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dute
1月14日,“拼多多砍价,差价始终0.9%”,这个话题再次出现在知乎热搜。
这件事要追溯到去年3月,上海律师刘宇航参加拼多多“砍价免费”活动,拿到一张“超级免费卡”,但邀请多人砍价后,差价“0.9%”。
为什么第一名总是讨价还价不成功?在感觉平台数据不真实后,刘宇航以拼多多提供网络服务涉嫌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利用虚假数据隐瞒规则构成欺诈为由,向法院提交了起诉材料。
他认为,拼多多在提供网络服务时,涉嫌违反诚信原则,使用虚假数据,隐瞒规则,利用人性的弱点,让消费者完成拼多多设定的各种任务,购买付费服务,只为增加活跃app数量和收入,已构成欺诈,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
最近,刘宇航在知乎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提供了他与拼多多谈判的更多细节。不过目前这篇文章已经被删除了。
品多多在法庭上是怎么解释的?
根据知乎用户提供的原文,在案件审理中,针对刘宇航的诉讼以及由此引发的质疑,拼多多表示,由于页面显示的位数有限,他们省略了显示小数点后至少有六位的百分比为0.9%,议价页面显示的0.9%为0.9996427%,而不是0.9%。
当法院询问为什么页面上没有显示完整的百分比时,拼多多称省略是因为显示屏有限,数字无法分割。
“这一刻,我觉得自己前30年学数学白学了,人生需要重新定义0.9%。”刘宇航在文章中感叹。
案件协商细节曝光后不久,也有不少消费者反应。很多人在这个话题下留言支持刘律师:“拼多多不能把锅推给算法,算法也是人操作的”“这个代理给出的理由,感觉他很努力的编,毕竟没有好的理由编”...
针对此事,拼多多表示,“自由砍价”活动真实有效,本期参与商品超过1200件,送出商品709万件。品多多法务部高级总监唐解释说,律师邀请了很多人砍价,但砍价进度条没有变化:“因为部分商品免费砍的金额较大,少部分用户砍的金额不足以使百分比发生变化,会让消费者认为砍价没有变化。”
品多多的“油嘴滑舌”让网友失去了信心
此前,记者曾实测过拼多多“切刀”的活动,与律师的活动类似。每次好像做完了,砍价的计量单位又会变。比如,一开始系统提示“预计再邀请两人即可免费获得”,但继续成功邀请两个新用户后,页面弹出窗口并不显示砍价成功,而是提示“已砍价99.9%,还差00.1%”。随后,记者又陆续邀请了几个朋友砍了一刀。此时页面提示变为“缺8刀”。整个过程中,系统会不断提醒新用户比老用户多切,已经接近成功。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刘宇航表示,自去年4月他与拼多多的诉讼引起公众关注以来,他在短短的三个月内接受了几次采访。刘宇航说:“这严重影响了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我的家人甚至担心我的人身安全和更多的报复。”
在说明起诉类型时,刘宇航通过其知乎账号“法律小V刘宇航”表示:“本案起因是一场侵权之诉,一场非合同之诉,一场侵犯消费者知情权之诉。从理论上讲,每一个使用拼多多讨价还价获得免费服务的人都是消费者,都有机会成为诉讼权利人。"
刘宇航的诉求是:拼多多公开活动的真实信息和数据,退还服务购买费9.9元,赔偿其经济损失500元及合理费用1000元。
针对此事,其他网友表示:“明显欺诈!”“套路太多”,“这是性格问题。拼多多没有底线,这样的企业是做不长久的”...
拼多多增速放缓,营收下滑
“‘砍价免费’是拼多多吸引流量的一种方式,游戏规则不透明。”立法专家支振锋指出,像拼多多“免费砍价”这样的活动,参与者多,算法规则复杂,关键数据对用户不透明,所以问题很多。“‘免费取’的成功概率是多少?是否涉嫌误导消费者?页面上滚动的成功用户信息是真的吗?这些都需要进一步调查。
企业拉新无可厚非,但用虚假信息吸引消费者眼球,不是长久之计。
据《LatePost》报道,拼多多的“砍一刀”项目在2021年上半年的内部绩效评分中被评为最低等级“1”,这意味着拼多多认为用“砍一刀”来推动创新并不那么有效。
拼多多近年来的高增长率也在放缓。
2021年Q3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末,拼多多年度活跃用户为8.673亿,同比增长18.6%,增速创拼多多历史新低。
新用户的数量也在持续下降。2021年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单季度新增用户数分别为3580万、2160万和1740万。
同时,GMV(商品贸易总额)的增长也受到挑战。
东兴证券的研报显示,公司营收与GMV密切相关,2021年拼多多GMV增速可能因营收增速放缓而进一步放缓。2021年前三季度,拼多多营收分别为221.67亿元、230.46亿元和215.06亿元,环比分别增长-17%、4%和-7%。
(原标题《砍价总是一刀之差?拼多多法院回复:小数点后6位”)
本文来自【阅读特稿】,仅代表作者观点。党媒信息国家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和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