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聚划算官网商城首页(阿里复活聚划算,硬刚拼多多)

历史不会重演,但惊人的相似。

继用淘宝打败ebay,用天猫成功卫冕JD.COM之后,阿里将复活一枚强大的“核武器”正面迎战拼多多!



阿里复活聚划算,硬刚拼多多

沉重!

最近各种媒体盛传,阿里巴巴正在考虑从天猫、淘宝剥离出来,成立聚划算事业群。

恰好,拼多多内部有消息称,“限时秒杀”将升级为“秒拼”独立事业群。

这两条消息的意义不言而喻。聚在一起性价比高。它要和拼多多正面对决了!

事实上,2016年12月,聚划算被天猫收编后,基本被打入“冷宫”,在阿里的体系中被严重边缘化,不再承担淘宝节点的重要功能。

但在今年的“618”,菊花又崛起了,是王者的妥妥回归。

根据第三方机构易观发布的数据,如果把淘宝的成交额定位在100,JD.COM和拼多多在618期间的成交额分别是32.7和9.9。

淘宝网聚划算首页



今年618砸下重金的阿里可谓是最大赢家,不仅抢了JD.COM的主场,还彻底打爆了“五环霸主”拼多多。

在这个辉煌的战绩中,聚划算功不可没,因为淘宝天猫总成交额的三分之一都是聚划算完成的,也就是说,一个聚划算已经超越JD.COM,付出了很多努力。

事实上,早在天猫618开始前,阿里巴巴就开始调兵遣将,加强性价比战力。

今年年初,聚划算再次从天猫独立出来,成为淘宝和天猫的统一营销平台,即营销平台事业部,也叫大聚划算事业部。

大一新生大聚划算,妥妥的C位出道,包括聚划算、抢购、天天卖等淘宝核心营销工具。,在新版手淘六宫中占了半壁江山。

满血复活的性价比也不负众望,靠自己的努力带动了整个淘宝系的流量增长。

据极光大数据、Questmobile等第三方流量监测机构数据显示,618期间,手机淘宝DAU(日活跃用户)数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拼多多、JD.COM等竞争对手被彻底打爆!



而聚划算完全可以“复活”,在618,正是阿里重视下沉市场来进攻JD.COM,打硬仗。

五环内的用户已经被天猫、JD.COM等电商平台瓜分。面对来势汹汹的拼多多,今年阿里618的主要任务是全力争夺下沉市场,性价比成为执行这一策略的头号“武器”。



十年沉浮

山迭水流曲折正愁无路可走,柳绿花开间突然出现一个山村。

现在说起团购,不可避免的要提到拼多多,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聚划算是国内最早的团购网站,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一家。

2010年3月正式上线,如今已经走过了十年的风风雨雨。

聚划算一开始是淘宝的二级域名。在不断变化的行业形势下,阿里对其进行了多次“改造”。目前聚划算在淘宝还有一级入口,但已经是天猫会员了。

相比阿里其他业务,聚划算调整的频率不是特别高,基本上两三年一次。但是,每一次调整都预示着Ali 的重大变化。



(聚划算十年发展历程,来自36Kr)

在团购江湖还很乱的时候,聚划算背靠阿里流量,团购模式性价比极高。在电商资源匮乏,用户消费心智不成熟的年代,已经创造了超千亿的销售额,坐稳了国内团购电商领域的铁王座

这也是巨化性价比的高峰期。因为辉煌的战绩和巨大的知名度,聚划算上线不到两年,就从淘宝剥离出来,自己创业。2012年7月,成为阿里七大事业群之一。在组织架构上,已经和淘宝平起平坐。

“成功”之后,菊花并没有更上一层楼。而是在阿里和JD.COM的竞争中,开启了与淘宝争夺一二线城市用户的消费升级模式。

消费升级意味着供给侧的升级,供应链的改造是关键。2015年7月,淘宝大力推出“中国制造”频道,培育民族优秀自主品牌。此外,淘宝也更加注重投资品牌,更多的资源和流量开始向有钱的大品牌倾斜。

性价比组合被忽视,地位一落千丈。到2016年并入天猫,为后者进攻三四线城市。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阿里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响。结果“中国制造”和“聚划算”没掀起什么波澜,天猫就这样逐渐发展成了阿里的头牌。

与此同时,服务五环外人群的拼多多在微信平台上获得巨大成功,几乎垄断了下沉市场。

电商一哥阿里自然注意到了这个“少年”的异军突起,开始在潜力巨大的下沉市场布局。

2016年底,阿里曾考虑合并聚划算、抢购等低价业务,重点下沉市场,但计划最终“流产”。

毕竟当时阿里的电商业务如日中天,基本都是躺着赚钱,进入下沉市场真的是力不从心,尽管很难节省资金和资源。再加上村淘的失败,阿里对进入下沉市场没有信心。

而且,此时阿里的主要对手,或者说“高端局”的JD.COM、拼多多等下沉市场的玩家,并没有形成气候。

然而,天猫这个由阿里凭借巨大资源打造的高端电商品牌,此时开始显露锋芒,张勇等决策者拒绝回到廉价时代。

然而,仅仅过了两年,阿里再也无法忽视拼多多的存在。曾经的小不点已经成长为电商界的世界屋脊。

在这一点上,对于阿里来说,与其和JD.COM在“高端局”上较劲,不如趁着下沉市场还没有被瓜分的时候大赚一笔。

而且随着线上红利和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阿里的增长也遇到了瓶颈,顺理成章的需要一个新的市场来贡献增长率,这样才能顺应历史潮流,重新登上舞台。



恐怖的阿里

从1999年创立时单一的B2B批发业务,到如今市值4000亿美元、业务遍布全球的超级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击败易趣,成功卫冕JD.COM,今天进攻拼多多。阿里巴巴之所以一直能够屹立不倒,靠的就是超强的适应能力!



2003年5月,C2C电子商务市场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当时以B2B批发业务为主的阿里巴巴果断推出C2C网站淘宝。用了三年时间打败了“前辈”易贝,成功实现了从To B到To C的转变

2008年4月,消费升级已成大势所趋,消费者对商品质量和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高。JD.COM、当当等B2C自营电子商务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阿里并没有固守淘宝,而是顺势推出了B2C淘宝商城,并于2012年更名为天猫。

后来大家都清楚了,JD.COM和当当虽然有先发优势,但还是被后起之秀天猫打败了,天猫也坐上了B2C电商的头把交椅。

2015年6月,美团-大众点评在生活服务领域迅速崛起,有一统天下的势头,可能对阿里的电商业务构成威胁。

阿里二话不说,和兄弟单位蚂蚁金服组团,打造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口碑,对抗美团。2018年,又赢了饿了么。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他在家门口形成了“口碑+饿了么”店铺的完整布局,并成功出击美团点评

到现在复活还是划算的,品多多也不好过。阿里能一直在电商业务中站稳脚跟,稳坐老大的位置,靠的就是面对电商行业千变万化的环境,不断做出改变,应对威胁,消除威胁,不断发展壮大

马云之所以成为马云,是因为他看透了这一点。

作者:赵云鹤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