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包是什么材料做的对身体有害吗(吃自发热食品,还真是个技术活儿)



前几天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

采访了200多名消费者。

在线微观调查

结果显示

大多数受访者同意

自热食品

没什么“技术含量”可吃。

加点冷水,一起生活。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研究所权威科普

发热包是什么材料做的

提醒我们。

不用担心自热食物。

可能会带来很多安全隐患。



01选择常规产品

自热食物

,实际上是一种煮熟的方便食品。不依靠电,明火等加热方式。它只需要在包装自带的加热包装上浇冷水。利用两者之间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它可以对食物进行再加热,从而“制造”出热气腾腾的食物。

资料显示,2007年,中国第一种自热食品正式“出街”后,方便面将成为下一个“国民食品”。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种自热食品。这里不仅有常见的米饭、粥、汤,还有独具特色的米线(米粉)、冒菜、火锅等等。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非热加工分会主任委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标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廖小军教授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采访时表示,我国自热食品的标准体系还在建设中。



虽然没有专门针对自热食品的国家标准,但自热食品通常是预包装食品,消费者可以参照以下标准检查购买产品的符合性。

根据《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预包装食品中的标签应当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和/或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存条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码等。

因此,当消费者购买自热食品时:

首先,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

同时注意观察包装盒体、袋体是否完整无损;

要特别注意不要购买标签信息不全的产品。

仔细看产品说明。

自加热食品加热包装自加热

行动安全

一直是自热食品被质疑的风险点。

今年7月,上海市消保委对自热火锅的安全性和质量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显示,20个样品中有16个样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菜锅底部变形现象,其中名为“卡卡沙摩小仙女”、“舒姑娘”、“真心”、“木格”的4个样品菜锅底部变形明显。(点击了解详情)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吴副教授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加热包主要有两种。

  • 第一类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和氧化钙,其中氧化钙又称生石灰,浇冷水后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 另一种类型的加热组件是基于金属如镁、铁和铝与水的放热反应作为主要加热源。

    武和研究生刘应贤通过多次实验验证,如果加热袋的包装破损,遇水瞬间产生大量热量,可能对人造成伤害。因此,在使用自热食品时,一定要仔细检查加热包装是否损坏,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正确操作。如果发现热敷包接触到粉末,请勿使用。



    为了澄清消费者的一些认知误区,根据吴、刘应贤副教授经过多次实验得出的结论,介绍以下操作要点。

    ●使用时加冷水还是热水?

    冷水应该用来与加热组件反应。如果加入热水或开水,加热包容易因反应过快而剧烈膨胀甚至破裂。

    ●加热时堵塞排气孔危险吗?

    加热时,确保外包装上的通气孔或排气孔畅通无阻,以免因蒸汽压力过大而导致外包装突然开裂,发生烫伤等危险事故。

    ●哪里取暖比较安全?

    放在隔热垫上加热,不要放在玻璃、塑料等台面上,以免发生危险。

    ●加热时可以摸外包装吗?

    消费者应照顾好儿童,加热过程中尽量避免接触外包装,加热包装不再反应后再食用食物,以免烫伤。

    ●制热后需要注意什么?

    避免与水的第二次接触,这可能导致第二次反应。

    03携带并遵守相关规定。

    相比方便面等方便食品,自热食品消费在一些特定的场景和环境下,无法携带或食用。

    廖小军教授强调:

  • 加热包的原料主要有镁粉、铁粉、铝粉、生石灰等。,而镁粉和铝粉属于航空空危险品,中国民用航空局明确禁止随身携带和托运;


  • 由于自热食品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可能诱发烟雾报警,目前很多地方都明令禁止在火车上吃自热食品。


    消费者在道路上选择自热食品时,应遵守相关规定,确保道路安全。

    廖小军教授还警告说,当加热包的原料与水反应释放热量时,会产生少量的氢气。如果很多人同时吃很多自热食物,要选择空通风好的地方。

    中国消费报新媒体编辑部出品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记者/李健

    编辑/裴颖

    监制/何永鹏任振宇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