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忠
(一)。
这两年,由于疫情的原因,在家庭之外的线下交流变得相当困难,尤其是国际学术交流。然而,这可能是一个意想不到的安排。疫情爆发的前一年,我曾多次出差:2019年3月,我第一次去香港城市大学讲课。随后两次赴欧洲,在荷兰莱顿大学和法国远东研究所组织并参加学术会议和查阅文献。尤其是那年盛夏的乌兹别克斯坦之行和在平安夜上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特殊经历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虽然我不从事现在流行的“丝绸之路”研究,但我一直对历史上中西交通很感兴趣。2019年上半年,研究所组织去乌兹别克斯坦考察,我第一次报了名。之后签证申请虽然一波三折,但最终还是有了可能。
当年8月,我们的同事从上海经乌鲁木齐抵达塔什干,然后乘坐长途包车前往撒马尔罕,参观了当地历史博物馆,观看了举世闻名的大使殿壁画,参观了帖木儿陵墓、雷吉斯坦广场、比比哈努清真寺和乌鲁波天文台等。他们不仅看到了黄昏的金色美景,还体验了霓虹灯下撒马尔罕之夜的狂欢...随后,我们乘车渡过泽拉夫山河前往布哈拉,沿途考察了11-12世纪丝绸之路遗迹,参观了撒马尔罕至布哈拉途中的拉巴特-l马利克驿站旧址和西南部的萨尔多巴坎儿井遗迹。后来我们到了布哈拉郊外的埃米尔夏宫,然后进入布哈拉城。《谜一样》里的大风天,我去了世界文化遗产瓦拉几亚古城,四处闲逛,思考着历史长河中云的变迁。然后到达帖木儿的故乡克什尔(也是安史之乱中谋反首领之一史思明的故乡),途经据说成吉思汗、卢野楚材、丘处机都曾到过的铁门关遗址,考察毗邻阿富汗的卡拉特帕的佛教遗迹,参观铁尔梅兹考古博物馆,最后乘飞机返回塔什干。在参观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博物馆时,恰逢“梦回布哈拉”粟特文物特展正在展出,被视为此行的圆满落幕。
帖木儿陵墓
Sardoba Kaner井遗址
瓦拉几亚古城
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博物馆“梦回布哈拉”粟特文物特展
乌兹别克斯坦是一个充满魅力的神秘国度。那里散落着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其中撒马尔罕和布哈拉更是令世人流连忘返。中世纪史籍中昭武九姓之一的郭康和安国,分别位于撒马尔罕和布哈拉附近。其中布哈拉,明清史籍中译为“普化”、“无花”、“无花”、“布哈尔”,现为乌兹别克斯坦哈拉州首府。它位于泽拉夫山河的下游,布哈拉绿洲的中心。根据对中亚历史的研究,公元874年至999年,萨满王朝在此建都。鼎盛时期,其疆域北至咸海,南至印度河上游,东至阿姆河和锡尔河,西至里海。是当时中亚最强大的国家,布哈拉也曾是中亚最繁华的城市之一。萨满王朝之后,此地战乱鹤扰,阿拉伯军、蒙古军、帖木儿铁骑接踵而至,使其饱受战祸。从16世纪到1920年,这里是布哈拉汗的首都。正因为是当年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所以经历了兴衰,看到了朝代的更替。历代名胜古迹众多,如今已成为中亚著名的旅游胜地。在我们进入布哈拉城之前,我们参观了郊区的Sitorai-Mohi-Hosa宫殿。这座融合了中亚和欧洲风格的别墅相当宏伟。
(二)
