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创业环境分析(待创业玩家的避坑指南 | 我们到底对二三线的创业环境误会了多少?)

最近总看到网上那么多“回县城创业,实现降维打击”的文章,文章阅读量都是过几十万的那种,我看看了里面的内容都是新消费、下层市场、新媒体等等的,我就呵呵了,人均抖音网红的时代还有什么信息差?中国当代青年的学历普遍是去过一线城市读书的大专乃至本科学历,就根本没有信息差可言。我所在的二线城市人均本科生,谈什么降维打击?一二线城市缺的不是信息差,是见缝插针的能力。三四线城市缺的也不是信息差,是基础建设。所以,我想来正经靠谱点的二三线城市创业科普,给盲目自信的玩家们醒醒神。


中国互联网创业环境分析

1 真实状况1.1 几乎所有的县城做的都是存量生意而不是增量生意

当你在北上广深的城中村呆久了,你会发现,同一条村可以容得下两家幼儿园、三家婚纱摄影店、四家米粉店、五家手机维修店、六家烧烤店、七家饭菜馆,这些店都用到了线上推广,都用到了128套餐活动引流用引流产品带动付费产品,都用到了异业合作相互导流,都用到微信开群私域留存,都用到了数据分析,都用到了价格战。然后面对内卷失败,在一线城市买不起房甚至活不下去的时候,看着自己手中那十来万的积蓄,想起爸妈这些年一直劝自己回县城找一份稳定工作的不甘心,灵活的小脑袋看着这些店自然而然地会想到“不如回县城开店创业吧!家乡那边那家烧烤店味道一般般,环境一般般,价格一般般,这都能活那么多年,那我参考正新鸡扒的方式去经营,用一线城市学到的在二三线城市应用起来,不说大富大贵,起码能轻松月入过万吧!”。

但有一个重要因素没想顾虑的是,城中村的这些店很可能做的是全市的生意,但县城的店就真的只是这个县城上的生意的。哪怕你的产品再新再好,但消费的人群也就只有这些。开一家店也许开很多年都能活着,开到第二家店就可能大家都没钱赚,当第三家出现的时候就陷入了存量竞争,进行末位淘汰。


1.2 县城生意,成也关系败也关系

而当面临存量竞争的时候,消费的人自然会对比,价格,服务,还有人情世故!

你以为自己的优势就是懂经营,懂创新,懂信息差,懂新渠道运营,这是文化造诣上的降维打击。但实际上,这些都能抄,价格、服务、装修风格都能抄,中国人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会模仿。当年人均学历小学都没有的年代,中国已经是被叫“中国制造”,而不是“中国创造”了。而现在学历进步了,但模仿的那群人并不是没了,而是老了,而已。尤其是现在抖音都开始下沉市场了,大叔阿姨都每天刷着“怎么教你做抖音”的视频了,这真的还有优势?退一万步说,就算那些大叔阿姨不会,但同样的年轻人还是会的呀,哪个县城没有举一反三的年轻人?开满一条街奶茶店的店主就是没去过大城市见识的年轻人。

所以其实,面对县城的存量竞争,必须要想的是,开店前期,能有多少人际关系保证你能活下去,这个人际关系包括你朋友亲戚,你爸妈的朋友亲戚,你亲戚的朋友亲戚。反正就是,在县城做生意,老板和熟客十有八九都是裙带之间的关系。举个例子,老板A和客户B是偶然认识的,客户B和客户C是父母那一辈几十年的老朋友,而老板A和客户C又是有表亲关系的,然后在一顿客户C的喜酒宴上,A和C就成了熟人的裙带关系。这个世界这么大,而整个县城也就那么小。只要你的产品能让你的熟人都满意,那不需要你花钱做美团和抖音推广,你的熟人们自己会在他的圈子里面做介绍,基本上就能变成全县的网红店了。

另外,消费者考虑的因素是:人情>品质>价格的。就算你的质量和价格很好,但毕竟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人,总会考虑要不要为了这几块钱而得失一个熟人。假如你是在县城里面没多少熟人关系,就想靠创新来赢经营多年形成垄断的同行老大哥,不好意思,你已经在亏本闭店的路上越走越远了。

当然,因为是熟人关系的生意性质就会面临赊账的问题。头一两次可能还不会,可生意做熟了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你压我,我压他,这一压就是一条产业链的情况了。所以,你还要顾虑到自己将来资金储备能否熬过半年甚至是一年的问题,你还要时刻担心这个熟人会不会面临着转型升级所带来的淘汰,进而没钱还你。


