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快递可以中途改地址吗(在苏州河上游船是什么体验②)

澎湃研究院研究员赵耀

2010年,苏州河游船首次对外开放,经历了停航、复航、停航。2022年,苏州河水上观光即将重启。这一次,邮轮航线从苏州河普陀段延伸至其他市区段。最近一个月,澎湃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苏州河中心城区段的滩源码头、四行仓码头、昌化路码头、盘湾码头、长风码头及其腹地进行了调研。综合考察发现,《苏州河水上旅游战略研究报告》是参照《国土空规划》中的“双评”战略编写的。报告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从现穿段的自然条件出发,研究了未来可以开展的水上活动的类型和方式。然后,针对这些具体类型和方式,对各码头的城市功能短板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最后,总结了苏州河游船实践对我国其他城市水上观光旅游的启示。

对于报告的第二部分,详细分析了几个重要终端的功能缺陷,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苏州河游船项目重启后,对“十里洋场”名号趋之若鹜的游客将集中在恒丰路桥至外白渡桥路段,与目前规划的中心活动路段基本重合;中段最吸引人的是“河道窄而尖”,凸岸点缀着工业景点,适合体验导航本身的小众客户;盘湾以东的大量滨江绿地是生活品质的体现,是当地居民户外活动的中心,但从水上观光的角度来看,景色难免单调。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客户群体,这也对码头旁边的城市功能提出了不同的需求。

如果船上的硬件无法弥补,就需要靠岸上的功能来解决。从河口开始,对每个具有一定区位的重要码头进行城市功能评估,分析其不足之处,并讨论未来可能重新开放的二级码头。前面讨论的昌化路码头就不赘述了,但是梦清源码头的服务范围只是绿点,这里就不讨论了。



制图:赵昊

外滩源码头:北岸的消费荒空

在苏州河最东端的入海口,滩源两侧各有一个码头。北岸周边都是高档酒店,没有街边商业。只有码头楼里有一个小咖啡馆,满足不了游客等待和休闲消费的需求。大型酒店导致了

每个街区周围都缺少零售店,这降低了游客的游览兴趣。目前“全力以赴”的码头广场并不适合未来的旅游。只有把游客分流到城市腹地,才能缓解前期建设中的短视。四川北路确实有东西可以玩,可以消费,但是码头对面的吴淞路太大,旁边的乍浦路缺乏消费设施,所以正对着外白渡桥的大明路,这里观光商业都有,但是消费还是不足。



制图:赵昊

相对于北岸,南岸码头圆明园路底空预留的空间更大,以后对岸边空的排水效果更好。在南岸码头下船后,可以先选择以前的游艇会旧址稍作休息,然后绕圆明园路走到南京路,或者步行到外滩广场,一路欣赏外滩建筑,一路步行到南京东路。

像全家这样的便利店很多,圆明园路上的小店也很多,外滩源码头周边的背街小巷也有不规范的市场。他们不仅可以方便地将游客分流到天童路和南京东路地铁站,而且从码头到地铁站的体验也相对丰富。而从码头到北外滩国际客运码头的距离在1公里以内,却很难有类似的体验。俄罗斯领事馆不允许随便进入;证券博物馆的受众比较窄,非专业人士很难被吸引。世界休息室规模过大,行走时体验差,人很难进入和停留。所以人气高的(上图红点)只有邮政博物馆了,只是因为可以进入,主题更日常。

四排仓库码头:公厕不足



四线仓库码头大概率会选择现在的亲水平台,但目前还没有建设趋势。赵脑图

四行仓库周边是典型的“不设公厕分散人流”形式,新闸路或曲阜路两侧缺乏独立的公厕。四线仓库创意区的楼里有一个,但是和可能的码头位置隔了一堵防洪墙。由于码头位于北岸(南岸已全面建成),如果地铁站附近没有大悦城,团体游客只能过河方便到达人民广场附近。所有码头都存在公厕问题。一个有趣的问题是:为什么单体公厕会成为旅游硬件中被排斥的对象,而不是刚需?



制图:赵昊

除了静安大悦城,四行仓库的后街,也就是国庆路的东端,也有零售餐饮密集区。因为那个街区是文具批发中心,到处都是小商店和团体旅游的餐饮区。南边人民广场周边公厕密集,和那个街区大量老旧小区有关。对于水上观光游的体验,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城市功能分配方式。

快递可以中途改地址吗

盘湾码头:需要增加一个新码头来“盘活”

在苏州河所有的码头中,盘湾是最孤立的一个。它位于苏州河北岸,而华政旧址、中山公园、丰田纺织厂等都位于南岸,从盘湾码头步行到这些景点中的任何一个都需要15分钟以上。码头周围缺乏过河设施。如果能开通华正桥连接两岸,10分钟内可到达半岛内的旅游景点。但在目前的管理模式下是无法实现的,这是我们力所不及的。而且花正径的部分河堤已经完全景观化,不存在新建码头的可能。餐饮消费极度偏向地铁一侧,与景区不符。这就大大降低了它的旅游属性。



