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尚文二人组
编辑|潘心怡
在基金抄底、买房的艰难时刻,这个年轻人选择了把幸福倾注在甜腻的奶茶里。毕竟2、30元就能满足舌尖上的需求,在这个通货膨胀时期还是值得的。
年轻人的“刚需”造就了一个巨大的新茶市场。统计显示,中国70%的新茶饮料是90后、00后消费的,其中近30%的月支出超过400元,30%的消费在200-400元。
奶茶成了新一代工作者的“精神鸦片”,这是新茶的黄金时代,但疫情改变了一切。
创业第六年,乃雪在大年三十递交了招股书,试图成为“新茶第一股”。
在一个微妙的时间点上,奈雪的上市看似匆忙,其实并不意外。在过去的几年里,人们已经认识到新茶行业与资本紧密捆绑在一起,但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抓住年轻人的心和口袋。
奈雪的上市招股书让我们得以一窥新茶行业的真实面目,这个曾经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和创业者的行业,终于迎来了一次数字化的祛魅。
新茶业的爆发是必然的,但更多的是在走消费品发展的老路:爆发-上市-内卷。
当模仿变成默契
在疫情被阴霾笼罩的2020年,奶茶行业成为第一批恢复外卖业务的企业,拯救了很多家庭隔离器的味蕾,这让厌倦了北京互联网巨头生活的陈决心逃离互联网。
“我的愿望是开一家小店。对奶茶没有专业要求,更何况我是奶茶的粉丝。”回到烟台老家后,陈加盟了当地品牌“阿花茶”。
“店里的外卖单最好两个人记住。一个是一天拿出三杯的朋友,一个是一月下单38次的客人。”根据大数据,陈的奶茶店位于大学城附近,或许选址得当。“疫情终于被攻克了,但还没有盈利。”
对于烟台本地人来说,有限的门店数量和高昂的客单价让“阿花的茶”魅力不足,但陈的门店得以维持,还有一个业内不言而喻的原因。
“葡萄芝士是我们店里最火的,很多人都说不输茶。”陈透露,多肉葡萄多年来一直稳坐喜茶年度销量冠军,但要复制这个经典并不难,即使小品牌也有机会做到。
在奶茶护城河没那么高的领域,卖得好就意味着跟随者多。大多数消费者的一个普遍认知是,在如今的各种奶茶品牌中,无论是浓郁的奶盖、香浓的茶底还是珍珠茶冻红豆等辅料,每一款产品都花样繁多,丰富节俭,但同时总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混战中,模仿和抄袭正在成为奶茶行业近乎“默契”的存在。2018年,奶茶创始人彭鑫公开指责奶茶抄袭其新产品,并在淘宝上花60元左右购买了一些真假难辨的知名奶茶品牌“配方”。
资本的逐利性源于巨大的市场诱惑。奈雪氏茶2020年12月发布的《2020新茶白皮书》显示,2020年底新茶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20亿元。2020年,新增茶叶消费人数预计将超过3.4亿,未来将继续提升。
不断研发新产品,生怕消费者忘记自己的品牌。涉及的品牌有多焦虑?奈雪是每周的新品,Xi茶是平均1.2周的新品,而不慌不忙的星巴克一周半才发布一次新品。
(各大品牌主要产品,图片来源:艾瑞咨询)
明星产品只有几个,每个品牌的产品都差不多。就算频繁研发又能有什么创新?答案很残酷:无论品牌怎么玩,突破奶茶的口味极限都是一个难题。
“其实不管是用B类水果的果油(鲜榨浓缩果汁),还是用果酱,生产出来的产品口感都很相似,唯一的区别就是成本。”资深供应链人士柯灵告诉36Kr。
但仅仅从追求销量的角度来讨论,显然经不起更广阔视角的“灵魂拷问”。在互联网圈打拼过的陈敏锐地察觉到,奶茶行业越来越集中化,本已“拥挤”的行业进入了新一轮的内卷化。
躁动不安的资本也在此起彼伏地推进。乃雪的茶叶向市场冲刺。C+轮融资后,喜茶估值超过160亿元。顾铭、七分田、上海阿姨等腰部品牌也相继爆出融资消息。与此同时,加盟和自主品牌奶茶店遍布大街小巷,各种山寨品牌和自主品牌层出不穷。
在疫情考验下,奶茶行业加速进入寡头时代。《2020年新茶白皮书》显示,截至2020年11月30日,已有超过13万家中国茶企停止经营,占茶行业企业总数的43%。长尾玩家的撤退加剧了行业集中度。
这背后有两个原因,品牌规模下的高溢价能力和不断拥挤的赛道。各大品牌的内卷才刚刚开始,大款的镰刀就要举起来了。像陈这样的小玩家只能在夹缝中生存。
谁在为不赚钱买单?