1.3 审美差距的问题

这是一个很简单却有很常见的问题。举个例子,你想开一家女装服饰店的,主要是因为你看到县城里面的一家服饰店的款式都是几年前的款,而县城的人还觉得这些款式很新潮,你就觉得可以入手调整这个县城的人的审美,最终变成这个县城的网红店。

结果,你会啪啪啪地打脸,因为县城里面的人的审美就是这个款,这个跟新旧无关。如果你想改变这个审美,你就必须要成为先整个县城能接受的网红达人,然后再慢慢改变她们的审美。但这点从一开始就做不到了,因为审美本身就不同了呀,一旦把你的审美降低变得相同了,也就和原本那家女装服饰店一样了,还怎么从存量市场里面抢客户?

所以为什么蜜雪冰城能成功做到农村包围城市?就是农村的审美是“便宜+多甜”,而不是奈雪的“简约高逼格”。

再者是还有一点是关于“异业合并”的审美的,这一点可能对于在繁华的一线城市打拼过的年轻人来说还是蛮新潮的一件事,毕竟在一线城市大多数都是单一的经营范围,毕竟一线城市人多流量大,为了更好提高效率通常都是经营范围小一点的MVP模型。但县城不同,客户也就那么多了,为了多赚点,早就想到一鱼多吃了。不得不说,其实县城的小生意之道早就领先一线城市很多年了,只是因为流量不大,才没有流传出去而已。

例如说,当初的一线城市奶茶店就仅仅是卖品牌奶茶的。但二三线县城里面的奶茶店早就已经是卖奶茶卖咖啡卖果汁卖龟苓膏烧仙草了。而且,县城的早餐店是卖面包卖小蛋糕卖粥卖炒粉肠粉卖盒装牛奶的,县城的饭店是做早茶午饭晚饭宵夜的,县城的汽修店是做洗车美容修车钣喷卖保险的,县城的便利店是快递站点卖零食卖日用品卖蔬菜卖冰西瓜卖烟酒做桌球室麻将棋牌室的,沐足按摩店还能满足需求的(咳咳)。这业务范围够广了吧!



2 建议

1.尽量去做那些没人做过的生意,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风口”,而不是同一个生意升级改造形态。核心的区别是卖的东西完全不同,而不是销售的方式不同。前者可能是抖音上那些新鲜小项目,例如自拍馆相亲盲盒什么的。后者就是网红餐饮店。尽管前者的成功率极低甚至不靠谱,但好歹是新赛道,赢得先发优势。一旦成功,你就是整个县城里的行业老大哥,足够你开始吸纳用户了。再者,现在的信息差抹平速度是在是太快了,所以一但有开始赚钱的苗头,就要多投入经费到营销方面做宣传推广,例如做套餐活动,做朋友圈集赞等等的,就不要研究怎样能有更好的客户体验口碑评价,怎样能节约成本了。

2.但事实上,并没有那么多的新风口,所以大部分人是做旧赛道的生意。那就在开店之前先去县城里面最大的同行那里打打工,了解一点当地人的“审美”,跟自己的“审美”差距补回来。也许对你来说店面装修很重要,但实际上当地人要的就不过是产品的真材实料。

3.再者,一定要把附近的熟人亲戚甚至是你爸妈的同学朋友都认识个遍,知道对方是做什么的,社交价值有多大,必须做好人际关系的维护

4.在当地如果没有品牌店出现的时候,尽量做到自己是第一家品牌加盟店。对于小县城来说,品牌的影响力有时候是能超过人际关系的,这点尤其体现在零售业身上。如果当地没有喜茶,你做喜茶的加盟店总比自己独自开品牌要容易很多。如果当地有品牌?那这个行业你还是放弃吧。

5.在座的很多同学是不够资金单独创业的,所以通常会找合伙人,这点也正常,但一定不要找好朋友一起合伙做生意,否则就生意失败,甚至失去这位好朋友。

6.最后的一点建议,如果没有足够的人脉关系、足够的资金、以及在当地的行业经验,就不要考虑创业了,靠单凭那点见识和能耐就冲动创业,十有八九是血亏的。


这个时代下,我们只有两种前进的方式,要不进大公司不断内卷走上食物链的顶端,要不自己成为超级个体进行创业。大多数人只能选择个体创业,这将会面临无数的坑,希望这篇避坑指南能帮你走出新手村。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