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炮”、“中介”、“水房”...你知道这些看似普通的话,在电信网络诈骗背后的黑灰产业链中却有着不同的含义吗?
“还听同学说,只要把卡给了,就能挣钱”、“拉别人分红”、“直到警察来抓我,我才知道自己犯了罪……”坐在审讯室里的00后小伙子,经常向民警讲述自己一步步走向犯罪深渊的经历。3月1日,晋城市公安局向社会发布信息。随着常某的落网,羊城警方在“两证行动”中彻底摧毁了这个盘踞晋城已久的“跑分”犯罪团伙。破获涉及全国各地的电信诈骗案件25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03名,采取刑事强制措施77人,处罚26人,涉案金额11亿余元。
它具有金字塔式的裂变和分裂模式。
2021年8月,警方发现一个犯罪团伙在工作,该团伙长期盘踞晋城市,专门收卖“两证”。经过缜密侦查,警方初步判断这伙人有“扶信”嫌疑,羊城警方立即成立专班开展侦查工作。此后,警方在工作中发现,仅晋城一地参与“两证”收、卖的就有数百人,参与者多为网上卖卡后发展下线收,且有传销裂变模式和分成模式。
“以前,我觉得赚钱没有想象中那么难。直到被抓的那一刻我才后悔。”嫌疑人经常流着泪向警方坦白。他刚踏入社会工作,赚的少花的多,身边的朋友大手大脚,羡慕不已。一次聚会,一位学长推荐了一个赚钱的方法:“银行卡+身份证照片+手机卡+U盾=1000元人民币。”这么轻松的赚钱方式让小昌警觉起来,再三询问学长有没有风险。学长解释说,这只是一个在卡里来回赚钱的生意,是一个稳赚不赔的生意。如果你错过了,就不会再有了。就这样,小常用这种方法轻松赚钱后,很快从卖卡的“大炮”变成了收卡的“卡贩子”。
“我们初步的线索显示,这些人中有很多是在校学生和刚毕业的年轻人。”据办案民警介绍,这些团伙因为涉世未深,又急于赚钱,很容易被卡团伙拉拢引诱。其中,部分毕业生在寻找实习机会和社会兼职的过程中,由于法治观念淡薄,被犯罪分子和团伙利用。有些人交友不慎,不了解人。他们在所谓“朋友”、“老乡”的引诱、教唆下,出租、出售“两证”;有的在利益诱惑面前迷失了方向,逐渐陷入违法犯罪的泥潭。从跑卡卖卡到组织收卡卖卡,他们成了潜伏在校园里的“卡商”。
“洗”一万元黑钱至少能赚20元。
卡农所有努力的最终目的是“跑分”,赚取“佣金”。
据本案犯罪嫌疑人供述:会员在“润粉平台”注册会员账户后,必须绑定一定数量的银行卡到账户,再向平台指定的账户缴纳一定金额的保证金,才能获得等值积分的“润粉”资格。该账户绑定的银行卡每收到一笔“跑路平台”转来的资金,账户就会减少等值积分。会员按照网站的指示将绑定银行卡内的资金转入指定银行卡后,可以获得绑定银行卡转出资金千分之八的“佣金”,会员账户将增加本次转出资金,获得相应“佣金”的等值积分。
当会员需要提现时,通过“提现”菜单提交提现金额(积分限额内),子平台会将相应资金转入会员指定的银行卡,并自动减免等值积分。
办案民警说:“犯罪嫌疑人利用陌生人的卡帮助诈骗集团洗钱,每一万元可以获得20元到80元不等的提成。”
在全面摸清犯罪团伙的组织架构和人员信息后,根据前期侦查的信息,办案民警奔赴晋城市各县区,历时半年。他们先后在泽州县大东沟镇、泽州县柳树地镇、高平市米山镇、阳城县北流镇等地抓获“两证”涉案嫌疑人103名,缴获银行卡、手机卡、u盾、POS机、手机等涉案物品600余件。至此,该犯罪团伙涉案人员全部落网,这起打击电信网络“跑分”团伙案成功告破。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非法“洗钱”中隐藏着各种“帮凶”
一个100多人的犯罪团伙带着11亿元的涉案资金“四处游玩”。案件的侦破也揭露了电信网络诈骗背后最重要的帮凶——非法“洗钱”新滋生的各种犯罪套路和手段。大炮、中介、水房等行业的“黑话”,也揭示了诈骗分子背后隐藏的“帮凶”,以及作案过程中的种种阴暗行为。
“大炮”——为电信诈骗等犯罪分子提供银行卡转移涉案资金,从而非法获利的犯罪嫌疑人。在已破获的相关犯罪团伙案件中,半数以上的犯罪成员都是“大炮”。他们普遍较年轻,近年来,大学生参与此类犯罪呈上升趋势。很多高学历的“大炮”,法律意识淡薄,被警察抓起来之前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只是做了一件“不太好”的事,其实已经触犯了法律的红线。
“中介”——通过社交软件招兵买马,组织领导一定数量的“大炮”,为网上“水房”提供资金流转服务,并从中获取一定比例手续费的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团伙中,为了相互安全,“中间人”之间有“规矩”,即业务上“互不交叉”。这些“中介”熟悉这个行业的运作流程。他们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以“跑分”、“刷水”等噱头引诱大炮加入。一般是“中介”聚集一定人员后,与网上“水房”协调,确定各自利益分配,然后组织“大炮”开展实际业务。这些“中介”都很有经验,挑选条件非常严格。“不要有涉案记录”“不要让银行失信”。为了以后顺利开展业务,他们只选择身份清白的“白人”。
“操盘手”——“洗钱”活动的具体操作者,“水房”的亲信。这些人熟悉各种电子转账软件的操作流程。一方面可以快速及时地实现涉案资金的转移,另一方面可以为犯罪分子安全到达涉案资金提供保障。诈骗资金能否“快速安全”到达账户,取决于这条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操盘手”。据悉,由于金融监管机构不断加强限制性措施,当手机银行转账超过一定金额时,需要使用刷脸、指纹等生物识别方式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为了避免“操盘手”想着“盈利”,把资金转移到其他地方,“操盘手”的角色必须是“水房”周围的可靠人士。
“水房”——利用卡农或中介提供的资金转账服务,联系产业上游的电信诈骗团伙,进行“洗钱”活动,根据资金流动总额按一定比例抽取佣金的犯罪组织或个人。通过“水房”,可以实现犯罪分子涉及大量资金的流通需求。
采写: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辛戈
来源:山西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