盘湾码头利用河流交汇处的遗迹,面向华政半岛,占地面积较大。赵脑图



制图:赵昊

目前,靠近曹杨路桥东侧的南岸东南角正在进行城市更新。按照之前的规划,“内环内桥墩平均间距1.1km”,考虑到华政的可达性,可以在那里设置一个桥墩,这样步行1km就可以到达华政步道和中山公园,还可以连接龙德路和武宁路两个地铁站。但缺点是周围景点不多。



制图:赵昊



位于河对岸的凯伦江南农场(江南造纸厂旧址)几乎没有影响。制图:赵昊

长风码头:优先作为码头



制图:赵昊

大渡河路地铁站是普陀区新建的文化中心之一。沿河绿化也是按照海绵城市的理念设计成城市的缓冲带,有长风公园和一系列名为“长风”的绿地。从这里开始,苏州河逐渐进入郊区生态段。可以看出丹巴路码头的城市功能还不完善,但长风码头相对成熟,与地铁站衔接顺畅,有长风大悦城等城市功能配套,方便观光消费。但可惜的是,长风码头无法与苏州河南岸长宁区的热门景观——吸引大量年轻人以“外星人设计”打卡的苏州河景观走廊互动。

综上所述,外滩源码头、四航仓库码头、昌化路码头周边地区城市功能较为完善。未来可以继续完善城市功能,增加更多的旅游友好型基础设施和消费休息场所,串联起来,让苏州河成为一个完整的景观带。最后几个码头的“痒点”是,盘湾码头难以带动河南岸的景点,长风公园码头周边城市功能相对完善,短期内适合做码头码头。等码头周边城市的功能更加完善后,再讨论更加精细化的旅游线路。

坞联动从骑行开始

外滩源码头、四线仓库码头、昌化路码头的联动方式,从旅游网站的游记中可以看到。苏州河和滨江自然和人文景点是两个维度。澎湃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搜索马蜂窝的游记发现,两个维度的交集出现在2018年之后,大致与苏州河贯通工程同期。就每个码头区而言,它们之间没有交集。外滩与外滩地区的交集最多,也就是说码头周边景点的游览路线都是从外滩开始,然后向河北北岸扩散。四线仓至外白渡桥是一条成熟的跟团游徒步体验路线。除了蝴蝶湾,四航仓库码头周边的景点大多和外滩、人民广场挂钩。孟庆元和M50常作为独自骑行或游览的场所。



制图:赵昊

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可被码头覆盖,被频繁提及,位于丹巴路码头旁;孟庆元、天安钱树、孟庆元和昌化路码头的苏州河M50,其中天安钱树作为新建项目,知名度类似自然博物馆;四航仓库码头附近的景点有四航仓库抗战纪念馆、自然博物馆;外滩源码头有上海邮政博物馆。作为周边唯一可以参观的建筑,其参考号和M50差不多。

蝴蝶湾之所以没有被任何一个码头覆盖,是因为骑行爱好者的路线偏好,它仍然保持着很高的人气。从外白渡桥到天安钱树,河北北岸的骑行路线通常是沿河西行。中途可以在四车道仓库和OCAT当代艺术中心打卡,在静安国际中心转弯上桥过河。回头的时候,从昌化路拐到安源路,再沿着苏州西路——苏州西路回到外白渡桥,就到了蝴蝶湾绿地休息。



常见骑行路线图和打卡点。制图:赵昊

前三个码头可以通过骑行相互连接,甚至蝴蝶湾码头也可以重新启用,但后者的城市空需要优化。该所科研人员在骑行体验中发现,主辅路难以区分,康定路与康定东路交叉口缺乏视觉引导,张爱玲故居等古建筑在夏季被行道树遮挡,难以引起注意。无论是骑行还是步行,都很容易把超高层住宅楼作为视觉重心一路往南,然后迷路。而且蝴蝶湾到周边三个地铁站(南京西路、汉中路、自然博物馆)的路线都不顺畅,都需要锐角转弯,不依靠导航很难顺便到达。



在原分析图上叠加蝴蝶湾码头500米和1000米覆盖范围。完全可以覆盖汉中路地铁站,但是在餐饮零售和公厕配置上是一大短板。去南京西路和自然历史博物馆有两个急转弯。制图:赵昊

总而言之,未来彰化路以东的水陆联动,可以结合步行、邮轮、骑行。可以借鉴自行车爱好者实践的路径,增加视觉引导,统一风格和视觉语言,提升体验。

苏州河无法承担通勤功能,水上观光受水文条件限制,歌舞餐饮活动可能无法在游船上实现,所以游客大概都是坐着看两岸风景。为了减少长时间坐着带来的身心疲劳和倦怠,多设置一些码头停靠是不错的选择,船上无法完成的活动也可以通过城市空来补充。

但这对现有的城市设计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一是围绕“禁止一切”的码头平台,急需增加餐厅、零售、公厕、信息亭甚至演出场所;二是需要考虑如何更有效地将码头的客源引入城市空,尤其是与传统旅游景点、商圈的互动;第三,如何做好码头之间的连接,让苏州河旅游成为一个认知的整体,改变码头只是交通节点的刻板印象。让从码头到码头的游览更有趣,一方面可以让游客在停船时有更多的体验选择,另一方面可以为狭义的专业人士,如文史爱好者、观鸟爱好者等规划优质的线路。,提升城市文化形象,使苏州河真正成为上海的城市名片。

编辑:吴

校对:刘伟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