当我们到达颐和园时,《布哈拉:中亚名著》刚刚出版。根据这本书的描述,颐和园是阿米尔·布哈拉的乡间别墅,位于布哈拉以北4公里的一片绿洲中。这些宫殿建筑中有许多是由布哈拉建筑师按照传统的欧洲风格建造的。据说那些建筑师在圣彼得堡和雅尔塔学习了俄罗斯的建筑技术,在19世纪90年代以后逐渐建造了这座奇妙的宫殿。其中,布哈拉的白宫和埃米尔接待室是这座颐和园中最精致的地方,由布哈拉建筑师在1912年至1914年间设计完成。白宫的名字来自大厅墙壁和天花板的白色装饰。
布哈拉埃米尔夏宫
白宫的瓷器收藏
其中,白宫目前展出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瓷器。其中有一个花瓶,上面刻着“仿周鼎十字”,下一句诗是:
粉娇,倍神,所有的香都抖落,变得清新,来了就要笑,就像春天里的骆驼。
岳夏下午在竹山写信给戴玉成。
这显然是来自中国的瓷器。“佛祖采花,叶佳微笑”的公案出自佛教文献《元宵节》。“珠山”是矗立在今天江西省景德镇市中心的一座小山。是元明清官窑所在地,也常被用作景德镇的代名词。至于瓷器上的署名“戴玉成”,陈树群在《浅绛画品鉴笔记》中指出:“戴玉成生卒不详,名曰玉成、戴玉成。玄关是竹山画的玄关。主要活跃于1894年(光绪二十年)至1917年。戴玉成早期的浅绛作品以古画为主,也画人物、花鸟。进入民国后,我善用粉彩画荷花,画出的荷花美丽婉约。”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版,第124页)
从戴玉成的活动年份来看,“丙午”应为清末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根据白宫展示的展品描述:“花瓶。瓷器,中国,19世纪”,在日期上有明显的差异。
以往的研究普遍认为,中国的浅绛彩瓷是由清末(1834-1908年前)新安画派的著名画家程门创立的。在程门的影响下,一些活跃在景德镇的徽派画家也参与了陶瓷绘画创作。至于程门,民国《易县四志》记载,他是清代著名画家,徽州易县五都田人。他的儿子,程艳和程英,“都在法庭上接受训练,并获得了他们的技能。都是靠画磁生活在江西景德镇的。画出来的磁性制品至今仍有价值。”文中的“磁”字也叫“瓷”。据其他传记资料记载,字松生,本名,道号李,活跃于清代咸丰、同治、光绪三年间。他以风景、人物和花卉闻名。后来被世人推崇为轻绛瓷画的创始人之一。后来,金品卿和王少伟成为三大著名的浅绛色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就像影子一样,总是很有趣。
从徽州的历史文献来看,清初以来一直活跃在景德镇的徽州人,有相当一部分来自黟县。晚上有一首关于景德镇到义县、祁(门)县旅途的诗,写道:
邙山古城桑园很少,男人干荆襄比较明智。不要离开膝盖,爬山涉水到长江。要想把朱南雄镇搞得更好,路永远赚钱。家越来越长,路也离家很远。腰绕丽景镇,观音阁在水中...
清代和民国时期,徽商(尤其是来自黟县的徽商)对景德镇(通常简称“景镇”)影响深远。他们不仅为当地注入了可观的资金,也为瓷画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表现形式。景德镇到易县的交通,先经过祁门县,再到易县玉亭镇,再到易县县城及境内各村。所以一首征途诗,结合了易县和祁门。前面提到的程门、程艳父子就是通过这条路线到达景德镇的。程艳的《景德镇东城图》现在还在安徽省博物馆。除了义县和祁门徽商,还有不少婺源人活跃在景德镇。上述戴玉成是婺源人(今江西省境内,但清代属安徽徽州府),所以其作品往往署名为“新‘黛安玉成’”。比如,目前流传下来的一个浅绛花鸟字瓶,上面有题词:“一窗晴鸟语缠绵,花绚烂至今,一院暖香梦,春日有艳阳天。“最后署名是‘新安黛玉承作’。另外,我看到瓷器的铭文:“我住西湖二桥,秦淮岳明杯邀,秋风一夜急,长江过晚潮。”后来又取名“新安黛玉承作”。
