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新消费品牌流量后的营销尤为重要,创新是营销效果好的关键。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从共同价值观、品牌梦想、品牌定位、行动计划四个方面讲述了品牌应该如何从新社群的角度破局。感兴趣的伙伴不妨看看。
虽然《品牌创新理论:折叠人群——「新社群」的创新模式》中给出了「新社群」的阶梯(模式):放下漏斗,举起阶梯(三)。但是,当你真正面对这些移动共生的新社会角色,新社会关系的时候;当你真正从关系连接器变成关系增值的时候;当你真正帮年轻人把滤镜破到现在的时候,你可能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会员不是“新社群”,微信微信事业群不是“新社群”,圈子营销不是“新社群”,品牌ape的“新社群”部落才是——品牌把某些有明确价值观的人聚集在一起,他们相互赋能,相互联系,构建社群,为了一个崇高的事业共同行动,不断创新,共同进化。
为了帮助你建立一个殿堂级的“新社群”,Brand Ape给出了一个简单的方法论:四柱九法。
今天,我们将围绕“新社区”的四大支柱——基于“共同价值观”,明确“崇高事业”,明确“定位”,制定“行动计划”。
对于新消费者品牌,一个期望从“新社区”中脱离的品牌,这个框架只是回答了四个问题:
换句话说,要吸引更多的伙伴走进大厅,加入“新社区”,就要从回答这四个问题开始。
一、「新社群」的基座——由价值观奠基、统一和凝聚我们都想成为分享我们价值观的人之一。
语言,生活方式,穿着打扮,工作消费,兴趣爱好相似,甚至住在一个小区,孩子上学,都无关紧要。
我们更期待的是我们看重的,别人看重的,比如:相互尊重,诚实真诚,自信自强,“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别人鄙视我们鄙视的,比如傲慢,冷漠,缺乏自律,铺张浪费等等。
这种感觉就好像我们加入了一个团体,不需要解释自己就能被认识和理解。有了这个基本的认识,我们在自己的社区会感觉更舒服,更安全。
“共同的价值观”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基石,也是让我们走到一起的首要原因。试想一下,加入一个社团,即使有很多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如果价值观不一致,也很难融入其中。
比如烹饪大师新社区,没有“透明、真诚”的价值观,根本无法成为一个相互支持的厨师社区;或者,一些有“生态环保”价值观的厨师会抵制那些“喜欢做鱼翅和野生动物”的人,让你无所适从。
我们再来看“超级敏感、重代码”的z世代,他们愿意加入某个社群。现在已经不是过去积累人脉的时候了。不是互惠互利,而是真正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精神上的共鸣。
比如豆瓣团不会死,那天的生活天堂,脱水APP,万能直男社区“虎扑”。
比如露露柠檬、KEEP、超级猩猩的各种健身社群的成员,可能会因为有自己喜欢的各种培训课程而加入,也愿意留下来,因为品牌所倡导的价值观和教练的认可,从而融入这个群体。
毫无疑问,“共享价值观”之上的社群才是真正的“新社群”。此时的他,可以理解为一个部落,一个利益共同体,一个党派,一个品牌形象,一个有灵魂的IP。
“共同价值观”的作用不仅于此,它还是新社区筛选和分层的第一道门槛。
如果我们一开始就传达价值观,那么新成员就可以更早地意识到这个社区是否适合他,或者他可能通过参与社区来了解价值观衍生的其他生活方式。
广告语言来自价值观的延伸。阿雅在大门的石头上刻下“生活可以更美好”;Lulemon (lululemon)社区有自己的“汗水人生”理念。
“新社群”与传统社群营销、会员营销、圈子营销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有“共同价值观”。
PS:“共同价值观”一般来源于企业和品牌的价值观,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其中的一部分或延伸,也可以是社群创始成员的共谋。
二、刻在「新社群」门头——清晰「崇高的事业」在柏拉图学院的大门口,有一块牌子——“不懂几何者不得入内”,这已经成为了入学的基本原则。
2013年在欧美的一项市场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超过73%的用户更喜欢有明确定位和明确世界角色”的品牌;10年来,你一定发现,几乎所有的顶级品牌都有意无意地表达了自己的“高尚事业”,“新社群”也参与其中。
“高尚事业”对“新社群”可以理解为使命对品牌,从高纬度回答“新社群”为什么存在。
1.为什么一个初创品牌,一个小小的“新社区”也需要高尚的事业?
