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营销中常用的四种模式
1。AIPL模式
“A”是指品牌商的认知人群。一个内容传播出去有多少人接收是一个总的概念。
“我”是指有多少人对这个内容信息感兴趣,包括浏览、关注、搜索、添加购物车、进店。无论是线下店还是线上店,都显示了他的一个兴趣。
“P”是购买并真正支付的人。
“L”是指除了付费,他还有评论、分享、转发、互动。他已经成为会员了,他已经有了品牌忠诚度。
如果纵向看,这个模型是常用的漏斗模型。每一步都有一定的转化率,比如1%-8%的转化率。转化率越高越好。这个工具为我们提供了链接用户资产的数据分析。
假设我们看到别人从兴趣到购买的比例,比如5%,你家可能是1-2%,甚至更少,你就能看出哪里出了问题。可能是你的定价有问题,也可能是促销不到位。这时候你就可以分析某个段位的转化率了。
2。快速模型
我们分为两个方面。左栏是它的数量指标,它的数量指标是指AIPL的总量。
往右走,A到I的转化率,I到P的转化率和每个阶段P到L的转化率,重点看它的转化率,这是它的一个质量指标。
下一段我们看到,高价值人群总数就是会员总数。
这个模型有两个实际应用。
首先,根据目标倒推预算。
举个例子,假设你是奢侈品店老板,你的客单价是10000元。如果你想搞一个活动,获得1亿元的GMV,你就可以最终算出你需要多少有效付费用户了。
然后根据AIPL模型,转化率的每一步都有一个经验值,你就会知道你需要多少A级人群,你要传播多少,你的品牌要触达多少受众。然后,你可以以此为基础做一个营销预算,从线下或者线上,私域或者公域得到客流,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计算方法。
第二,提高会员活跃率。
营销不仅仅是把我们的产品或服务推给消费者的过程,更是一个用户管理的过程。新客户的成本很高,转化率很低,私域的用户管理可以帮助我们传播品牌,提高ROI。
3.5A行动模型
该模型分为五层。一条内容传播后有多少人能看到,这就显示了你传播的总量。
第二步是有多少人被吸引,第三步是有多少人问,然后行动和支持,和第一种模式很像,只不过兴趣分为吸引和问两步。
这可以列出一些关键指标,比如第一步浏览内容的人数,衡量传播广度的问题,衡量内容的准确性,传播的深度,效果等等。
4。增长模型
如果你是一个服装品牌,应该以鞋子、正装、休闲、男装、女装为主?
你可能需要一个增长模型(相关性分析工具)。
这个工具中的“g”是指:消费者购买一个品类后,是否有可能购买其周边品类,从而增加整个GMV?比如你买了鞋之后,你还有可能再买皮带吗?
“R”是指是否有可能再次购买同样的产品。
“O”表示您是否有可能购买该产品的升级版。
“W”指的是你是否有可能购买更多的延伸商品。
前面的G是强关联,比如从鞋子到皮带,还是有一定关联的。但是如果从一双休闲鞋到一辆自行车,相关性就比较小了。
如果你按类别分析“GRO”,你应该关注贡献最大的类别。
比如,当女装比男装、童装、休闲装对一个企业的GMV贡献最大时,企业此时就应该重点发展女装。如果有可能对某一品类进行多元化经营,企业应该把重点放在那个项目的多元化上。这是一个关于品类选择和扩展的模型,供你参考。
数字营销发展的八大趋势
1。用户圈子变得越来越复杂
现在有个调查说网络消费有十个新层。比如“新老”就是充分利用了手机,花更多的时间休闲。再比如“小镇青年2.0”,“新父母”,“蓝领工人”。
分层其实就是以客户为中心的代表。我们要抓住这些圈子的共性,然后用合适的内容和权限把这些圈子联合起来,维护好这个圈子,通过他们带来新的用户。这是圈子营销的核心点。
而我们要找到圈子里的KOL,圈子里的领导者才能给我们带来更大的价值。
2。视频内容
分享几个数据:
第一,到2020年底,中国将有8.7亿短视频用户,其中日活用户6.3亿,每个用户平均每月花在短视频上的时间是42.6小时——一个非常高的数字!
