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研究人员来说,一年中最忙碌的阶段又开始了。
2021年1月15日基金申报正式开始;
3月20日16:00集中申报截止时间;
对于每一个科研人员来说,写好一本基金书很重要,但也很难,不仅需要高度,更需要讲好故事的能力:书的高度取决于申请人的科研能力,包括选题的方向和角度、科研思路等等;同时,主体部分的行文思路也是对申请人讲故事能力的考验,一本好书要努力做到“文字精炼,逻辑通顺”;最后,由于图像传递信息形象直观,大多数书籍会在文字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插图,提高书籍的观赏性。
基于常年制作与科研相关的各种演示材料的经验,从背景图、示意图、数据图,到PPT制作美化,到原理视频制作,从各类基金申请,到答辩材料的准备,从奖项申报到教学课件,今天,我们从“为什么-什么-怎样”的角度,谈谈你需要了解的基金图表,通过图片让你的笔记本在科学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脱颖而出。
为什么
作为研究者,每个人都是从仔细阅读文献开始的,每个文献都是由文字、数据、图像三种形式组成的。如果你细细品味,你会发现文字、数据、图像给读者的感受是很不一样的:
当你拿到一份文件,你会读什么?大部分答案应该是“抽象和形象”。摘要简明扼要,能迅速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形象直观。通过将概念形象化,将文字逻辑转化为形象的过程,可以帮助读者省去文字逻辑推理的过程。这就是形象本质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绘图水平的提高和绘图工具的增加,图像的形式和美观程度不断提高,图像更具吸引力。但这里必须强调的是,材料的主体一定是文字,图像的作用是引起读者和判断者的兴趣,快速理解材料的内容。但是,主要内容的呈现仍然依赖于简洁、有逻辑、有穿透力的文字,辅以准确、详实的数据。
所以总结一下:
文本作为内容的主体,简洁、有逻辑、有穿透力
数据作为内容的支撑,准确、详细,具有很强的对比效果
图像作为内容的呈现,直观有效地显示关键(主要)信息
可见,文字、数据、图像缺一不可,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好素材。
怎么做
意象固然好,但意象越多越好:如上所述,一本好书,文字一定是最重要、最核心的;图片占了很大空间,文字分在空之间。当图像过多时,文本被过度分割,影响了文本内容的表达,同时降低了阅读的舒适度,削弱了专家对内容理解的连贯性,最终降低了整体的表现效果。
如果笔记本是一件衣服,当衣服上的装饰图案过多时,会降低衣服的整体感;往往两三个图案的点缀会让衣服看起来很高级。
那么资金本到底要用多少图,用在什么地方呢?根据我们的经验,推荐“背景图+成果图+流程图”:
项目立项依据需要一张图,通过直观的视觉呈现产生共鸣,让评审专家了解项目背景,快速进入书中内容;同时,图像可以丰富和体现单调的文本内容,增强阅读体验。
研究基础,也就是个人研究成果的介绍部分,需要一张图来形象地展示个人的研究方向和依据,让人眼前一亮。个人的研究成果往往比较零散,很难通过罗列文字形成体系。如果能在笔记本上设计图像,找到成果之间的联系,研究基础与研究方向之间的支撑关系,就能勾勒出整个研究基础的文字描述,让专家事半功倍。
研究提案也需要一张图;研究计划往往是精简的,有很强的逻辑关系。如果只是简单的用文字描述,无法展现研究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把重点内容简化成“流程图”,可以在短时间内让专家知道你未来的工作计划,让你的计划立体化、具体化。
什么东西
用什么样的图片可以「让人眼前一亮」?
对于漂亮的图片,老师需要用各种软件来回修改,力求做出高质量的图像;目前,我们为教师推荐几个工具:
PPT:最常用的画图工具,操作简单,但对用户的熟练程度要求极高;
AI、PS:图文编辑软件,有入门门槛,对用户的技术和审美有一定要求;
Blender,C4D,3Dmax:入门门槛高,对用户技术要求高的3D软件;
目前绘图工具很多,但是从内容设计到软件制作以及后期美化,老师往往不具备完整的形象设计能力,形象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同时,在图像上花费时间和精力,势必影响科学思想和文字内容的修改和浓缩,文字的精炼和准确,科学思想的弱化和笔记本的质量。
作为一个专业的科学服务团队,我们为教师提供制图服务。您只需要提供简单的“草图”或“类似参考效果”的“文字内容说明”,剩下的交给我们为您设计“背景图+成果图+流程图”[/s2/],既适合项目申请,又兼具科学性和观赏性,节省您的时间。同时还为重点项目、优秀青年项目、优秀青年项目提供美化和制作国防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