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规范一下概念,产能过剩是生产产品的能力饱和,生产出来的产品将超过社会需要的能力。产能是指生产产品的能力,而不是生产出来的商品。
在中国产生产能过剩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比较得到大家认可的是产业链不够完善,一个好的企业推出一款产品,需要有完整的产出、使用、报废、销毁流程,但现在的企业为了营造高效利润,只完成产出、使用的步骤而不去考虑报废销毁,导致产品滞留在消费者手中,靠一些民间“手段”实行回收二次利用。但个体经营的公信力度、技术能力、处理能力都是有限的,根本无法满足十七亿消费者的客观需要。
往深一层说,由于中国社会的经济体制要求企业之间公平竞争,言外之意就是企业之间各自为营,没有一个完善的规划,企业之间的不合理竞争是必然会发生的。一些“商战”中大家都打的头破血流了,也没个裁判叫停,谁还想着事后要去收拾场地,即使这次打赢了,下一次是谁挑战还不一定呢。最低劣的手段就是同期产品压价促销,占领市场,抢占知名度,营造企业亲民形象。
再往深一层说,国有资产流失,使得不提倡社会分阶级的中国,出现了消费阶级,也就是所说的“只要继续充钱,你就会更强”,不去评价一个企业推出这类自我竞争产品,是否合理,但每年跟自己竞争一次就显得有些过分了。
最后再往深一层说,时代发展特色,导致一段时间工作岗位骤降,新鲜血液的竞争压力大,而选择去继续深造。一个在学校的人,即使有创收能力,他有多少消费能力呢。大部分深造归来的人,由于时代政策好,跻身于相对高的收入集体。他们周围的同龄人不愿意了,看着本来被自己竞争掉的人,利用时代政策弯道超车了,大家都与时俱进去学校深造呗。于是原本中国的消费主力,就在校园中怀揣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进行着敛德降欲的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