从风格上看,布哈拉的阿米尔夏宫和附近的雅克城堡的很多瓷器多为浅绛色瓷器,其中一些应该是戴玉成所制。在颐和园,还有一个瓷盘,颇耐人寻味。除了图案外,上面还有其他文字,如“西山绿”、“江湖夜月”、“南浦鬼鸡”、“葛藤高枫”、“周华春香”、“九江关”、“麻姑仙坛”、“白鹿古洞”、“徐婷柳岩”、“庐山宝步”,标注为“波尔”
其中《庐山宝笈》自然应该叫“庐山瀑布”,并有李白《望庐山瀑布》诗赠。正是这首诗让庐山瀑布的美名流传千古,所以被后人列为“江西十景”之一。写“庐山”的错误,可能是因为图形人物是画工写的,画工只是根据自己有限的识字能力去理解,甚至把人物当成图案去效仿。类似的例子在文物和手稿中相当常见。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画面在清代徽商编撰的行记中也有现成的类似图案。例如,“九江关”和“葛藤高枫”都有相关的图案。以“葛藤高枫”为例,其中的“葛藤”当然是指著名的王腾馆。目前,许多传世的绛瓷上也绘有王腾馆的景观图。所有这些瓷器都描绘了高耸的亭台楼阁和雕梁画栋,旨在详细展示远山和秋水的美丽景色。类似题材的图画,在各种徽商中,都有其他题材的诗:
赢王临江珠,鸣鸾,载歌载舞。
画飞南浦云,珠帘卷西山雨。
文潭湖风光长,物换星移几度秋。
今天亭子里的皇帝在哪里?长江空在门槛外自由流淌。
这八首诗来源于《王腾亭序》末的诗,其中的"生"、"佩"、"文"、"经"、"度"是滕、佩、"闲"、"影"、"度"因相近而误。这些错误和瓷器上的错误是一个性质。此外,《王腾馆序》中有“人杰地灵,徐儒在陈蕃榻下”,说的是知府陈蕃从不接客,却破例为名士徐智设榻,以褒扬馆所在南昌的人才。《江西十景》中的“徐婷刘燕”与之有关。“绵绵轩窗总对湖,徐婷烟柳迷离,生出一派自然景象,堪比西湖柳。”——每年初春,细雨中,孺子亭旁的小径妩媚,溪柳伴花。这种画面营造出一种烟波荡漾的梦幻景观。因此,“徐婷柳岩”和前面提到的“葛藤高枫”共同成为“江西十景”中两个著名的、不可或缺的场景。这种“十景图”由来已久,即使在江西也有上百年的历史。民国人许知衡曾在《饮食店瓷论》中提到:“贾道间画的阳台绘本有地名,西湖多图,庐山十图。”相比《庐山十景》,《江西十景》可能更为常见。目前,流传下来的嘉庆粉彩《江西十景扇》共有十件,埃米尔颐和园的这盘瓷碟中有《春晓百花》、《庐山瀑布》、《马姑仙坛》、《南浦非云》、《上清胜境》、《葛藤高枫》、《西山叠翠》、《徐婷柳岩》、《浔阳九派》,主题为“江西十景”或“张羽十景”,其中“葛藤高枫”位于画面中上部。
徽商编织历程与清代瓷器纹样的比较
徽商编织历程与清代瓷器纹样的比较
根据绘画史常识,“淡绛”原是中国山水画的一种设色技法。陶瓷中的“浅绛”一词,就是借用了这个国画术语,指清代中期以后流行的彩瓷。浅绛瓷集诗词书画于一体,故有“雅瓷”之称。他的绘画题材主要是名山大川、人物、花鸟。后来出现了一些工笔画(又称清宫)。这些作品巧夺天工,雅俗共赏,在当时独树一帜,而上面提到的戴玉成是最擅长的。(参见徐大河:《徽州书法》,安徽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61-363页)在布哈拉的阿米尔夏宫和雅克城堡的瓷器展品中,至今仍有许多工笔花鸟,同心结。这些没有绘制人物的图案也与中亚的整体装饰风格颇为一致。
布哈拉的雅克城堡
瓷器上的仿古图案
埃米尔颐和园的装饰图案
(3).
