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问我,你平时怎么选择基金?今天无忌就一次性跟大家说清楚,拿着笔记本,记着。
首先了解基金经理的学术背景和职业晋升过程。这样做主要是看基金经理是否有能力对某个行业进行深入研究。一般来说,基金经理的正常晋升流程是名校毕业——金融机构研究员或基金公司公募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经过这样的发展,事业基本沉淀。以中欧的格伦为例。本科为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博士为美国西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科技板块有一定的基础研究能力,医学能力更强。入行以来,从证券研究所研究员做起,再到公募基金研究员,在中欧基金完成从研究员到基金经理的晋升。2020年,我和医疗基金成功走出圈子,得到投资人的广泛认可。
第二,了解基金公司的基本情况。主要是关于公司的投研实力,公司文化等。其实这两件事不太容易定性分析,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规模指数从侧面反映公司的投研实力和公司文化。因为规模来源于市场认可,市场认可来源于优秀的业绩,而优秀的业绩来源于公司的投研实力和企业文化。
第三,了解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和管理年限。一般来说,一个成熟的基金经理至少要经历一个牛熊周期,也就是至少7年的投资经验。一个基金经理的能力圈决定了他能管理多大,就像历史上管理几千亿股票基金的第一人张坤一样。虽然他工作了八年多,经验丰富,但管理上千亿的基金对他来说还是第一次,也需要修正自己的投资策略,以应对如此大规模的基金。如果张坤能在这个规模的基础上盈利,他将真正成为中国公募基金史上的一哥。
第四,历史业绩和风险控制水平。历史平均业绩显然是一个可以证明基金经理投资实力的指标,也是大家最关心的指标。但是,也要看一看风险控制的水平。因为公募基金的持仓是有限制的,仓位总是比较高,所以需要有一个风险控制指标。一般我是根据业绩比较基准和几个主流指数来比较,根据基金经理的风格来比较。一个基本的标准就是回撤低于业绩比较基准,收益高于业绩比较基准。
第五,费率水平。费率决定了买基金的成本。你应该知道基金的申购费、赎回费、管理费、托管费的标准。特别是有些基金有特别的规定,比如提供额外的管理费。今年表现出色的金鹰族群,在收益超过5%的份额上,再加上收益15%的管理费。这个条款有点难看。
第六,基金报告中对市场和后市的阐述,是我们了解基金经理短期操作思路的一种方式。同时,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再来看看他的选股。如果一致,说明基金经理眼光长远,否则容易受市场影响,策略不稳定。
第七,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的自购情况,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基金经理对业绩的信心和公司对产品的认可。其实也有很多优秀的基金经理认购自己的产品。比如更名后的易方达中小盘产品,现在叫易方达优质精选混合,张坤购买了100多万份,按金额算至少有700万份。
以上七个方面是我基金分析的要素。把这些要素放在一起比较,我们不一定能买到马上就能赚钱的基金,但是有很大概率,我们能买到能帮你资产保值增值的基金。
我是无忌,喜欢的注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