大学时光里真正享受到了更深层次的自由,洒脱与随性,保留住了自己对世界幻想主义的天真

我做过很多不同的尝试——说走就走的旅行,说做就做的社团,浪刷街环城的滑板,练专业航拍的飞机,做认真代课的讲师,参加共同奋战的辩论,写一人独乐的剧本,干北漂频返的实习……我尝试用大量时间来完成社会学习和自我深耕,用大把的精力去研究

我常常会在白天一觉睡到大中午(咳咳),补足精力为了下午到凌晨的好好学习。课堂上欠缺激情的老师吸引不了我,我坐在下面偷偷打开平板学习《罗振宇全系》《演说家全系》《高晓松全系》《马东出品全系》《十三邀全系》《郭德纲系列》《蔡康永系列》《辩论视频系列》……另外还有,得到app付费课专栏买了二十多栏热门课,喜马拉雅付费专栏也买了二十多栏热门课,这类传媒市场上的头部语言类的互联网精品课程,我前前后后积累了一千多个小时的听课时长。

我用大量的时间把攒下来的钱化成资源,希望能够把资源通过闲时间的积累转化成能力,用能力再叠加大量时间成本,实现能力的跳板跃迁与变现。

我始终相信,在互联网传播效力极大的时代,有能力的个人价值一定可以得到突显。我虽然并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可我非常坚定也从不迷茫。因为我知道,所有极具上升潜力的职业,一定都在孵化和成长的路上,它暂时不存在,但我要去洞察,判断行业和社会趋势,去洞见去发现。毕竟现在最赚钱的新兴行业五年前可能都没人听说过,五年前的铁饭碗现在也举步维艰。

在这个迭代变迁周期如此之短的世界里,我不能做一台一生只吃一种饭的机器人,我要做一只灵动的猫,带着用眼力夯出的九条命,穿梭在枪林弹雨险象叠生的未来世界里,爬到一棵随时会坠回原地的高树上,吃到长相奇异却味道甜美的无名果实。嗯,我的思维其实就是这只活泼的猫,不蹦不作对我来说不可能。因此我也更加相信,只有越专注且越灵动的人,才越能适应未来前沿世界的发展节奏。

之于未来,尤其是我这种传媒系学生的前景,那真是迷茫+无助+痛苦。从数据上,央视新闻指出播音编导在全系就业率是倒一倒二的,对口就业率更是令人担忧,毕竟千军万马中只有凤毛麟角的佼佼者才能跻身头部拥有真正的传媒岗。

但在我看来,就业率如此低,和目前中国高校传媒教育的学院派与实践力断层太大有一定关系。尤其是像传媒这种瞬息万变一年一变的大文化产业,目前的教材和课程几乎已经不能适应传媒学生的就业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要放弃梦想改行。焦虑什么也改变不了。每个人都要跳出自己的舒适圈,不断自我建设培养相关技能。我一直相信那句话,“自律,给你自由”。

踏进短视频自媒体浪潮

参加这次金牌主播之前,我三次报名参加梦工坊落选,第一次报名金牌主播时也落选了。而这期盼中的六天六夜,成为了我的转折点。

我一直认为优秀的口语表达特别难,而且对天赋的要求极其高。央视名嘴之类的人物,全都是娘胎里就会说话的天才。没有过硬资历和过强天赋的人,就别去怀揣什么口语表达的梦想了,免得害人害己误人子弟。

直到有天宝强哥放了一段视频,是杨澜脱稿录播一段新闻的视频。

仅仅一分钟的两段话,杨澜老师在不同的地方出现了很多失误,断句不对、用词不精确,不断NG,面对镜头反复录制练习,找最佳状态,折腾了老半天,每次失败从不失望,总在下一遍将同个细节点打磨得更好。二十多遍重录,才终于找到了最好的状态,把这段新闻表达特别完美地呈现了出来。

在场的所有人看到最后一遍完美呈现的时候,全都为视频里的杨澜老师称赞鼓掌。

那一刻我开始明白,什么明星,什么名人,什么才华,什么能力,都是金光闪闪卓越非凡的假象而已,大家都是普通人,只不过人家付出的比你多,练习的比你多,思考的比你多,失败的比你多,无奈气馁但不绝望的比你多,一次次再把自己艰难的重新点亮的次数比你多得多得多。所以他拥有的比你多,因为人家这种咖,就是配得上,就是值得这种鲜花荣耀与美名。

但他们绝不传神,更不牛逼,只是刻意训练,反复练习,私下非常努力,显得毫不费力,仅此而已。

金牌主播这几天,宝强导师带来的方向感,王阳导师带来的力量感,以及其他多位名师的高密度分享都让我受益匪浅。

我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口语表达的真相不在天分,而在后天的努力与坚持。王阳老师的那句话在我脑海中不断回放:未来做传媒的这帮孩子们,谁能积累一千个故事,谁就余生不愁。

“好,现在我,积累一千个故事的目标有了,每个故事对镜头练习无数遍直到能好好呈现的方法论也有了,现在还差啥?还差申请一个抖音号开整呗。”

从第一个故事开整之后,我发现这事儿比我想象中困难得多。我反问自己,做过陕师大辩论队的播音系队长,为啥对镜头录制个一分钟的流利表达就这么困难?