开奶茶店真的很难赚钱。
乃雪的招股书为从业者揭示了真相:卖奶茶的掌门人新茶3.0时代,三年营收57亿1.38亿,乃雪的茶2020年净利润448.4万元,整体净利率只有0.2%。
对此,陈作为奶茶品牌的加盟商,很有发言权。这家商店位于大学旁边。“光房租就占了一半,很大一部分。”
房租就像一把双刃剑。有利的位置意味着更高的租金或者强大的资源支持,强势的品牌往往可以实现减租,但这往往是品牌负责人可以拥有的“特权”。
从租金比例来看,喜茶的溢价能力略强,其标准店租金比例为12-13%,go店租金比例为10%,Binet。阿尔弗雷德·斯诺的租金成本节省了2-5%。作为餐饮行业的细分巨头,在星巴克和海底捞面前黯然失色。星巴克的房租成本占总成本的10%,海底捞的房租成本占比不到4%。
品牌定位顾问张志宇告诉36Kr,根据他的计算,以星巴克为例,2018年星巴克的利润为16%。如果未能依靠品牌获得租金减免,按照同行业25%的租金比例,星巴克的利润只有1%,那么星巴克也会成为地租的奴隶,最终大赚一笔。
“门店越多,知名度越高,单店营业额越高,品牌溢价能力越强。肯德基中国约有6000家门店,麦当劳约有3000家。肯德基单店营业额400万左右,麦当劳200万左右。”张志宇对36Kr说。
(门店数量和建店成本有一定的相关性。数据来源:招商局茶业茶叶专家电话会议和耐雪招股说明书。)
疫情期间,奶茶店倒闭的消息总能时不时钻进手机,但即使奶茶店赔钱,行业龙头也在加速称霸市场。截至2020年12月,奈雪新开奶茶店数量同比增长20%,喜茶同比增长31%。2020年,头部茶企的开店速度比2018年和2019年都要快。
随着店铺越来越多,总部的议价能力越来越强,从品牌商和供应商那里获得的价格越来越低,从而大规模采购,以同样的成本获得更好的原材料,这样利润空会更大,产品质量也会更有保障。
“在行业龙头面前,本土小品牌很难在供应商心中占据有利地位。供应商必须始终保证‘大客户’的利益和成本,这样才能实现双赢。”资深供应链人士柯灵向36Kr透露了这样一个潜规则,每个品牌的内卷化会更严重。
虽然店租的性价比比不上人头,但是中小奶茶店主在原料这个需要大资金调动的环节上,和乃雪有着共同的话题。
“原材料也是很大一部分。即使是正常运营的后期,原材料也占30%左右。”陈的麻烦并不罕见。除了房租,开一家奶茶店最大的投入主要在人员和原料三大板块。以乃雪的茶叶为例,这三部分的比例大致为15%,近30%,35-40%。
(奈雪成本结构,图表来源:国海证券)
在重金投入下,无论是直营还是加盟的奶茶店,压力都很大。目前全国48万家奶茶店,每天80%进不去150元,能赚钱的只有10万家。
盈利都还难,更别说想把加盟费赚回来了?开一个25平米的店,前期费用会有30万,40万,1-150万。更难的是,之前投资20万,店面能开半年,现在投资越来越大,至少要18个月才能回本。
尽管站在行业制高点,但行业巨头的日子并不那么好过。
奶茶品牌除了内卷,奶雪喜茶还要随时面对供应商的调价,这对于品牌的利润空来说又是一轮收割。因为农产品的特性,这个收成是波动的。无论是限塑令的加速,奶油,水果,纸杯...最近原材料供应商忙着涨价。
(来源:中国饮料报、上农。com。)
根据原材料的上涨,媒体普遍估算分摊到每杯奶茶上的成本应该上涨0.7元左右。1点没有回避,说是成本让它涨价了。2月1日起,1点奶茶所有产品涨价1元。相比之下,奶雪喜茶等头目前没有涨价的消息,但受影响最大的还是小品牌。他们因为害怕失去客户,只能选择拼命。
“不涨价,很惨!我怕学生受不了,原材料成本上涨,只能自己为难自己。”在寒冬疫情之前,陈的本土品牌不敢涨价,往往选择的消费者是追求性价比的价格敏感群体,所以挣扎的日子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在收获了品牌加盟商之后,或许下一步就是消费者了。业内普遍认为,随着旺季的到来,原料需求只会增加,奶茶价格很可能在6、9月份上涨两个poppers。
收获与反击
毕业于国际关系学院的吴东夫妇,四年前开了一家独立的奶茶店。为了满足店里每天对水果的需求,凌晨三四点,他们来到北京知名的果蔬集散地新发地,与水果摊主讨价还价。
在占开店成本30%的人员开支方面,吴东夫妇决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化身流水线上的机器,切水果,煮茶,重新包装食材。......
