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记者朱报道
近日,武汉、北京、青岛等地的疫情再次引发关注。当地公告显示,本次疫情新增病例均指向如心集团旗下如心(中国)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在武汉举办的一个培训班。对此,如新公司23日在其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该活动由经销商自行组织,未向公司申请备案,违反了公司规章制度。对于此次突发事件,公司已采取第一响应措施,暂停湖北省所有线下培训,并将进一步调查,严肃处理违规行为。
与此同时,大量网友在社交平台爆料称,如新其实是一家传销公司。记者梳理发现,自2003年如新集团正式进入中国以来,关于其涉嫌传销和对组织方“洗脑”的争议一直不断。如今,因为一场培训会,这家沉寂多年的公司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如新公司到底是什么?
公开资料显示,如心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直销公司之一。1984年成立于美国犹他州普罗沃,1996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其业务覆盖亚洲和美洲近50个市场,是一家深耕个人护理产品和营养补充品领域的跨国企业。
在美国上市两年后,如新看中了中国市场。1998年,如新通过在中国建立工厂和R&D中心的战略进入中国。建厂四年后,如新在中国建立了第一家实体店。2003年,如新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并成立了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总部设在上海。值得注意的是,如新在中国成立6年后的2006年获得直销牌照,获准在中国上海8个区率先开展直销业务。2008年1月10日,商务部再次批准北京全部18个区和上海全部12个区开展直销业务。
财报显示,如新集团2021年收入26.96亿美元,比去年增长4.41%。其中,中国大陆的业绩约为5.69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1%。虽然其业务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中国仍是其最大的市场。与此同时,如新也在不断加大在中国的投入。目前全国已建成41家体验店、大中华区创新总部园、9个仓库、2个工厂。看似良性发展的背后,关于其“涉嫌传销、洗脑、虚假宣传”的负面新闻从未停止。
涉嫌卷入传销、虚假宣传等负面新闻
根据企业调查,如心(中国)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涉及大量司法案件,包括买卖合同纠纷、侵犯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劳动合同纠纷等。2014年,《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三篇报道:看如新如何编织谎言,看如新如何俘获人心,如新公司在美国屡遭处罚,斯坦福大学公开与其决裂,质疑如新夸大宣传,涉嫌传销。
几天后,如新宣布暂停在中国的推介会和新经销商的招募,并对经销商的越权行为真诚道歉。如新进一步表示将纠正这些行为,并进一步培训中国员工。经有关部门调查,国家工商总局依法对如新公司及相关当事人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处理,如新共被罚款486万元。
除了涉嫌MLM商业模式,如新的虚假宣传事件也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2019年,被洗脑的34岁如新业务员林,因为相信感冒高烧后喝如新果汁可以“排毒”,拒绝就医。最终,他死于严重肺部感染导致的器官衰竭。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事发当晚,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发表声明称,高度关注此事,“成立了由如新中国总裁牵头、公司七个部门组成的专案小组,并立即采取调查措施”。
如新发表声明几天后,林的亲属表示,如新公司自事发后一直推卸责任,不理会声明,随后在强大的舆论攻势下,如新只是下架了这款产品,并再次联系林的家人,达成私下和解。
事实上,不仅在中国,在美国,对如新集团商业模式的质疑和调查一直没有中断过。早在1991年,美国6个州的司法机关就对如新公司展开调查,原因是其产品虚假宣传,夸大销售利润,多层次发展经销商。康涅狄格州总检察长也已经起诉如新公司误导经销商和非法传销。1994年,根据FTC的调查,如新夸大了产品功效和经销商利润。1997年,FTC指控如新对其减肥和肌肉生长产品进行虚假陈述,例如再次向美国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支付150万美元的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