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3月1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网见习记者)今天上午,在东城区政务服务中心,北京惠民智慧商业有限公司永定门东街店负责人王只用了10分钟,就完成了“歇业备案”的相关手续,这也是北京首家完成“歇业备案”的企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今日起施行。《条例》首次设立了歇业制度,明确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原因造成经营困难的市场主体,可以自主决定在一定期限内歇业。北京也在积极探索这一新体系。
王是在行政服务中心“紫背心”副代办的帮助下办的证。
北京惠民智慧商业有限公司永定门东街店是一家小杂货店,主要向周边居民销售日用品、蔬菜水果,并提供打字复印等便民服务。开业不到一年,但经营状况并不好。
“附近有很多类似的店铺,租金和人员成本都很高,有点入不敷出。”王来到政务服务中心咨询企业注销事宜。“我不是很想取消,但是小店的经营越来越困难,想想也只能取消了。”
在得知国家即将推出关闭经营记录的政策后,王决定先通过关闭经营记录来降低运营成本,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空来思考未来的经营方向。
据东城区市场监管局登记科科长卢伟介绍,东城区停业登记无需预约,即办即办,登记机关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当场予以登记;关闭记录将根据市场主体的申请和信用承诺进行处理。此外,还将加强部门间的数据共享,让数据多跑路,让人少跑腿。
艺鹭表示,歇业制度为经营困难的市场主体提供了缓冲制度选择,降低了市场主体在租金、水电等方面的维护成本。比如关停期间,企业甚至不需要租用经营场所,经营地址可以在关停申请表中用新的法律文书送达地址代替。
王打算先把的店关半年左右,他也算了一笔账。“关店后,他一个月能省下两三万左右。”不过,卢伟也建议,企业可以多次申请停业备案,但最长时间不超过三年,超时后业务自动恢复。
东城区行政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停业制度有利于帮助企业脱困,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接下来,东城区将以区域内的文化产业为重点,以企业设立、变更、关闭、注销全生命周期为重点,以书店、拍卖、演出、展览等文化产业为重点,开展“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改善服务”改革整合服务场景建设。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