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理论分析案例(社恐、产后抑郁、性骚扰,《女心理师》5个案例直面现实)

杨紫井柏然主演的电视剧《女心理师》,自开播后就引起了无数观众的共鸣。

常人总以为心理问题离自己很远,甚至联想到精神分裂等等严重的疾病才是心理问题。

却不知身边人甚至自己身上,都或多或少会存在一点心理方面的困惑。只是日子久了,以为习惯了。


它们其实都掩埋在内心深处,一旦想起来就觉得很难过。

有观众感叹到,如果早点看到这部剧就好了,当初也不会苦苦挣扎那么久。

剧中有几个非常典型的案例,是生活中最常见到的,并且被很多人忽略的。

“不想让医院宣判自己”的老年人心态

倪萍饰演的赵希平,是女主贺顿的妈妈,由于身体出现了 一些问题,经常头晕目眩,赵希平鼓起勇气偷偷地去医院检查身体。

可在等待做检查的时候,她受其他患者家属的情绪感染,以为自己得了脑瘤,吓到还未检查就跑掉了。

笃定了自己脑子有疾病,赵希平就开始安排自己的后事了,这其中就包括“装死”吓女儿,好让女儿将来能够接受自己的死亡。

她不是怕死,而是担心女儿。“年纪大了谁也不能免俗,倒不是怕死,而是怕和自己最亲的人分开”

贺顿发现妈妈买了一大堆药,反复劝她去医院做个彻底的检查,却没想到激怒了妈妈。

“我不去,我害怕,我不想让医院宣判我!”

她害怕检查出大病,就再也离不开医院……害怕会给女儿造成心理和经济上的负担,更害怕知道了结果,就要开始倒计时和女儿相处。

不敢面对,无法承受面对的结果。

社会心理学理论

年轻人大都不理解长辈为何害怕去医院,反复劝说通常也无法奏效,赵希平这句“不想让医院来宣判我”揭开了老年人不肯去医院的根由。

只有理解了,共情了,你才能说得动长辈。

弹幕里也有网友支招:我每年都给父母办体检套餐,说钱都交了,不去就是浪费钱,他们就会去了。

这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最好的办法是,让父母感觉到孩子能够被依靠,给他们提供强大的心理后盾,告诉他们,你不孤单,我们可以一起面对。

问题不是用来回避的,而是需要解决的。

过度检查的荀总

与赵希平截然相反的是,财力雄厚的荀总觉察到身体有问题后,不厌其烦地跑医院做各种检查。

他害怕自己有大病,怕还没有见到儿子回来就嗝屁了。

事实上他的症结就是在亲子关系上,在家庭遭遇车祸之后,仅剩的这个唯一的儿子,成了荀总最大的心结,怕他不争气,又怕失去他。

一想到儿子跑去国外读书暂时回不来,他就会犯病。心口剧痛,仿佛被无形之手扼住了咽喉,无法呼吸。

生活中这样的人真的不少。原本是健康的身体,但严重的心结会导致身体出现某些症状。

做检查得到一切正常的结论后,会安生一段时间,没多久又开始犯病,然后反复求医。

心病还得心药治,检查身体是必要的,但请多多关爱和陪伴老人,协助他们化解焦虑。

这种情况也不限于老年人,年轻人的“恐艾症”也是其中一个现象。

社恐的莫宇

“社恐”作为近年来非常热门的词语,逐渐得到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

它真的是无孔不入,生活中随处可见。

莫宇的案例不仅表现了职场新人的窘迫困境,也揭露了校园暴力的一面。

对社交感到无所适从和恐惧,也不是一蹴而蹴,通常和原生家庭、校园氛围有关。

家长对孩子的社交教育,甚至能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莫宇在学校遭到欺辱后,回家告诉父母,他们是怎么回答的呢?

要不是你先招惹他们,他们怎么会欺负你?”

父母忙于工作,漠视孩子的求助,并把错误归结于孩子本身。

在事情已经发生的情况下,不去教孩子如何解决问题,反而教孩子做个鸵鸟?

家庭太没安全感了,感受不到父母关爱的情况下,莫宇只能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并且逐渐对自己丧失自信。

在职场上,他延续了这种性格,而且变得更加小心翼翼。

莫宇无底线的讨好,并没有换得同事的尊重,倒是成了大家都可以利用的工具人,利用他并孤立他,毫无愧疚感。

看到莫宇的遭遇,我真是拳头都硬了,情绪很容易就代入了进去。

改变讨好型人格,不是很容易,即便是剧中的莫宇,都是反反复复的挣扎。

朋友和亲人的关心和认可,能很有效地增强自信心,缓解社恐情绪。只可惜啊,他遇到的是一个损友。

不是完美受害人李薇

李薇是一个有野心的女孩子,她对同事得过且过的工作态度不认同,为了拿到更多的业务,她会想尽办法展示自己的能力,这其中也包括精心打扮自己。

看到这里一定会有人说,你被侵害就是因为平日里太花枝招展了,穿得太暴露等等。

施暴者在施行侵害之后也是这么对她说的:装什么装,你要是真的清纯,穿这么露干什么呢?

即便李薇鼓起勇气在网上匿名吐露自己的遭遇,收到的回馈也有不少负面的。

他们和施暴者的心态趋同,不去指责施暴者,反而苛责受害者不够完美。

但乖乖女就一定会趋避这种事情吗?剧中以情景的方式构建了过程,其结果是一样的。

无论你穿得多保守,表现得多矜持,都不会改变施暴者的想法。

贺顿对李薇进行心理疗愈时,说:你可以认为你不完美,但你不能因此觉得是自己的问题……

希望每一个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能够得到心灵上的自我救赎。

产后抑郁的二胎妈妈

这个案例,应该是当下社会最常见但也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种了。

很多妈妈并不知道自己是产后抑郁,有些人靠着自己的意志力撑过了最难的那段时光,有些人,却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那里。

为何不被重视,是因为大多数女性都会结婚生子,当你在养育孩子这方面遇到难处时,别人都会很不屑地说,谁都是这么过来的,又不是只有你生了孩子,怎么偏偏就你这么多事。

是的,很多长辈其实也有过产后抑郁,只是无人重视,她们就认为那是常态,是女人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

大有“我受过的苦,你也得受一遍”否则心理不平衡的心态。

所以说这个案例,不管你是新手妈妈,还是二胎妈妈,不管你是她的亲人还是朋友,都应该看一看。

当我们都正视这种所谓的“常态”,那些新闻中的悲剧就不会发生。

小结

《女心理师》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关注和好评,并不仅仅是杨紫、井柏然等演员带来的热度,而是剧本足够接地气。

以心理师贺顿接到的案例为引线,提炼出生活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令观众产生了共情。

剧本不仅会体现出各种焦虑,也会让观众从中得到治愈。

我们生活中的焦虑,远不止这些。但这部剧最核心的价值,是让我们学会正视内心。

借用赵希平(倪萍 饰)的话来说:我们不要去回避问题,勇敢地面对并想办法解决,这才是好好生活的样子。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