第二个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广告总收入为9000亿人民币,其中网络收入约占8000亿人民币,短视频占1350亿人民币,其复合增长率超过150%。这些数据清楚地说明了数字营销甚至短视频营销的增长趋势。
“直播+”也是很常见的内容形式,比如直播+短视频,直播+电商。我们也看到头部KOL的短视频份额和电商的转化率远高于非头部KOL。
再怎么重视内容,也不过分。只要合适,就是好趋势。因为我觉得基于短视频的内容传播还有十年的黄金期。
3。传播的分散化
过去的沟通是以企业为中心,点对多的沟通,现在是非常离散的去中心化的结构。比如KOL,重点消费者,普通消费者,都成为了重要的传播节点。
4。传播的媒体泛化与差异化
这个数据是第三方数据公司的数据,它对2021年和2022年做了预测。根据这一预测,未来两年只有电商广告和社交平台广告会稳定增长,其他广告会相对稳定或略有下降。
所有形式的内容都承担了媒体的角色,而不是一个非常集中的媒体。
从右图可以看出,广告收入最高的应该是阿里系,月活最高的是微信,Tik Tok和百度的广告收入都比较高。企业应该尽可能将资源投入到流量上升的平台,充分利用其红利。当然,ROI也要考虑。
5。交通私有化
私有域流量有一个优势:可以几乎零成本不受限制的到达用户。但是有个前提,你不要打扰人家。
对于私域的客户,只要我们不去过多打扰他们,就能以非常高的频率,几乎零成本的接触到他们,转化率高,也有利于品牌建设。
所以把公域流量拉到私域流量也是很多厂商的共识。一定要重视私域流量的建设,因为只有私域流量才能沉淀两样东西:一是你的品牌;第二,你的用户资产。
因为公共领域流量很难谈用户管理和品牌资产,而这两个东西是决定一个企业走多远的重要因素。
6。智能营销
利用数字技术,将正确的内容以正确的方式在正确的地方传递给正确的人,这就是智能营销。智能营销的关键点是要有工具。最基本的一个是CDP-客户数据平台,和数据管理平台DMP。
数据管理平台使我们能够从众多标签中筛选出有共同点的圈子用户,进行精准营销。现在一些非常年轻的用户在“反算法”——平台想猜我在做什么,我就是不让你猜。
这个东西就像是安全风险控制。互联网的算法与反算法,安全与风控是一对永恒的主题,永远值得从业者深思。
CDP和DMP让智能营销成为可能,需要专业人士投入的东西很多。但要知道,没有这两个数据平台,所谓的数字营销和智能营销都是空两个字。
7。全渠道消费
现在的消费是线上线下全混搭。但是中国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厂商只做线下营销,超过三分之一的厂商同时做线上营销和线下营销,而且这个数字越来越大,另外三分之一的厂商只做线上营销。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厂商和消费者的接触点都应该有适当的展示。我们要尽量统一用户的身份(一个ID)。所谓数字化,就是把实物资产数字化,把个人、企业、渠道数字化。
8。营销整合
我有一个数据分享给你:现在中国82%的投入都是效果广告。一方面说明中国企业还处于高速成长阶段,另一方面也说明还有非常多的品牌空。
品牌广告和效果广告的比例没有绝对的好坏,主要看企业所处的不同阶段。比如茅台质量稳定,产品类型不太多,品牌广告可能略多;像一些大企业,产品线越来越丰富,它的品牌和效果广告可能一半一半;如果一些新企业想解决生存或者快速发展的问题,效果广告会更多。
不管是哪个阶段,效果广告引流后,一定要想办法让它快速沉淀,快速成为你的私域用户,快速形成对你品牌的认同,而不是你种草后靠补贴维持成交。
最简单的引流方式就是烧钱,但是如果不能沉淀用户和品牌,培养用户心智,那就白烧了,最后企业也活不下去。
企业如何做好数字营销?
企业如何应对上述数字营销的八大趋势?
