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了一段距离后,车的动力确实可以变好,但如果你觉得车的动力突飞猛进,那多半是错觉,跑一段距离意义不大。
跑完长途后,车子动力确实能变好跑完长途,车的动力真的可以变好。
但这种提升属于一种力量“恢复”,而不是力量增强。
比如我们的车,维修后可以变得像新车一样,但不能说维修后就比新车差。基本上没有这种说法。
周友在《内燃机及附件》上发表的论文《汽车动力影响因素的研究》,里面有提及。
影响汽车动力的主要因素有:发动机功率和扭矩、主减速器传动比、传动系统的齿数、变速器的传动比、空空气阻力系数等等。
显然,长途旅行不会改变这些主要参数。
我们感觉跑长途后动力变好了,主要是发动机ECU的燃油修正。
汽车的行车电脑(ECU)具有自学习功能。
上面提到了赵洁在《汽车电器》上发表的论文《自学习控制系统在发动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控制系统中的一些参数会随着驾驶员的驾驶习惯、汽车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ECU通过对前面的参数进行计算和总结,逐步完善自己,达到最佳的行驶状态。
比如跑步的时候,大脑会让我们的心跳加快以促进血液循环;不跑步的时候心跳会逐渐恢复平稳,自我适应,自我调节。
我们跑长途时的驾驶情况和在城里完全不一样。
张小龙、刘鹏飞等人在《汽车安全与节能》杂志上发表论文《城市道路乘用车行驶工况制定方法的试验研究》,其中说
它在合肥做过一个测试,显示城市路况下加减速、匀速、怠速的比例差不多。
换句话说:在市区行驶时,汽车会长时间处于怠速、低速、低档。
此时油门踏板不会踩得很深,踏板的信号幅度也不会发生很大或剧烈的变化。
为了省油,ECU会进行燃油修正,减少喷油量,给我们的感觉就是车长得像“肉”。
当你跑长距离时,你通常跑得很快。此时发动机处于高转速高负荷状态。
一般变速箱在最高档,车处于非常激进的亢奋状态。此时ECU也会进行燃油修正,增加喷油量。
我们会感觉汽车的油门好像越来越灵敏了。踩上去自然会感觉车的动力变好了。
感觉动力变好了一大截,多半是错觉当然,刚才说的燃油修正其实是有一定限度的,不会说喷油量一下子变得特别大。
闵在《内燃机》上发表的论文《燃油修正原理及其在汽车故障诊断中的应用》中有所提及。
大部分车型短期燃油修正值为-10%至10%,部分为-20%至20%。
举个例子,我们吃晚饭的时候,都觉得碗小一点就换大一点的,但绝不会把饭碗换成脸盆再盛饭,对吧?
如果你说:你觉得自己长途跋涉回来了,动力异常好,认为“这2.0的车”哼哼3.5”多半是心理主观因素。
白联明和陈清在《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发表论文,谈及“肌肉记忆”,其中有所提及。
从大脑皮层开始,所掌握的动作基本上都是肌肉本身接收到信息,立即按照既定的“惯性”程序启动,导致一系列肌肉动作完成。
人们说的是:跑长途的时候,为了保持速度,总是深踩油门。
即使跑了一段距离回到闹市,也可能不注意,或者下意识地深踩油门,车速自然一下子就提了上来。
这就好比:打篮球的时候,有时候投篮完全靠自己的肌肉记忆,闭着眼睛也能投出去,对吧?能扔就下意识扔出去,会有的。
这时候我会感叹:“哇!我的车动力怎么会变得这么好!”其实只是油门比以前深了一点。
当然,我们也不能高兴的太早,动力的提升只是暂时的。上面说的燃油修正一直在进行。
上了高速之后,就改正了。我们回到市区后,它看到我们长时间处于低速低速档时,喷油量会再慢慢修正。
焦建刚在《汽车维修与保养》发表的论文《正确认识长期和短期燃油修正系数》中有提及。
长期燃油修正值存储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中,当发动机再次在类似的环境和工况下工作时,将使用存储的数据。
就好像:我家的楼梯,走多了,脑子里就有印象了。“诶”几乎很容易转。闭着眼睛,也就是你上到2楼,3楼,你有一个大概的位置。
在市区开久了,车子还是会变“肉”所以一般来说,跑完一段距离后,车的动力确实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这种提升是有限度的。如果你觉得好多了,那是你自己的错觉。
而且,这种改善只是暂时的。随着你在市区开久了,车就会变成“肉”回来。
除了跑长途会影响动力,还有人认为on 空音也会影响动力。这是真的吗?有时候,为什么开空,感觉车的动力越来越强?
很多同型号的发动机都是分高功率和低功率的吧?到底是什么意思?大功率发动机的动力会更好吗?
买了小功率的车,能不能换成大功率的?
知道这个很简单,关注“备胎谈车”,回复关键词“动力”即可。
每天都会给大家一小段实用的汽车、文字、音频、视频干货。选择自己方便的场景和方便的形式就可以了。《备胎说车》等你来玩。
参考
[1]周佑。汽车动力性影响因素的研究[J].2017年内燃机及配件。
[2]赵洁。自学习控制系统在发动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汽车电器,2011年。
[3]张小龙,刘鹏飞,任平,陈彬,宋健。乘用车城市道路行驶工况制定方法的试验研究[J].汽车安全与节能杂志,2016。
[4]明·彭斯。燃油修正原理及其在汽车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内燃机,2009年。
[5]白联明,陈清。论“肌肉记忆”[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
[6]焦建刚。正确理解长期和短期燃油修正系数[J].汽车维修与保养,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