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回顾每一个伟大民族的历史和过去,总能启迪人们,昭示未来。作为现代人,要想准确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古籍是永远绕不过去的“有文字的书”。
古籍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但古籍的生命更新迫在眉睫。我国现存民国古籍线装书5000多万册,急需紧急修复的有1000多万册。然而,古籍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修复,却因技术困难和行业冷漠而苦于人才和资金的匮乏。古籍的数字化速度也令人担忧。目前国内可供网上阅读的古籍只有7.4万种。如何让这段沉重的历史“变轻”,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是目前很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
古籍赋予的内容,在时间上意味着“一千年,甚至一万年的一瞥”。要完成“从古至今”的凿子空之旅,就要大力探索移动互联网这个当下最热门的“工具箱”。近日,字节跳动公益联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国家图书馆发起“寻找古籍守护者”活动,通过Tik Tok、西瓜视频、今日头条等平台,招募创作者创作相关内容,促进古籍活化,助力传统文化传承。目前,已有9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文化名人、Tik Tok专家加入活动,同时也因其在各自领域的专业性和影响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古籍宣传员”。其中包括中国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古籍修复专家杜,漫画家,学者周,以及美食创作者李。
站在中华文明的沃土上,仰望民族历史的浩瀚星辰空,记录千年的古籍是传递火炬的钥匙。大众不仅对文物有渴求,也有探索文化的欲望。古籍的分量不轻。努力实现它与人民的“美好共荣”,让它真正存在于你的生活、我的生活、他的生活中。有了这种文化自信,才能有生命力。“寻找古籍守护者”活动是互联网公益激活古籍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鼓励创作者通过讲故事、绘画、还原美食等不同形式,普及古籍知识,解读古籍内容,让古籍鲜活起来。用户在Tik Tok等平台发布古籍相关内容,添加话题#寻找古籍守护者#,即可参与活动。从网友的积极参与和互动来看,以“寻找古籍守护者”活动为载体,是打开局面的有力尝试。
要讲好现代人延续古籍生命、传承中国文脉的故事,就要让更多人看到“冷门”行业的“热血”坚持。@连,曾经修复北宋孤本,一页价值300万;创新短视频视角,@红楼宴推动传统文化美食潮流崛起;画《不死狐鬼》在网上一炮而红,圈了60万@ Shexi...在抖音短视频平台上,众多创作者用自己的方式让古籍活了起来,借助移动互联网,古籍完成了从“一个图书馆的一角”到“一个极富多样性的世界”的探索发现之旅。短视频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宠,能够以“轻骑兵”的方式体现小切口的大主题,让优质内容“吹在脸上”。这次“寻找古籍守护者”的活动也契合了年轻人期待的轻松氛围和民族主题,相关视频播放量已达2.5亿次。在关注就是影响力的时代,这样的数据无疑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
守护古籍,让历史的厚重成为时代的清新。上下班路上“看一看”、“睡前刷一刷”、“拍拍”桌子上的美食...从传播的角度来看,源于移动互联网的短视频平台因其强大的视觉感染力,容易在广大受众中传播,成为全民参与的重要路径。现在,短视频平台对“寻找古籍守护者”活动的生动诠释,满足了年轻人对短视频内容高质量的需求,可谓趣味性强,知识性强。是为了教育的积极普及,同时让亿万网民打开书本,收获良多。(谢伟峰)
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