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销量是真的吗(调查“双11”直播带货乱象 直播间抢到的商品真的便宜吗)

演播室里抢来的东西真的便宜吗

记者调查“双11”直播带货混乱

●“头锚”凭借规模效应掌握与品牌商家谈判降价的资质,吸引大部分用户流量。然而,门店自播或中小型主播很难打破“主播”带来的注意力垄断。直播竞争生态的这种不平衡导致了直播带货这里一片混乱

●加强事前抽查,积极监控交易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约谈违法商家,甚至要求商家做出一定承诺;加强技术监督,构建技术监督平台体系

□本报记者赵丽

□我们的实习生杨轶男

流量高峰的“双11”正在从“平台战”演变为“直播战”。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在电商直播中购买商品的用户已占电商直播用户总数的66.2%,直播电商的消费习惯逐步形成。今年的“双十一”,电商公司抢占了直播权带货以利润、礼物等形式挤进知名网络名人直播室的好机会;那些没有挤进去的人要么在平台上直播,要么邀请一些不太知名的主播进行直播。

便宜的价格,便利的购物,第二次杀戮的好处,补贴的红包。。。直播室的这些噱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直播购物。然而《法治日报》最近,调查发现,主播的质量参差不齐,虚假宣传和误导性价格导致许多消费者对此提出投诉。在营销常规和平台规则的胁迫下,消费者将越来越难以获得真正具有成本效益的产品。

混乱一号

饥饿营销价格误导

一盒面霜的原价是350元,起居室的价格是350元,但它会提供一些小样本,如面膜或水牛奶。这些礼物的价格也将计入奶油价格,然后告诉消费者奶油已经折叠。

这是高级“切手师”刘默(化名)最近在“主播”现场工作室购物时总结的现场营销惯例——为商品增加礼物价格。

刘默介绍表示,与往年的“双11”直播活动不同,今年各大直播室的商品价格普遍不低。虽然主播们高呼“家庭专属福利”、“全网最低价格”、“七折、六折、五折”,但许多商品折扣都是通过提供小样品或单一产品实现的。

“比如,一瓶水牛奶预售188元,60元送到口罩上。主播说打32折,但口罩在整个网络中找不到价格。在水乳液销售之前,它只卖168元一瓶,有一种感觉,一些制造商正在使用“双11”“嘉年华整理库存。经过一番计算,刘默最终放弃了购买水乳剂。

对于主播的这种行为,服装电商从业者爱园表示:“礼品或样品还没有进入市场,价值也不是太高。如果把礼品的价格加到商品上,实际上是不合理的。”

11月4日,记者观看了一位女明星的《双11》直播。该公司称,一个品牌的口罩通常需要18元/片,但在直播室的价格是128元/50片,平均每个口罩需要2.56元。

同时,记者进入电子商务平台搜索同一款口罩,发现在该平台上,口罩售价为109元/40片,可购买两张优惠券,最终价格为80元/198元,平均每片2.48元。

抄送沈万宏远《双11》化妆品全渠道比价指南也反映出直播室的价格并非“最实惠”:该机构详细比较了包括国内外品牌在内的41种美容产品的最低价格,并发现整个网络中16种产品的最低价格来自免税店或官方旗舰店等渠道。

既然直播室的价格不是“全网最低价格”,为什么一些消费者仍然争相购买直播?记者发现,主播广泛使用的“饥饿营销”是其背后的原因之一。

赵磊是北京一家公司的员工,他通常喜欢观看与捕鱼有关的视频和直播。最近,他给他关注的“永远30秒”主播起了一个新名字。“在活捉鱼的时候,主播卖鱼引诱剂。每次他介绍它时,他说它只会在货架上停留30秒。每个人都争先恐后地购买它。几分钟后,它会在货架上停留30秒。他会活一两个小时,会有无数的30秒。”赵磊对此有点尴尬。

刘默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她发现主播会分批链接商品,“第一批有300件,有些消费者在卖完后不会抢购,之后主播会说,在与商家协商补货后可以继续抢购,然后再链接第三次和第四次”。

直播行业从业者陈栋告诉记者,为了刺激消费,一些主播会制造商品很难买到的假象。“比如,主播说只准备了500件这种商品,但事实上,500件售出后,商品链接仍然存在,消费者可以继续购买”。

“直播是一种沉浸式购物,与搜索式购物不同,现在比较价格已经太迟了。许多主播在很短的时间内介绍商品,并强烈声称商品几乎售罄,这促使消费者匆忙下订单,但消费者可能会发现购买后价格更低。”陈栋说。