第一,“崇高的事业”正在成为时代进步的背景和社会进步的共识;
第二,具有全球视野和自我意识的年轻人更关注“高尚的事业”。他们想发展世界并保护它。即使微不足道,他们也希望自己的行为和消费有意义,有价值。
第三,更本质的思考是,“崇高的事业”是人性进步的正确方向,无论是无限博弈的哲学模式,还是马斯洛的需求曲线。
因此,在一个价值分化和冲突加剧的时代,任何组织,当然也包括“新社群”在内,都需要重新认识自身对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2.“崇高事业”与价值观的区别
“高尚的事业”不指向为什么?为什么,从过去,是一个关于我们是谁的声明,是价值观和信仰的结合。
“崇高的事业”关乎未来——它决定了我们前进的方向,描绘了我们想要生活和献身的世界。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有“高尚的事业”。我们可以自己发起,也可以选择加入别人的,然后把它变成我们自己的。我们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坚持不懈的去构建,也可以在推广的过程中不断的修改。
你会看到即使没有完善的“新社群”体系,“高尚事业”在各种新消费品牌的构建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餐星际回归计划(空杯为礼)VS雀巢、天真果汁小帽子爱心计划(志愿服务)VS美汁源、曼地咖啡环保卫士(自带杯减5元)VS Luckin coffee.......
所以可以理解为“新社群”比品牌和企业更容易推动高尚的事业。
3.“高尚事业”的“秘密武器”——支持某事
有一个表达“崇高事业”的“秘密武器”——那就是“支持,而不是反对”。
“对某事的支持能点燃我们的激情,让我们充满希望和乐观;反对就是诋毁、妖魔化或拒绝某样东西。”——《无限游戏》
“反对”会让我们执着于已经存在的东西,从而诱导我们做出反应;“支持”就是要求大家共同努力推进一项事业,这会让我们着眼于尚未实现的未来,激发我们的想象力。
试想,从“脱贫”到“共同富裕”。
前者制造了一个共同的敌人——贫困,这是我们反对的,目标是可以赢得的,而且是有限的博弈,让我们相信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贫困;后者积极、乐观、有凝聚力、适应性强、更伟大、更广阔,给了我们继续前进的理由。
“支持,不反对”真的很重要。
如果你想让“新社群”在当今社会发展壮大并持久,请在门上刻上“高尚的事业”,那些志同道合的人自然会注意留下来,甚至可能成为你成长的驱动引擎之一。
三、「新社群」的“定位”——我是谁?我提供什么新价值?“原则在先,利益在后”,这就是“新社区”大厅的区别;我们也知道,单靠“价值观和高尚的事业”并不能吸引人加入社团,但他必须解决一些成长需求。
想想这个问题,你如何描述你在社区中的成员身份?如果不告诉会员“我是谁”“参加社团你得到了什么”,怎么吸引大家加入?
品牌(产品)定位一般有三步:一、细分人群;第二,了解需求;第三:我们提供什么解决方案?
1.“新社区”和“定位”的逻辑完全不同。
首先,“新社群”的意思是“聚集一群人做一件事”(传统社群:你为这群人做一件事),所以新社群的“我”就是品牌和会员组成的社群的“我们”。
其次,“新社区”是品牌的分形。新社区只需要吸引一部分认同价值观的用户。另一方面,因为新社区是分形的,所以可以根据提供的值分成几个不同的社区。
最后,“新社区”需要领导这个群体,而不是迎合他们;创造新价值,不解决老问题;是帮助会员成长,而不是提供更多的特权和服务。换句话说,新社区关注的是人和人的生活,而不是具体的事情/问题。
“我是谁”“我提供什么价值”是“定位”,也是思维方式。
以一个朋友在评论区提出的社区问题为例:他创办了一个专业的视频和行业信息下载平台,为会员用户建立了专属服务社区。“但随着成员要求越来越高,后面甚至不讲道理,他陷入了有些尴尬的境地。”
如果以“新社群”的方式思考,如何解决尴尬?
