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金融科技的监管仍在收紧。就在刚刚,支付宝已经下架了互联网存款产品,只有购买了该产品的用户才能看到。
删除互联网存款产品
仅对已购买产品的用户可见。
12月18日消息,据《今日北京商报》报道,目前,对于未持有互联网存款的用户,支付宝已在理财页面下线银行存款产品,已持有银行存款产品的除外。
对此,蚂蚁集团表示,根据监管部门对互联网存款行业的监管要求,蚂蚁平台上的互联网存款产品已经下架,只对购买过产品的用户可见,持有产品的用户不受影响。
蚂蚁金服将认真落实相关监管规范和要求,利用科技手段更好地支持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
六月看了看。目前支付宝的理财页面没有互联网存款产品。
之前支付宝的银行存款时间长,高收益的也不少:
天府银行,5年,年化收益4.8%;
盛京银行的李晟存3号,期限五年,年化收益4.71%;
还有南京银行、上海银行等。,都有不错的收益,赶上了很多大银行大额存单的收益率。
君看了看基金上另外两家互联网巨头,也有互联网存管业务。
什么是互联网存款?
近两年,随着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的持续下滑,互联网存款产品以“保本、高利率”的特点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在JD.COM、度小满、支付宝等主流三方平台上合作的银行数量不断增加,合作银行的种类也不断扩大。从最早只有几家民营银行通过三方互联网渠道销售创新存款,到现在已经扩展到农商行、城商行、股份公司等大型银行。
虽然监管几度出招,基于档案计息的“活期高息”产品已经下架,但互联网存款产品仍有其独特的收益优势吸引投资者。在当前存款压力大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银行为了拓宽存款渠道,获取客户和资金,加入其中。
事实上,民营银行纷纷“触网”,发力互联网平台存款,既迎合了数字金融的发展趋势,也体现了弥补短板的需求。由于线下网点受限于“一行一号”,民营银行在吸收储蓄存款方面相比传统国有银行有明显劣势。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平台聚集了大量的理财用户。通过这些平台销售相关存款产品的渠道成本低、效率高,业务拓展速度远超传统银行网点,越来越受到经营机制灵活的私人银行的青睐。
银行通过第三方互联网金融平台销售存款产品,产品和服务由银行提供,平台提供存款产品的信息展示和购买界面(存款人与银行之间是债权债务关系)。通常平台会显示银行名称、产品期限、初始存款金额、存款利率、计息规则等信息,突出50万元以内的存款保险保障信息。该类存款产品的主要信息如下:
第一,所有个人定期存款一般都具有存款利率高、购买门槛低的特点。
通过该平台销售的存款都是固定期限的,主要有3年期和5年期。最高一年期利率2.25%,三年期利率4.125%,五年期利率4.875%,均接近或达到国家自律定价机制上限。近半数存款产品最低起存金额仅在50元,所有固定产品均可提前随时支取,资金当天到账。
第二,购买存款的过程只需要几分钟,简单快捷。
客户在互联网平台选择某家银行的存款产品时,只需点击平台页面的“立即存款”按钮,即会跳转到相应银行的二类电子账户开户页面。上传身份证照片并进行人脸识别后,即可开通电子账户,无其他限制。客户如果想购买产品,只需要将大银行一级账户的银行卡绑定到电子账户,资金就可以从银行卡转入电子账户购买产品。产品到期,资金会自动返还到电子账户,客户可以提取到绑定的银行卡里。
第三,这种模式下的债权债务关系或者存款人与商业银行的关系,但是银行要向平台支付“分流费”。
一般银行按照平台日均存款余额的千分之二到千分之三向平台支付手续费,按月或按季度结算。
监管指互联网存款“无证驾驶”
11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公开发表文章《网络平台存管:数字金融与金融监管的产品案例》,指出互联网存管存在的各种问题和风险,释放监管信号。
其中包括:
近两年来,很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上推出存款产品,加大了吸储力度,拓宽了获客渠道,很多消费者也非常方便地享受到了存款服务。这类产品收益高、门槛低,成为一些中小银行吸收存款、缓解流动性压力的主要手段。然而,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的新任务是,这种模式突破了地方法人银行的地域限制。一些地方银行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吸收全国的存款。从债务业务来看,他们已经成为国家银行。这类存款的流动性特征也不同于传统的储蓄存款,风险管理和监管应该能跟上。