混乱2

保持一个声音需要时间和努力

除了误导价格之外,一些主播在介绍商品时的超快速度和短时间也让许多消费者在直播室“迷失”。

刘默曾雄心勃勃地在今年的“双11”中奋力拼搏。因此,她提前做好了抛锚上架时抢购的准备。没想到,预售当晚,“主播”直播室里挤满了不少品牌和商品。几乎所有的主播都提高了引入商品的速度。即使是普通的“腰锚”也不会花超过3分钟的时间来介绍产品。

“我们还没来得及听到和看到商品的样子,一切就结束了。在直播室里越来越难买到真正划算的商品。”刘默说,要全神贯注于商品。她只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屏幕上,以便抱怨。

据媒体统计,在10月20日“双11”预售当天下午4点至8点的四个小时内,主播薇娅共解释了341种产品,平均42秒;锚李佳琦共讲解了252个项目,平均57秒。

“引入如此高信息密度的商品需要消费者高度的关注和耐心。”陈栋说。

对于这一现象,一些网民开玩笑说,他们在课堂上并没有像学生那样认真地“听”。

在采访中,记者还发现,在长直播期间,当粉丝们不耐烦时,一些主播会设置一些秒杀商品或超低价商品,给粉丝们送福利,以吸引大家的持续关注。

但刘默从未抢走过这些第二次杀戮的物品。“例如,100秒的杀戮物品经常在它们在线时被抢购。是网络或手的速度真的让它们无法抓到,还是有一个谜?”刘默不明白。

对此,陈栋解释道:“不排除消费者不抢购,毕竟大家都会抢购超低价商品,但也可能是主人的欺骗,其实根本没有那么多的产品环节。”

据陈栋现场直播带货有一个脚本叫做“保持秩序”,也就是说,在直播开始时,主播向消费者介绍了今天可以获得多少好处。你可以花几元钱买到更贵的商品,但它还没有上线。当消费者无法等待并计划离开时,主播会说他们将在一段时间内链接,等待并等待,最终消费者无法拍摄。

直播卖货卖出多少单才有带货口碑

“整个直播行业都在使用这种例行程序。”马华腾说,在现场购物中,消费者的期望值不断提高,但在下单时,他们发现自己的期望值与心理期望值不一致,这既费时又费工。

混乱三

质量参差不齐

尽管直播室有各种价格惯例,但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商品的价格确实很低,甚至低于正常的市场价格。

针对上述情况,爱园解释说:“企业会选择低价销售,以销售库存商品并快速提取资金。还有一些次品、次品或接近保质期的商品,也会以较低的价格销售。”

据爱园介绍,由于直播行业的特点,如销量大、商品流通快、回报率高、价格低,企业将生产不同批次的商品,面向不同渠道的消费者,“直播室里的大部分商品都是在流水线上生产的。很多衣服都是简单的裁剪和缝制,然后直接送货。这些商品成本低,自然价格低。”。

“有些主播在介绍产品时是选择性的、片面的,甚至故意隐藏一些关键信息。”陈栋告诉记者,他以前在一个直播室买过一件衬衫。主播说这些货物又好又便宜,但当试穿这些货物时,他发现它们与主播的描述完全不一致。

最后,陈栋选择忍气吞声,承认自己运气不好,因为“寻找售后补偿或退货换货会让他更生气。售后回复的速度慢且拖沓,这是对耐心的极大考验”。

对于一些在直播室购买海鲜和水果的消费者来说,售后权益保护的难度更令人遗憾。据爱园介绍,一些销售海鲜和水果的主播会在直播期间打出超低价,但他们最终可能根本不会发货,甚至人们都找不到。一段时间后,主播仍然可以通过更改帐户继续收款。

“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那些没有资历的人身上,他们自己也没有资格带货在我的小锚上。“陈栋在直播行业工作多年,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

在陈栋看来,主播质量参差不齐也是直播行业混乱的原因。“目前的直播反映了一种强烈的草根和平民化趋势。不需要证书,一些低质量的主播也渴望尝试。”

爱园指出,职业素质低是一个问题带货主播“最尴尬”的地方。

“一些主播不知道衣服的成分,在介绍商品时会有明显的错误。例如,在介绍衣服的羊毛和羊绒含量、是否脱毛、是否起球等时,他们只是说衣服中含有羊绒,并立即承诺不会脱发,这就是明显不符合常识。爱园说现场直播带货混乱需要纠正和规范。

卡通/李晓军

作者:王禹

资料来源:《法治日报》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