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意度是个体对现实状况和个人期望进行比较后形成的主观感觉。满意度的外在表现是情绪的流露,这种情绪的流露具有可传导性。
如果上级管理者对于下级员工的满意度较低,将导致领导对下级的批评;下级会将不满情绪通过语言和表情动作传递给顾客,顾客就会对员工产生不满意;而较低的客户满意度又会影响上级对下属的满意度。如此循环往复,领导、员工、顾客的满意度都会降低,工作绩效就无法提高了;如果部门之间的满意度不高,会造成扯皮、推诿现象,这样也会造成顾客的不满。
图 9-9 满意度模型
由此可见,满意度测评应该是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图 9-9是满意度模型,包括客户满意、员工满意和部门满意三个维度。
只有同级部门满意、下级部门满意、上级部门满意和员工满意,才能最终形成客户满意的结果,从而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通过评价满意度水平,可以了解组织的运行状态。如果员工满意度、客户满意度以及部门满意度不高,管理者就应该知道企业管理出现了问题,应积极去探寻原因,寻求解决方法,加强、改善管理。
- 评价部门满意度可以发现部门协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影响组织效率的因素,促进组织绩效的提高;同时也可以发现不同部门、上级部门和下级部门之间的利害关系,使企业决策者对企业组织现状及人际关系有更清楚的认识。
- 员工满意度可以体现员工在薪酬、绩效和职业发展等方面对企业有关政策和发展前景的看法。通过采取针对性措施,改进存在的问题,提高员工满意程度,可以激励员工提高绩效。
- 通过客户对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感知,可以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这样可以避免灾难性后果的发生。
通过研究企业文化、发展战略、业务策略、核心价值观以及员工对此的理解和认可状况,对企业业务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提炼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和提高组织绩效的满意度影响因子。
- 部门满意度广泛地应用于同级部门、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下级部门对上级部门的考核评价中。对部门满意度的评价一般是采用指标方式,由有关部门负责打分评价。
- 员工满意度和客户满意度通常采用测评方式,通过对一系列疑问句“是”或“否”的回答,以及判断句“同意”或“不同意”的回答,来测评员工或客户的满意程度。
- 客户满意度测评和员工满意度测评,一般委托外部专业服务机构来进行。
建立满意度模型需要把握以下关键点:
第一,满意度模型要保证对企业战略的支持,并能够准确、客观地反映战略对满意度的要求。
第二,关注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关注行业特点、产品特点以及业务流程特点,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以及各部门业务性质,选择客户满意度、部门满意度以及员工满意度中的一项或多项来进行测评或评价。
内容主要摘自赵国军老师最新著作《薪酬设计与绩效考核全案》(第三版)及《管理核能》:如何以薪酬和绩效促进企业发展等著作。
《管理核能》概要(欢迎点击下面有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