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什么店最吸引中学生2021(中学生成剧本杀行业潜在消费人群 多方助推行业“净化”)

来源:中国青年报

集中

生成中学剧本,秒杀行业潜在消费者。

《别在路上翻车》测试监管落地

从综艺节目《侦探明星》“入坑”,到中考后第一次“安利”这家店的经历,剧本杀死了上海北虹高中高二女生沈燕琪。

这一年多来,沈燕琪和同学一起演了10多个剧本,有沉浸感更强的真人剧本,也有偏重推理的桌面剧本,“把推理悬疑、古风、民国、未来等所有剧本类型都抓住了”。

剧本杀因其故事性、场景性、社会性,被视为“具有Z世代特征的消费场景”。沈燕琪和她的同学也是其中之一。

根据ii media Research《2021年中国剧本杀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调研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剧本杀已经成为线下主流娱乐方式之一。10-19岁的城市人群是剧本杀行业的潜在消费者。

在一些中学生期待在剧本杀游戏中与朋友共度美好时光的同时,也有人指出剧本杀存在诸多隐患,可能危及孩子的身心健康。

认识到剧本杀是一把“双刃剑”,不久前,相关部门开始介入,出台管理制度和细则。但对于中学生及其家长来说,如何落实监管,确保剧本杀在法治范围内能够很好地进行,还有待观察。

时尚前沿的沉浸式游戏

猎奇是很多中学生接触剧本杀的重要原因。与沈雁奇来自综艺节目的《第一印象》不同,兰大高三学生周宇航是被一个在剧本中“种草”的朋友害死的。

“我身边的几个朋友聊了很多关于杀人剧本的事情。”为了和大家有更多的话题,周宇航还选择了和朋友一起尝试和“开车”(指的是聚集人数,学好剧本,开始游戏——记者注)。

选剧本,换衣服,戴假发,根据剧本情节说台词,表演口译,全新的体验让周宇航不知所措。然而,他的朋友们很快就用“专业的台词”和“高超的演技”将周宇航带入了剧情。在游戏中,为了让自己的“全能将军”更加可信,周宇航还即兴朗诵诗歌。

经过一轮寻证,推理陷入“僵局”。一个有点“作秀”的搭档,故意把假发倒过来,演了一场“恐怖片”。现场气氛瞬间活跃起来。

“四五个小时,我们放下手机,面对面,代入。跳出书本和作业,不断交流。”周宇航说《第一次经历》这个剧本让他看到了自己和朋友之间的距离是如此之近。

充满不确定性和未知感的“剧情走向”也“刷新”了朋友之间的相互印象。

周宇航记得,在那场比赛中,有些人一边玩一边笑,有些人一边玩一边哭。“不是心有多脆弱,而是找到另一个自己。同样的经历和情感会让这种代入感更深,平日积累的情绪会在这一刻倾吐释放。”

作为不折不扣的游戏高手,兰州姑娘布莱尔也沉浸在这种情绪宣泄中。“在生活中,虽然我们是不同的角色,不断的做出选择,但是每一个选择都要承担后果,都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在游戏中,我可以根据自己真实的想法选择对错。”布莱尔说,有时候她甚至会有“我就是角色,角色就是我自己”的错觉。“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逃离现实’,忘记一些不开心的事情。”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的高一女生何也有类似的感受。“玩剧本杀的时候,我可以扮演‘正邪’的角色,让故事往不确定的方向发展。而且主持人的设计和配合都很完美。每个玩家都是核心剧情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只知道部分真相,自以为看透了全局。所以真相大白,大家都大为震惊,觉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她说她有朋友比较敏感,基本上每次演剧本都会哭。此时此刻,无论朋友怎么想,她都选择默默陪伴。

游戏“味道不好”或对未成年人有伤害

适度参与剧本杀,对释放精神压力、丰富想象力、加强人际交往有积极意义。但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剧本杀也是野蛮制作中的普遍现象,尤其是对一些未成年人。