2.明确“定位”——为什么邀请会员加入社群?
为了给予更多的让步,拥有更多的特权?还是内部绝密信息共享?是提供建议,帮助社区改善?还是热爱本专业的人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成长?
例:回答“我是谁?”-我们是一个专业知识(某一类)的交流、协作、成长社区,我们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努力。
从更高的维度定义你的社群,把过去的服务社群转变成一个新的意义社群,一个个体学习和交流的新形式。当分享与共享、成长与变革、创新与进步的话题不断抛出,你更容易拒绝特权与服务的诉求。
放弃,得到你想要的——如果不/不参与创造新价值的成员被放弃,svip的归属和凝聚力就会出现,你组建社群的动力就会加倍,这样新的社群才能健康成长。
明确“我是谁”的意义,不仅仅是团结价值观相同的人,更重要的是完成超级用户的二次筛选,从而不断创造和尝试新的社区服务,设计新的体验,从而推动社区的健康成长。
四、「新社群」的描摹——我该如何行动?聚集一群人做一件事,帮助成员成长,实现崇高的事业?但是在任何一个阶段,成员都没有被告知该做什么,该怎么做,那么如何让合伙人走到一起呢?
比如“摆脱贫困”、“共同富裕”,喊着类似口号的国家比比皆是,但只有中国得到全社会的响应,因为有时间和步骤,有分解和行动。
大多数企业和品牌,即使充满善意,也往往认为自己应该“先赚钱,再做事”;“新社区”有不同的看法——做些事情来团结成员,甚至把它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周末去跑步,每7天写一篇文章,每周吃素一次.....围绕这些行动,你可以更有创意地表达和互动,但你可以创建一个紧密的新社区。
看之前某专业视频平台的案例,我该如何行动?尝试设立奖金池/奖励,鼓励社区成员互相帮助、分享和建议;或者创作更多有趣的专业信息分享、自制内容、短视频,每天拆解;还可以从线上到线下、讲师、现场模拟等,打造更具沉浸感的体验。
我想说说延吉友书店。
严第一个提出书店是一个“连接”品牌,“探索人与文化、人与生活的连接”,“传达生活与可能”.................................................................................................................................
因为没有行动,生活体验不如宅书店,创新不如长沙12小时,文化引导不如单向空,盈利不如西西弗斯,“人文艺术”不如诚品,《网络名人》打卡不可持续,“关店风波”在所难免。
事实上,新零售书店与“新社群”天然兼容,有意见领袖,有管理者,有时长,有空体验,可以把有共同价值观和相似兴趣的人连接起来,激发更多灵感火花,共同创造生活的美好,不断划分“新社群”。
几句话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暗示——“新社区”需要一个行动纲领——目标、步骤、拆除和行动。
基于“共同价值观”,明确“崇高事业”,明确“定位”,制定“行动计划”。相信以上的分析可以让你看到“新社群”是如何以及为什么团结起来的,你或许会得到一些新的启示和感悟。也许你可以清楚地表达出你想过但没有说清楚的见解,这可以是你的初心和你所看重的,也可以是社群成员共同的一种理解。
通过外显的表达,你会发现合作伙伴聚在一起的原因,意识到哪些用户在寻找一个和你一样的社群,从而聚集他们一起做一件事。
一些超级品牌的“新社区”已经引领潮流,比如乐高、安纳亚、蔚来。越来越多的新消费品牌也以“新社区”的身份脱颖而出,如三餐半、路店、KEEP、超级猩猩等。
他们达成了一定的共识:“新社群”不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会员和粉丝,而是是否有志同道合的品牌共同打造品牌。
我们已经进入了品牌和社区与用户共建的时代。要看你并肩作战的伙伴有多少,谁短命,谁得救,谁上一层楼。
#专栏作家#品牌猿,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微信官方账号:Brand-Yuan (ID: Brand-Yuan),新商业生态窥探者,品牌战略顾问,专注于品牌创新与进化。
本文原载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