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人星球抖音营销系统课吾爱破解(一周图说 | 无失无忘,吾爱永存:乌贼很懂,你呢?)

1、青海3年连续监测,终获最佳天文台选址

2020年冬季赛什腾雪后的夕照,天文台笼罩落日余晖,远处是辽阔的柴达木盆地。 图 |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邓李才

在青海省地方政府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团队自2018年1月启动青海冷湖地区的天文选址工作,历经3年连续监测,克服野外高海拔等重重困难,最终成功建成关键台址参数测量平台。

数据显示,青岛冷湖台址的光学观测条件比肩国际一流大型天文台。这一发现为我国光学天文发展创造了重大机遇,也为国际光学天文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战略资源。相关研究已于8月18日的《自然》杂志上发布。


2、终身不忘,乌贼记忆永存

缸中乌贼。图 | 英国剑桥大学心理学系/亚历山德拉·施内尔

记住特定事件的内容、地点和时间,这被称为偶发记忆——人类的这项功能会随着衰老而退化。但乌贼不同,它们的偶发记忆能一直毫不褪色地持续到它们生命的最后几天。这项研究于近日发表于《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辑》。

来自英国剑桥大学、马萨诸塞州伍兹霍尔海洋生物实验室(MBL)和法国卡昂大学的研究人员,对24只普通乌贼(Cuttlefish)进行了记忆测试。乌贼中,一半年龄为10-12个月(尚未完全成年),另一半年龄为22-24个月(相当于人类90岁)。研究发现,两个年龄段的乌贼偶发记忆没有差异,甚至在生命的最后几天也能记住特定事件的发生时间和地点。这是第一个证明动物偶发记忆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恶化的证据。由于乌贼只在其生命的最后阶段进行繁殖,研究人员推测,乌贼通过记住曾与谁、在何处、以及多久以前交配,来帮助自己进行尽可能多而广的繁衍。(看吧,这确实不是狗粮。)

红人星球抖音营销


3、南极特怀特冰川下出现高地热现象

研究船Polarstern在松岛湾的一座冰山附近。 图 | awi.de

近日,研究人员绘制了南极洲西部的地热热流图,并确定了冰盖稳定性正面临新的潜在威胁。相关研究已在线发表于近日的《自然》杂志。

目前南极洲西部巨大的特怀特冰川融化产生的影响,约占全球海平面上升总量中的4%。而考虑到南极几乎没有其它冰川能像特怀特冰川这样变化得如此快速,4%这一影响数字,很可能还将继续上升。在此之前,专家们一直将这些变化归因于气候波动以及冰川与海底温水团的大范围接触;但这项由德国及英国专家开展的最新研究,揭示出了第三个、也是最难以控制的影响因素——冰层下方的地球内部存在大量热能,很可能影响到数百万年来冰川的滑动走向。由于身处地壳明显更薄的南极洲东部构造海沟当中,这股地热热流对特怀特冰川显得尤其明显。


4、土星内部一直在“晃动”

卡西尼号探测器所观测的土星环。 图 | NASA

本周发表在《自然-天文学》杂志上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太阳系第六大行星土星拥有一个“模糊”的核心,能够四处晃动。

关于这个惊人的发现,研究人员介绍道:“传统上,人们一直认为土星或木星之内存在一个由岩石或冰质组成的致密核心,周边则围绕着密度较低的氢与氦包层。”而他们发现,土星当中的高密度岩石/冰质与较轻元素之间并不存在明确的边界,整个地核会在一定范围内保持振荡状态。整个扩散核心能够延伸至相当于土星半径60%的区间之内——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突破了传统学说认定的行星核心仅占据行星半径10%到20%的理论。而这项研究最出乎意料的成就,在于上述结果并非源自对核心的直接测量——人类也暂时没有能力进行测量;而在于研究人员利用的是2004至2017年之间NASA卡西尼号在执行土星探索任务时收集到的土星环震波数据。“基本上,土星随时都会像一枚大钟,内部的钟锤往复摆动。”而在核心摆时,就会产生影响周遭土星环的引力扰动,进而带来能够测量的“波”。当土星核心振荡时,卡西尼号即可研究土星的C环(即土星第二道环)并测量由此引发的微弱而又统一的引力“振铃”效应。研究人员查看了数据,并为土星结构创建了一套模型来解释这些震波,最终发现了内核模糊区。“这项研究,也是迄今为止流体行星中存在扩散核心结构的唯一直接证据。”


5、人工培养的类大脑器官,长出了基础眼球结构

包含视杯的大脑类器官。 图 | 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医院/Elke Gabriel

来自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医院的研究人员在一篇新论文中报告称,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可以用来生成包含视杯的大脑类器官。

培养皿中生长的这颗微型的类大脑器官上,可看到两个左右对称的视杯结构正在生长,这与人类胚胎期的眼球结构发育过程完全一致。这一令人难以置信的现象,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眼球的分化与发育过程,甚至给治疗眼部疾病带来新的希望。“我们的工作显示出脑类器官产生原始知觉结构的非凡能力,这些结构具有光敏感性,而且拥有与人体内相似的细胞类型。”研究人员表示,“这些类器官有助于研究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脑-眼相互作用,模拟先天性视网膜疾病,并提供可用于个性化药物测试及移动疗法的特异性视网膜细胞。”但需要澄清一点,脑类器官并不是真正的大脑,只是由诱导多能干细胞发育出的小型三维结构。


【参考资料】

1.http://www.bao.ac.cn/xwzx/gdtpxw/202108/t20210819_6159320.html

2.https://www.sciencetimes.com/articles/32902/20210818/cuttlefish-extraordinary-sharp-memory-sepia-officinalis-breaks-aging-limitations.htm

3.https://www.awi.de/en/about-us/service/press/single-view/thwaites-gletscher-viel-erdwaerme-unter-dem-eisstrom.html

4.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2021/08/16/1031996/saturn-core-insides-sloshing-rings-cassini/

5.https://www.sciencealert.com/scientists-used-stem-cells-to-make-mini-brains-they-grew-rudimentary-eyes


编辑 冬青子

排版 冬青子

责任编辑 羽 华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