还记得刚开始做视频的时候,要啥没啥,录了四五个小时、练习了上百遍,却只得到一个次品的情况常常出现。我每次打算放弃的时候都想,如果现在撂挑子不干了,那我这么多时间精力岂不是白瞎了?

幸运的是,我总能说服自己重新开始。

开始讲故事的第二十一天,录了21条视频,没有任何活人关注我,粉丝不超过十个人。

但我明显预感到千军万马的点赞,人山人海的粉丝正在路上向我奔涌而来。

拥有十万粉丝

我的预感实现了。第22条视频开始火了,粉丝每天三五千的增长,到第44条的时候,突破了十万。

我开始每天收到成千上万的粉丝和消息,还有商业广告和媒体实习邀请,把我给炸的乐开花儿了。逐渐拥有了一个小的话筒,接到了一通警察叔叔提醒我在网上以后不能乱说话的电话,成为了公安局实名认证备案的口语门类民间意见领袖,虽然这名字怪怪的,但好歹,我不再是一只孤独的怪猫了。

我有点得意忘形,飘了两天,突然有点膨胀,但又有个想法蹦出脑袋。

“我觉得向前的这个模式,其实有潜力可以成为,百万级流量的现象级内容网红。”——我对自己说。我也只是个坚持写稿子背稿子录稿子的学生罢了,道理就这么简单,难能可贵,贵在坚持。现在一千个故事的高楼大厦,才建成了四十多条就有十万人与我同行。那,我更期待一千个故事的进度,做到一百个的时候,会是什么量级,当一千个故事完结的时候,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陪我一路同行的人会不会超过一千万?

可是……没团队,没资金,没技术,没扶持,要啥没啥,只有我这么一个异想天开的奇葩,我揣着这个梦想干啥?

在我深感无助,倍感无能的很多个失眠的晚上——“人要是没有梦想就跟咸鱼一样”,星爷跑到我的梦里拍了拍我的肩膀,把这个桥段又给演了一遍。

嗯好。

那我一个人就是一个团队。

那我一个人就是一个团队。

抖音有声故事会怎么赚钱

那我一个人就是一个团队。

自负的话说三遍,不然我自己都不信的话,这事儿不就彻底凉了嘛。

我开始学写作,学后期,分析媒体,研究抖音,分类整理,撰稿素材,控制节奏,了解纯音,沾边的就去学,不沾边的也去了解。

“把自己培养成一专多能零缺陷,全方位立体化高层次多角度的,自媒体网红艺人。”

嗯,未来就是得吹牛,能实现多少我管不着,反正就是要一步一步,做大做强。

毕竟……

“只有行动才会产生意义。”

尝试进阶的同时,我的心态发生了转变。我开始有点讨厌提“粉丝”这个词,因为我觉得,大家都是普通人,何必形成鄙视链或仰慕链。我更喜欢称呼我的受众为“用户”,因为是我在努力地为他们提供精品的口述故事,提供艺术化呈现的内容服务。

毕竟当自己的任何言论都会引发波澜的时候,我需要迎合市场,适应世界,最重要的还是提供服务。

所以,我是服务者,仅此而已,也不会再有什么“冒充者综合征”。毕竟,我只是服务的人越来越多,而我自己什么都没变,还是要做好自己的服务而已。

至于熬夜写稿子,精心挑选纯音乐,认真筛选与修改每一个故事的每一句话,努力做好每一个视频作品的呈现,这是我该提供的服务,仅此而已。

还记得粉丝破十万时,我在朋友圈发过的内容

以前人都讲究一言难尽

现在人要追求一针见血

因为

这个嘈杂爆炸的信息时代,

难得给人真正发言的机会。

毕竟

过去我们是和荒芜竞争

现在我们是和充沛竞争

你只有做到

人无我有

人有我精

人精我绝

才能在流量市场杀出一条血路

未来那么不可知,好好做吧。

我很清楚自己要修炼的还有很多,但我知道就一定要学会做到,感谢每位指路的导师。

我不清楚自己是否真正迎来了能力的跳板跃迁与变现,但是我们总要不断积累、不断成长,去迎接人生的转折点,让我们一成不变的生活发生改变,不是吗?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