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
编辑:程宇
设计:甄
实习生:何牡丹
共享充电宝普遍涨价,但依然挡不住人们对便捷充电的追求。
9月16日,刚刚结束一天的野外工作,Ethan(化名)匆匆赶到最近的酒店借了一个充电宝继续工作。看到手里的充电宝显示“1.5元/半小时”,伊森满意了。“听说充电宝最高涨价8元/小时,不过人气不高的充电宝涨价好像也没那么尴尬。”
然而,第二天晚上,吴眠财经(ID: wumiancaijing)走访前述酒店发现,云冲酒吧的收费价格与胡店相同,24小时20元封顶;来电和小电共享的充电宝随处可见。虽然2元/小时的均价比以前高了,但总体上还是低于zipping电的价格。
从价格和人气来看,zipping并不具备优势。
据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监测平台Trustdata统计,截至2019年6月,国内充电宝市场用户规模已达1.33亿。共享充电宝成为刚需的同时,市场份额基本被“三电一兽(街电、来电、小电、怪兽充电)”瓜分。这也意味着其他品牌只能在夹缝中生存。
在红海中,初生牛犊“咻”的命运如何?
进入下半场的战斗
集体涨价的背后,是共享充电宝玩家隐藏不住的焦虑。
最早进入行业的街电、小电、怪兽充电在对现货赛的疯狂争夺后,纷纷宣布实现盈利,开始仔细算手中的账,把目光转向利润。
行业情况似乎在好转,但共享充电宝行业的不安情绪仍在发酵。
“如果靠早期的努力和勤奋,到2019年,个人英雄主义可能就不行了。”小店创始人唐永波预测,今年的共享充电宝会非常激烈。创始人袁炳松也认为,年收入5亿元将成为共享充电宝企业的生死线,甚至会出现收购兼并的现象。
就在“三电一兽”转而掘金现有流量的时候,一家名为“树电”的共享充电宝正在用另类的方式收割剩余的流量。
“一万块钱就可以投入启动,总部一对一支持,有的地方用电有市场。”在职场社交平台上,关于电的投资帖子随处可见。据悉,沪电共享充电宝所在的沪电科技于2018年6月在四川成都成立。
招商代理李明(化名)向五面财经(ID: wumiancaijing)介绍,“目前充电宝是全代理模式,成为代理的门槛很低。基本上三个月内就能还上。”
李明的“低门槛”是对比街电和来电共享充电宝的情况。
据了解,这些头部共享充电宝企业基本都是直营,只有部分地方对代理商开放,成为代理商的条件非常严格,需要先提交申请材料进行资质审核。以街电为例,首先要在工商注册并具有当地法人经营主体资格,还要满足有办公场所、相关经营资质、当地有6人以上的专职经营团队等条件。
对于那些想分一杯羹的小企业来说,电的“全代理”属性显然更有吸引力。
除了代理商门槛低,秀典还有另一个杀手锏——代理商自己可以使用的广告系统——当代理商跟商家谈设备入驻时,这个系统就成了代理商的“筹码”,“代理商可以免费为商家提供后台广告系统服务”。用户在扫码使用充电宝时,不仅可以看到店铺的广告,还可以获得一些额外的服务,比如直接领取店铺的代金券。这样就相当于给商铺免费导流了。"
李明还补充道,如果代理能多铺设一些装备点,也能形成循环导流的效果。
事实上,这种附加服务并非首创。
早在2017年12月,来电就提出为用户提供多元化服务,其中就包括“拍屏”服务,即将商家的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上传到来电的大柜屏幕上,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来电进行计费。而秀典将这个功能设置为免费。
但是棉棉金融的走访发现,这个功能的应用率并不高。奶茶店老板张毅(化名)表示,之所以进驻共享充电宝,是为了延长顾客在店内的停留时间,享受“不间断供电”的服务,充电宝上的广告对他们并没有太大影响。
为了给潜在的代理商讲一个好故事,李明高兴地吹嘘电源的性能。“我们在充电宝行业排名第四,已经布局了18个海外市场。”
▲充电宝在港澳台及海外的布局图。图片来自受访者。
对此,吴眠财经(ID: Wumiancaijing)试图向厦门秀典运营总监尹恒求证。除了说明处于行业第四位,她也未能详细说明秀典的具体店铺在哪些城市。在Wumiancaijing (ID: wumiancaijing)的追问下,尹恒说出了一个关键信息,“按照订单,今年之内充电宝的出货量应该在15-25万台以内,比2018年增长不到10万台。”
但目前“三电一兽”公布的积分加起来还不到200万。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街电以40.5%位居行业第一,小电、怪兽、来电紧随其后,其他充电宝仅占3.3%。相比之下,秀电招商人员的说法似乎有夸大宣传的嫌疑。
代理机构靠谱吗?