一名中学生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网记者,出于好奇,他曾尝试过“再一次害怕书”。一开始大家坐在一起的时候,他并不这么认为。但当他钻进搜证的房间时,身后的寒风、诡异的音乐、随处摆放的义肢头像和留着长发的NPC(非玩家角色——记者注)都吓得他头皮发麻,以至于好几天都不敢关灯睡觉。

有的店家还会把暴力、恐怖、色情等不良内容当做宣传噱头。中国青年报·中青网记者发现,在一些点评软件上,卖家在推荐书籍时,会用“光看封面就受不了”、“这本书很土”或者“晚上会有东西来找你”之类的字眼,来引起玩家的好奇心。

一位中学教师对剧本传达的价值观感到担忧。她指出,一些模仿校园场景的脚本杀人游戏与校园生活完全不同,如果未成年人不能对此做出正确的判断,将会影响他们在校园内的正常社交。

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的高三女生金注意到,有些剧本杀店打出“带你的暗恋对象/男女朋友来玩”的口号,在游戏中安排拜堂结婚的桥段。她认为,这些内容可能会让年轻玩家觉得婚姻是儿戏,不利于培养正确的婚恋观。

张穆曾是甘肃兰州一家剧本杀店的经理,他说,中学生只占顾客的10%左右。对于这个群体,店员会做初步筛选,推荐适合他们年龄的剧本。她说,有些剧本确实含有暴力、血腥、错位的价值观和伦理观,不适合中学生看,但最终选择权还是在客户手里。有时候她觉得很无奈,“但这是行业的漏洞,不是一两家店能改变的”。

金还发现,一些总价上千元的剧本用来杀人,噱头是邀请三四线的小明星做,而消费者只是为了和的互动而去玩,有点像打赏网络主播,类似于偶像化的一种方式。这种形式也不适合年龄小,没有经济基础的玩家。

更令人担忧的是,长期沉迷于剧本杀可能会带来健康问题。有中学生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网记者,玩剧本杀的时候,有一种“修仙局”,就是从深夜开始通宵看书,往往持续到凌晨四五点。

有些玩家会“入戏太深”。此前有媒体报道,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一名21岁患者,因长期沉迷于剧本和游戏,出现焦虑、烦躁、无精打采等症状。半年来,医院接诊了四五例类似病例,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5岁。

此外,在多地安排的活动中也多次被曝光。部分脚本店存在疏散指示标志未保持完好有效或安装位置不合规、无应急照明设施、灭火器数量配置不足、疏散通道堆放或封闭等安全隐患。店内道具、装修材料质量也不合规;还有一些店铺卫生条件不好,可能会引发群体性卫生事件。

辩证看待“新生事物”

隐藏的风险,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家长对剧本杀游戏的“刻板印象”——有人建议剧本杀店铺张贴“未成年人不得入内”的提示性告示;也有人视其为“洪水猛兽”。只要孩子玩,就会爆发争吵。还有的直接没收孩子的零花钱,断了他花钱的念头。

如此激烈的对抗只会带来家庭矛盾。

对此,来自甘肃的心理干预专家李淑昕建议,父母可以改变他们的做法,通过更多的陪伴来帮助孩子找到现实生活中的乐趣和成就感。孩子也可以主动邀请家长一起玩剧本杀,或者学校可以组织一场剧本杀形式的专场家长会,增进家长和孩子的沟通。

开什么店最吸引中学生

李淑昕说,如果剧本杀被视为一种社会环境和媒介,他支持中学生在业余时间适度参与。他解释说,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和孩子、老师和学生之间自然存在一些不平等的关系,这些关系往往是青少年情绪障碍的诱发点。通常情况下,孩子和大人是无法自由交流的,但是在剧本杀中,玩家可以表达很多现实中不敢说的话,做很多现实中不敢做的事,来弥补一些遗憾,疏导不良情绪。同时,玩剧本杀还能锻炼沟通、表达、分析能力。