此外,孙天琦提到,互联网平台存管的一些特点和问题需要注意。
(1)互联网平台模式为客户提供存款购买接口,本质上是存款营销行为。监管要求商业银行进一步规范吸收存款行为,不得通过第三方中介机构吸收存款。这种互联网金融平台为客户购买存款产品提供信息展示和购买界面,本质上是一种营销行为。
(2)地方法人银行突破地域限制,存款业务拓展至全国。中小银行通过吸收互联网存款,突破了传统渠道的空限制。从资金来源来看,变成了国家银行,与立足当地服务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不同。
(3)刻意突出存款保险保障的宣传,暗示“零风险、高收益”,以更高的利率吸引储户。在互联网平台销售的存款产品,会醒目地向客户强调相关产品在50万元限额内由存款保险全额保障。它暗示无论是什么类型的银行、地区、利率的存款产品,都会被存款保险覆盖。在“零风险”的指导下,消费者倾向于单纯根据利率来选择产品,扭曲了本应根据机构的区位、类型、规模、风险等因素形成的利率溢价机制。
(4)互联网平台存款的独特属性对中小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挑战。互联网平台存款的特点是开放性,利率敏感性高,主要是国外客户,客户粘性低,随时可以提现。存款的稳定性远低于线下存款,增加了中小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难度。同时,平台存款完全计入个人存款,导致流动性匹配率、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核心负债率被高估。
12月15日,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表示,近两年,不少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上推出存款产品,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展此类金融业务,属于“无证驾驶”的非法金融活动,也应纳入金融监管范围。
孙天琦表示,平台为客户购买存款产品提供购买接口,强势平台进一步介入银行产品和服务的管理,限制客户在银行(包括大型银行)渠道(如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查询和交易账户和产品。),并且只允许他们在平台上操作。平台成为银行网点服务的线上延伸,而这类平台没有相关业务的金融牌照,游离于金融监管之外,本质上是“无证驾驶”
孙天琦表示,以分段付息的方式变相提高存款利率,会扰乱存款利率的市场机制。部分银行通过缩短付息期或发放利率券、现金奖励等方式变相提高互联网平台存款产品利率,直接突破了利率自律定价机制的上限。
此外,高风险银行通过互联网平台吸收存款,饮鸩止渴,流动性风险突出。这些高风险银行以看似稳定、不稳定的资金来源维持着自己的高风险资产,进一步加剧了自身的风险。
同时,平台存管的跨区域性质增加了风险外溢和处置难度。
六家银行都停止了“按档计息”
中小银行面临压力
12月14日,六大行联合宣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提前支取个人大额存单及(定期)存款产品按档计息,提前支取的计息方式由按档计息调整为按支取日活期存款挂牌利率计息。
按档计息是指客户在银行购买定期产品时,如果提前支取,银行将根据客户实际存款时间,以接近的定期档为基础计算定期利息,其余部分按活期计息。目的是吸引客户购买,帮助银行揽存。
一般来说,定期存款的计息方式是到期一次性付息。如果客户在期限未到期的情况下想要提前支取,计息方式会直接按照需求计算,所以提前支取会损失一部分利息收入。根据“按档计息”的方法,假设某客户定期存款的存期为3年。如果在第二年的第四个月提前支取,支取的利息可以按照2年3个月的期限支付,剩余期限按照活期计算。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某中小银行高管表示,监管的出发点可能是通过降低存款成本来减轻银行负债端的压力,从而支持实体经济,让资金流向“最后一公里”。但部分中小银行压力较大。中小银行一般无法和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竞争储能,现在负债端会有压力。
“这对民营银行的存款催收业务可能是一个打击。民营银行物理网点少,品牌弱,很难从传统渠道获得存款。他们开发的互联网产品‘智能存款’是收取存款的有效方式。目前由于“按档计息”的政策,很多银行为了合规经营,已经下架了“智能存款”产品,私人银行的资金渠道更少。"
证券时报中国基金泰勒
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