1。建筑数据和商务中心
底层是以ID为核心的统一数据源,中间层是以标签画像为核心的用户识别,然后在上面进行一些圈子和营销活动,最后进行广告、社交营销、内容营销等营销应用。
中间站有四个值:
第一,给广告主精细化运营的能力,非常精准的评估效果。
第二,提高ROI。只要你的数据足够精准,ROI的提升是非常明显的。
第三,从战略的角度来说,营销不仅仅是一个销售推广,更是很多东西的端到端连接,来支撑整个业务的战略制定和数字化转型。
第四,统一市场部和营销部,让双方基于相同的语言来对齐运营目标。
2。关注内容营销
还要重视内容营销,做一些精品内容,做适当的投放。比如电梯广告,梯子传媒的独特之处在于空是封闭的,你藏不住,而且是重复的,所以效果挺好的。
企业要年轻化,个性化。圈子等级为个性提供了天然的便利,每个圈子等级都不一样。比如小学生的家长是一个大圈子层次,小学生的妈妈是一个小圈子层次,可以再细分几个圈子,所以你会很精准,因为小学低年级和小学高年级的需求并不完全一样。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垂直,因为垂直领域为企业提供了护城河,你在垂直领域越深入,你的企业就越难被别人攻击,你自己在封闭市场的利润也就越大。所以一定要关注私域流量的用户,在垂直领域进行深耕。
3。优化交付策略
推出的时候要抓住流量的红利期,根据平台的特点推出。比如2017年以后,小红书、Tik Tok、去年以来的微信视频号,都是正在崛起的平台。
另外,分阶段投放也是前期种草,稳定阶段选择电梯广告,成熟阶段引入用户进入私域进行垂直运营。
一定要尽量选择用户粘性强的平台,推出用户时间长的平台。
比如:直播。
至于内容的出发点,首先要强调,在当前的环境下,一定要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弘扬正气,避免一些庸俗的东西。
对于观众的起点来说,需要注意的是,直播对象的更换是一件高成本的事情。如果选错了对象,更换用户圈将是一件非常昂贵的事情。
对于产品的出发点,主播要尽量配合产品的风格。
对于推广,直播的时候要跟上一些推广点,比如关键词冲,秒杀,达到直播的效果。
对于私域流量的建设,有条件的企业最好做一个独立的APP,另外两个是内容平台和社区平台。
4。提升数字营销的专业能力和营销的合规能力
数字营销的专业能力,包括产品理解、数据分析、创意、投放管理、效果优化的能力。营销合规包括广告法基础知识,创意合规,数据安全,这些都是值得考虑的。
5。善用智能交互和AI技术进行智能营销
智能音箱、智能客服、智能机器人等交互形式正在从酷炫走向流行。在营销上也可以脑洞大开,探索这些智能交互的适用场景,开发营销玩法,提升用户体验,为新时代的到来积累经验。
在实践中,AI已经逐渐渗透到创意内容生产中。AI可以深度学习图片和文案,根据广告的传播效果判断创意内容的优劣。品牌商可以在小范围的渠道内测试创意内容的投放效果,通过不断的评估找到最佳创意,并根据需求进行重组,打造出堪比人工创意的内容,提高创意生产效率。
6。提升营销科学,加强全链路合作
企业在与上下游厂商、经销商、零售商签订联合业务战略计划的基础上,制定统一的营销战略合作体系,邀请营销科学家常驻现场支持,实现行业运营、销售、产品、技术全链条协同实施,全面升级企业服务。
此外,企业还可以成立营销科学学院,与平台方及其他业务伙伴共同开发和推广营销科学,攻克行业重点难点问题,输出前瞻性的行业观点和营销方法论,为未来的营销效率做好充分和长期的准备。
两个问题
最后,我有两点供你考虑:
第一,我们现在说的数字营销,是考虑如何高效的把自己的商品或者服务传递给消费者,但是是不是也要考虑消费者的价值?营销能给消费者带来什么好处?营销能为企业的战略和企业下一步运营的方向做些什么?
其次,我们现在更多考虑的是2C层面的营销。我们的数字营销能为2B做些什么?
请考虑一下。
作者简介:鹏鹏,原华为核心高管,著名战略、供应链、数字营销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