真正学心理学的老师也认可中学生把“剧本杀”作为释放压力、找乐子的一种方式。她觉得现在的孩子对剧本杀的感情,可以看作是70后、80后对KTV的感情。“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娱乐活动形式,正确的引导和无所畏惧是比较好的应对方式”。

根据科学的介绍,心理学上有“第三空房间”的理论,意思是每个人都需要在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即“第三空房间”。这是每个个体成长都需要的一个相对安全的地带。个人需要在这个并不真正负责的地带获得感情、勇气和力量,然后勇敢面对,走进现实生活。在薛镇看来,剧本游戏也是一个被创造出来的“第三空房间”,对于每一个喜欢它的个体来说,都有着自己的意义和价值。

“过度沉迷可能是为了逃避现实中的问题。”真正学会表达自己的忧虑。她说,由于剧本杀游戏中角色扮演的虚拟性,剧本杀只能短时间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如果孩子长期面临压力和困惑,参加运动、家务、公益活动等比较可行。,从而建立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

李淑昕提醒,个人会沉迷于剧本杀等游戏,而剧本杀环境是真实的、沉浸式的,会通过VR、反串等让大家体验更强烈。长此以往,玩家将很难脱离剧本角色,性格、行为、习惯也会受到游戏的影响。

“所以,剧本杀的剧本和剧情引领很重要,需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李淑昕说。他还建议,让孩子充分感受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

多方联手帮助行业“净化”

社会各方都在为剧本杀行业的健康发展“添柴加薪”。2021年12月,上海颁布《上海密室逃脱剧本杀内容备案管理规定》,明确了10条禁止的剧本内容,规定密室逃脱剧本杀行业的经营单位应当自查,对经营中使用的剧本进行备案;无“恐怖、残忍、暴力、低俗、损害劳动者或消费者身心健康”的表演;“业务涉及公安、消防、卫生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从其规定”。

不少网友表示,这种“包容”和“慎重”的做法,有助于剧本的扩大,吸引更多人参与。

一些学校尝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活动。广东省深圳市沙头街道办事处在辖区内社区、学校推广原创禁毒教育剧本《深渊》,组织36名学生先行体验。在悬念和推理元素的基础上,融入了揭示毒品严重危害的教育意义。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团委书记黄莺莺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网记者,去年5月学校组织的百年主题游园活动中,运用了剧本杀中的演技、解谜、推理等诸多元素。“有些环节要求学生给电视剧《觉醒时代》中的人物配音;有的同学需要看电影片段,猜历史人物的名字;还有学生自制的道具,五人障碍赛,红军‘过草地’的历史。"

据黄莺莺介绍,为了更好地满足中学生的社交和娱乐需求,沪上很多中学都会在新年到来之际组织跨校寄明信片、跨校送祝福点播等活动,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业过程中得到解脱。在复旦附中,还有一个由学生自己创办的社区“无忧杂货店”,学生可以在这里实名或匿名向网络“树洞”吐露心声。

意识到孩子的情感诉求,看到剧本杀行业的进步,家长们逐渐摘掉了对新游戏模式的“有色眼镜”。

作为一名大一新生的母亲,谢衍鼓励儿子体验人生中的第一次剧本杀。

谢衍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她逐渐意识到学校是一个小社会,孩子们有自己的交流话题。如果不让他接触一些新鲜事物,他可能会缺乏同龄人应有的乐趣和话题。所以她鼓励孩子去尝试,同时会在“演什么剧本,跟谁演,多久演一次”等具体问题上对孩子进行指导。颜爵说,她愿意在剧本《杀生》里和孩子一起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她还建议,剧本杀应该以分级、分年龄段的形式呈现,提供更多正面的内容。

(兰州外国语高级中学10班林,对本文亦有贡献)

中国青年报·中青网记者哈珀·魏来源:中国青年报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