目前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去中亚旅游还不如去欧美日热门。在这样的背景下,布哈拉似乎也不为世人所知。但是,如果提到机智的两代情,恐怕大家都不陌生。这个小时候给很多人带来欢乐的足智多谋的明星,据说出生在布哈拉。
中国传统史料中有很多关于布哈拉的记载。明朝永乐十一年(1413年),明成祖命中国官员李习安护送帖木儿国王沙哈茹派出的使者回国,代表团于次年十月抵达帖木儿帝国首都哈里(今阿西北)。后来,使团成员陈诚撰写了《西域史》一书,生动地描述了他所到过的所有地方的山川、河流、地貌、风土人情。据书中记载:“布花儿城在撒马尔罕以西七百余里,绕城十余里。它生活在平川中部,百姓富裕,市场繁荣,户口数万。地面潮湿,天气温和,冬天不附火。适桑麻,产丝、棉、布、帛,冬食莴苣,牛、羊、鱼、天鹅、鸡、兔。”后来在19世纪中期,普鲁士传教士卡尔·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居茨拉夫(1803-1851)写的《国家地理大全》一书中也提到:“布哈拉,...这城又宽又厚,周围有十二道门。气候炎热,冬天没有大雪,一年三收粮食。人家有钱,还学技术。有三种货币:黄金、白银和铜。良好的男女仪容。这条河出产各种各样的鱼,它的土产是带着沉重骨头的羊。移风易俗,万里应闻。京城的宝骨值羊皮,皇冠是皮毛,一时半会儿不容易风吹草动。羊又矮又瘦,但是骨头很重。黑穗那么多,花那么多,都是这里产的。开始的时候,他们并不是很团结。自从它们被引入中国后,它们获得了巨大的利润……”中亚的河流盛产各种各样的鱼,我们在考察路线上看到了很多,有些还被做成鱼干在路边卖。考察中,我们还吃到了来自阿姆河的无鳞鱼。至于牛羊肉,几乎是每餐的美味。
从塔什干到撒马尔罕的路上我看到了什么
阿姆河无鳞鱼
布哈拉夜市的食物
明代以后,晋商在西北地区活动频繁。清末山西忻州商人编的行程单,列举了与新疆有贸易往来的中亚国家(或城市)的名称:
乌卢斯、安吉延、塔什干、河汉、布花儿、哈萨克、红毛、饶盖依、银定、南路、头头、无道、乃芒干、芒格兰、黑水。
晚清晋商行程抄本(山西大学孟伟教授提供)
其中“布花儿”应该是民间文献中记载的布哈拉。这里还要提到另一个中亚城市安吉延(位于费尔干纳河谷以东)。这里的人也因生意好而出名。关于这一点,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所撰《西域卢文建》在《外藩列传》中有“安计燕”一文。文中提到:“行者贾,冒着风雪霜,临危不惧。年复一年,他不赚不回,在内地被称为一个计燕惠子。”关于这篇文章,编译器71 (No《西域记》卢文建的春园)进一步解释说:“安吉延和凯希米埃尔是西域商人的故乡,他们节俭、焦虑、习惯。你把踪迹送回新疆,土人怕它,去外地的货物、钱财不能流通,对归国人员也不方便。”这说明,很多安济延的商人,在新疆各地应该都有掌管,对当地的商贸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精明的货殖忻州商人,他们中的一些人则去了迪化(乌鲁木齐)、喀什噶尔(今喀什)、哈密和伊犁等地。,应该是为了在那个地区寻求更深远的经济利益,和前面提到的安吉商人进行交易,以取得胜利。据《世界地理大全》记载,当时瓷器在新疆和西域各地相当流行。比如在布鲁特(今新疆南疆柯尔克孜),“在安集延和喀什之间,土地辽阔,人烟稠密...中国的瓷器、茶叶、布匹、烟酒都那么珍贵”。这里的“中国的瓷器”指的是来自大陆(尤其是景德镇)的瓷器。根据现有的各种资料,这种情况由来已久,虽然容易出现频繁的霜冻。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上面提到的景德镇瓷器在20世纪前后流入中亚,或许有很多只能通过中外各族商人的中转贸易才能实现。
编辑:彭珊珊
校对:徐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