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已经还了共享充电宝,系统还在充电;用了充电宝,柜子里没有空位,无法退;加班1分钟,30分钟或60分钟都要计费;更严重的是,个人信息被企业收集了...
近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
根据消费者反映的使用“痛点”
多个品牌共享充电宝
进行了一项消费者调查。
发现共享充电宝问题很多。
返回后计费未停止
本次测试针对美团、捷电、贝电、搜电、小电、来电、怪兽充电、云充电吧、游电、V电等共享充电宝企业。
测试中发现的一个主要问题是退货后没有停止充电,这也是40%的消费者反映的问题。消保委发现,系统错误、充电宝插反或插不紧、需要再次点击确认终止充电等原因都导致了问题,消费者也没有收到及时的提醒。
12个品牌中,只有“充满电”的柜子会进行成功退货的语音提醒,其他品牌需要消费者自行确认。系统只有扣费或长时间不返还时有手机提醒。
比如“搜电”充电宝上有一个实体按钮,归还后要按下停止充电,但没有提醒;“美团”等品牌的部分柜子是竖插的,用力按进去后才能成功退回。
不合理的收费规则
此外
租赁比归还容易。
明码标价不明显,收费不合理。
这也是两个“插槽”
23%的消费者反映,由于缺少插座、缺少/[k0/]柜、夜间关闭或人为遮挡导致无法退货、持续充电、联系客服无法解决等原因,很难找到空多柜。通过实物检查发现,部分机柜“满电”、“唤醒电”等地址标签不清晰,由于“V电”、“游电”、“云充电条”、“搜电”等app或小程序中地址标签不详细,无法找到机柜。
投诉中,有4%的消费者反映价格标示不显著,同一品牌的计费单位有30分钟和60分钟,容易误导消费者。更不合理的是几分钟要收半小时或者一小时的费用。
Ticha发现,“搜电”、“街电”、“美团”、“怪兽充电”在APP/小程序上的店铺信息中都标注了价格,所有品牌都会在用户现场扫码后显示价格,价格以30分钟或60分钟为单位,常见的价格区间为2-5元/60分钟或1.5-2.5元/30分钟。同一区域不同品牌价格不同,同一品牌不同区域价格不同,街电和美团即使在同一楼层不同门店价格也不同。
收集个人信息
更令人担忧的是,共享收费保险公司在没有明示或同意的情况下,过度收集和传输个人信息。消保委模拟消费者在平台注册运营,对隐私政策的合规性、信息采集的合理性、信息传输上传的安全性等进行检查。测试显示:
平台小程序获取性别信息。
美团、捷电、贝电、搜电、小店、来电、怪兽充电、云充电吧、虎电、V电等10家公司在使用微信、支付宝作为平台时,均会收集个人信息。其中,3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虎点”等4个微信小程序、“贝点”等5个支付宝小程序额外收集用户性别或姓名,与租用充电宝无直接关系;在数据传输过程中,10个共享充电宝虽然使用了通道加密,但是传输的结构化数据是不加密直接传输的,容易受到攻击、窃取和恶意使用。
手机号码未加密传输
反馈
对此,市消保委已联系企业,督促整改。目前,街电、小店、美团等品牌已向消保委反馈整改报告。
“街电”表示取消了APP的“打电话”权限,增加了个性化推送的停止、推送、关闭选项。
“小电”表示微信官方账号和小程序中性别信息的分享和收集已被取消;
“美团”已经升级了APP版本,更新了隐私政策,并将为修改系统权限构建更加直观的弹出解释。
截至记者发稿时,“次”来电“怪兽充电”云充电吧”
黄金海岸工作室[/s2/]
作者|易
照片|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系列|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