吴冬夫妇的奶茶店有各种水果茶,陈的奶茶店有“不输茶”的葡萄芝士。奶茶3.0时代,水果茶成为新茶的热门小众。
这一点得到了乐乐茶数字营销总监的认可。“最受欢迎的是以新鲜水果为食材,直观感受新鲜品质,所选食材国民认知度高,口碑好。”乐乐的数字营销总监对36Kr说。
数据的呈现更加直接清晰。根据华创证券的数据,截至去年三季度,奈雪最畅销的三款茶分别是霸气芝士草莓、霸气橙子和霸气芝士葡萄,三款茶共贡献了当期茶叶25.3%的销量。
柯灵还透露了茶行业的第二个潜规则,不仅价格,而且产品形式都与供应商密切相关。
“面对一些R&D弱的品牌,供应商甚至可以直接决定品牌的产品形态。简单来说,就是连配方和产品都推在一起,同一个供应商可能会针对不同级别的产品配送不同价格的原料。”
“新鲜”成为了各大品牌的追求,在这个标准下,水果成为了他们供应链的发力点。在餐饮行业,鲜茶的供应链相对简单,但是水果的供应是一大难点,这是各大品牌负责人的宿命,也是茶头们疯狂建设自己果园的原因。只有常年保持稳定新鲜的水果供应,才能保证果茶这种最受欢迎的产品的供应。
以茶叶供应为例,乐乐茶的数字营销总监也证实了供应链对36Kr的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自建供应链正在打破目前茶行业供应不均的局面:好茶过于依赖品种和产地,导致茶叶成本越来越高。”
奶茶说到底是资本的游乐场,背后无非是腾讯、阿里、高瓴资本等大资金的博弈。从2011年到2020年,各大奶茶品牌至少融资50次,融资总额超过40亿。
这些资本有的不仅仅是钱,还有调动优质供应链的能力。
拒绝今天的资本,乃雪对天图资本情有独钟,显然不是为了钱。果茶是奈雪的主打产品,水果和茶是这款产品的关键,天图资本应有尽有。
2014年,天图资本投资八马茶业,次年,百果园在其掌控之下。正是在这一年,第一届乃雪开幕,天图资本也开始关注茶叶的下游产业。也许天图一直在为自己的上游寻找源头。
柯灵戳破了奶茶暴利的假象。“上游供应链的毛利率一般维持在20%到40%之间,品牌方的毛利率一般在50%到60%左右,这是非常暴利的,但这是一杯奶茶剔除原料成本后的毛利,还没有剔除房租、人工以及高昂的营销费用等。一旦被淘汰,品牌的利润并不可观。”
甚至开玩笑说,乃雪溪茶只是上游供应商的打工仔,消费供应链才是目标。
但目前来看,奶雪喜茶并未呈现出分天下的局面,其他品牌仍有45%占据奶茶市场,奶茶行业一个隐形巨头逐渐浮出水面。
米国(4000家店)、嘿汁(3000家)、遇见牛(2500家)、甘茶都(2500家)、九龙巴士、燕燕小方茶等奶茶品牌都出自一手——宝岛控股集团。(以上为店铺数量,非实际店铺数量)
博多集团的运作模式与喜茶乃雪打造自主品牌完全不同。它以供应链为原点,90%的原材料都是自己生产的。独立团队为了消耗自己的供应链,同时打造不同的品牌,独立运营甚至相互竞争,通过加盟快速占领市场,分担风险。
品牌竞争越激烈,上游供应链越能保持稳定的产量。
架空CoCo、85°C、上海阿姨、古茶、统一、香飘飘等国内一线品牌供应商,非脂粉生产销售的嘉禾食品去年年底有过IPO过会。相比奈雪的亏损,2017年至2019年,嘉禾食品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7亿元、2.44亿元和2.56亿元。
头茶玩家早就知道这种方式,当然不愿意被收割。
对于行业龙头来说,与价格相比,短缺和低质量才是他们不能承受的风险。奶茶行业的规模化迫使供应链成型,而品牌方则拼命切入上游产业链,以求更稳定的品质和更大的行业话语权。
(来源:公开资料,奈雪招股书。)
“在奈习雪茶切入上游供应链后,上游供应链(工厂、贸易商、经纪人)的日子都不太好过。目前部分供应商20-30%的毛利率非常可观。“凌口的奶雪溪茶,正在把内卷的压力向上移到上游环节。
茶行业混战的时候,资本的手就像行业镰刀,修剪剪叶也收割下游。新茶寡头时代前夕,谁也不知道他是不是被用来“祭天”的。
多久没看到个性化装修了,街上出现很酷的店名?属于小企业家的独立品牌奶茶店正在消亡。无论你走在哪个城市,一条街的奶茶店,无非就是那些连锁品牌。
面对这样的变化,吴东有点不好意思。在开奶茶店之前,他和妻子都是公务员,一份他口中稳定却枯燥的工作。现在他只觉得很难告诉自己开奶茶店的决定是否正确。
“坚持了这么多年,我们很累了。其实前两年每年净利润大概30万左右,不算多,也不算少,但是我很开心,感觉是为自己而活,但是这次真的没办法,或者说我不想。行业变了。”
(本文陈、、吴东均为化名,《36Kr》作者陈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