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座谈会和访谈。
2.问卷调查:是一种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一种发现事实现状的研究方法。研究者通过收集某一目标族群的各种科学教育属性的基本信息,直接从受试者身上获取信息,从而测量受试者的个人知识、听觉、行为、个人价值观(包括态度和信念),找出事实,包括问题、经历和需求。
3.问卷中的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自变量、因变量和受控变量都是实验数据,自变量和因变量根据研究对象确定,受控变量是影响研究结果的非主要变量,应该加以控制。自变量是被实验者操纵的变量,对被试的反应有影响。因变量,操作自变量引起的被试的特定反应。
比如师生人文交流的知识、能力、价值观的变化是因变量,我们投入的改革措施是自变量,改革措施以外的影响因素是控制变量。
“学生学术素养的发展”是因变量,而“任务驱动策略”和“问题导向策略”是自变量。自变量是原因,因变量是结果。
4.问卷的导语:问卷的导语需要注明调查者的身份、调查的目的、被调查者是如何被(随机)选取的、问卷的填写方法(问题可分为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填写空问题、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请在匹配的选项后的括号内打勾,问卷的答案没有对错之分),并提出要求(请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回答)。
5.问题设计中的分类变量是人口统计学特征(年龄、性别、学校、受试者、身份特征等。).把人口统计学的问题放在问卷的最后部分,因为有些受访者可能会认为有些人口统计学的问题涉及隐私,如果出现在问卷的开头,他们会感到反感。
6.问卷设计的可靠性是“向所提问题问好”,是一个测量项目能得到所有被调查者真实可靠回答的程度,其对立面是测量值的偏差程度。
要考虑研究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关注调查问卷中研究样本的配合程度,考察研究对象的特点,从而实现调查目标。
根据研究目标,确定每个研究内容。
例如,这项调查的目标是调查学生和教师对当前课堂教学的满意度。然后,根据这个研究目标,研究内容需要详细说明需要包含的每一项,比如对教学目标、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师生关系、学业成绩的满意程度等。
比如,了解师生对“任务驱动策略”的接受程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了解任务驱动的定义,了解任务驱动策略的作用,应用任务驱动策略。
困难和经历。
再比如与“问题引导策略”相关的问题:对问题与思维关系的理解,核心问题与子问题的关系,问题组的设计,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
再比如“学科素养”相关问题的设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素养有哪些?你知道哪些教学策略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素养?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策略的原则是什么?
7.注意事项:
1)提问要重点突出,简单明了,简洁明了。
问题需要恰当的措辞;需要根据适当的回答形式准备问题,以便受访者能够清楚、公正地理解问题。
测量项目的措辞不准确会导致以下错误:调查对象缺乏相关知识,措辞过于学术和晦涩,测量项目不完整且语义不明确,一个测量项目包含多个语义,一个测量项目包含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现在的研究内容是独立的,相互之间不应该有重复和矛盾。
3)一份问卷不能太长,否则成功完成问卷的回答者会大大减少。总量控制在20题以内。
4)注意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样本的选取要有一定的数量和代表性。问卷的发放和回收要注意75%以上的有效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