社交平台上的热烈讨论突然引发了电话的话题。但直到2018年6月才成为行业绝对的后来者,知名度并不高。对于迟迟没有进入市场,李明解释说是因为公司沉浸在产品研发中,等待机会。
或者想模仿“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戏码,但秀典选择什么时候进场,并不明智。
2017年,在共享充电宝的争夺战中,玩家拼命想抢一些位置,获得融资。短暂的窗口期过后,乐电、河马充电等一批充电宝公司陷入残酷的洗牌,以“三电一兽”为主要头部企业越做越大,基本瓜分了市场。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7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共获得31笔融资,其中28笔发生在2017年,但2018年资本态度急剧降温。
除了怪兽充电在4月份获得新一轮3000万元融资外,其他充电宝公司融资停滞,像虎电这样的小玩家更难获得资本青睐。据企业调查,秀典至今未获得一笔融资。
“‘全代理’模式能比直销更快地拓展市场。”交谈中,李明对公司资金短缺避而不谈,坚称“融资在谈,以后肯定会有的。”或许正因如此,秀典以“全代理”另辟蹊径。
不可否认的是,全代理模式确实可以减轻秀电的自有资金压力。
据媒体《懂笔记》援引一位曾经代理过深圳市场某共享充电宝产品的人士的话称,有品牌宣称以八折或九折的价格向代理商供应机柜和充电宝。但合同中的成交价是小柜子800元/台,充电宝65元/台,即使八折也远高于出厂价,一部分利润已经被品牌提前赚走了。基本上只是品牌要投入成本的自营团队。
根据尹恒对吴眠财经(ID: wumiancaijing)的介绍,目前秀电有三款充电宝设备可用,六款充电宝设备,八款充电宝设备。一个充电宝的价格从780元到2680元不等,其中每个充电宝的价格为60元。按照规定,代理商拿的货越多,能拿到的利润就越多,比例是65%-80%。
但对比笔记中报道的“市面上每个小充电柜成本在400-600元之间,单个充电宝出厂价不到30元”的情况,秀电的代理价格远高于市面上的小柜。
▲6口充电宝设备代理价格。图片来自受访者。
另一方面,吴冕金融注意到充电宝的分布比较分散,多在不知名的棋牌室、酒店、休闲会所等非连锁店,而同一区域人流量大的点早已被街电等头部抢占。
看似可观的份额,如果再加上业务分成、地推等隐性成本,恐怕很难保证分销商的利润。
为了让代理商安心,缺少自营团队,一直把技术和服务作为谈资。“代理商只需要铺设设备,其他售后问题由公司负责。”李明在电话的另一端反复说道。
棉棉财经抱怨充电宝设备价格高的时候,李明也解释说这是因为电本身的技术做得好。可查询企业发现,目前,迅电申请的知识产权只有一项,与街电、来电等龙头企业高达数百项的知识产权数量相比,少得可怜。
很难相信我们之所以号称专注技术研发,毕竟共享充电宝行业公认的“低成本、低技术门槛”。
第二次进入共享充电宝行业的伏特+创始人丁坦言,在这个领域,技术壁垒并不高。“说实话,共享充电宝肯定有技术壁垒,但最多比别人领先三四个月。当你寻找一台机器时,你可能知道是怎么回事。”
前街电业务发展经理高枫告诉ID:wumiancaijing,他并不看好Switchpower的“全代理”模式。" Switchpower Direct公司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而且做得很差."
听起来秀典的“全代理”模式更像是把风险转移给代理,自己大赚一笔。我只是不知道,它能用电走多远?
版权声明
本文由棉棉财经原创首发。版权归棉棉金融所有。未经授权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