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男人,事业成功拒绝美国国籍,毅然回国创业发展,培养大批青年人才,他就是李开复。
李开复于1961年的12月3日出生于台湾省的台北县,他的父亲是中华民国第一届立法会的委员,曾担任过黄埔军校的历史系老师,到台湾之后成为政治大学的历史系教授。
他的父亲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培养,李开复从五岁起他便在台湾开始读小学。小学毕业之后,李开复就和哥哥一起远赴美国,在田纳西州的橡树岭完成了初高中的学业。
品学兼优的李开复如愿以偿地考入了哥伦比亚大学的计算机系,四年的时间并没有达到李开复的预期,于是他继续考入卡内基梅隆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经过五年的勤奋努力,李开复以非常优异的成绩,顺利地拿到了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博士学位。毕业之后,李开复选择了留校任教,担任助理教授一职,但学校的发展空间还是相对有限,因此他在这里干了两年就选择去投身于企业继续发展。
在此期间,由于李开复巧妙地运用了统计学原理,开发出了全世界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的应用程序,1988年《商业周刊》因该项创造授予李开复“最重要科学创造奖”的荣誉称号。
李开复还开发了“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该系统在当年与世界象棋冠军对战的过程中打败的对手,也使得李开复一时间名声大噪。
从1990年开始,李开复离开了学校进入了苹果公司。他用了六年的时间就从语音组的经理升到多媒体实验室的主任,最后凭借着自己出色的表现成为了多媒体部的全球副总裁。
有着如此大好的前程,李开复却并没有止步于此。1996年,李开复离开了苹果公司,加入了在硅谷的一家做图形的公司—SGI,在这里他担任的职务是包括互联网部的副总裁和总经理以及Cosmo软件公司的总裁,负责多个平台的互联网三维图形及多媒体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应用。
1998年7月,李开复正式加盟微软,并亲手创办了微软中国研究院。由于创办的时间短,而且含金量非常高,这个国际一流的计算机研究院被当时的麻省理工技术评论杂志评为“最火的计算机实验室”。
李开复作为当时微软的副总裁,主要负责人机交互的软件开发和服务的相关产品,全面升级智能语音及在线服务系统。为的就是帮助解决如何更简单、更优化的服务于微软的客户。2002年由于李开复在用户多媒体、图形界面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等多方面的突出贡献,他成为了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的会士。
身在美国的李开复还是想为中国的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尽一份力量,适逢谷歌计划要在中国创建一个产品研发中心,李开复马上决定离开微软加入谷歌。2015年的7月19日,谷歌向外宣布了李开复作为其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总裁,将担任中国产品研发中心的运营管理工作。消息公布当天,微软公司立即向当地法院提起了诉讼,指控李开复违反了“竞业禁止协议”的相关内容。
两个月以后法院给出了判决,李开复可以马上为谷歌工作,但工作的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之后,李开复、谷歌以及微软进行了私下的多次沟通,最终达成了非公开性质的三方协议。对协议非常满意的微软公司于当年的年底前撤销了对李开复的诉讼。
2009年的9月,李开复宣布从谷歌离职。他放弃了高薪的邀请和得到绿卡的机会,带着864家公司毅然决定回国创业发展。他曾经在一周之内下午拜访了十几个投资人。包括联想、新东方以及优酷等公司的老总进行投资。
筹集资金之后,李开复在北京创建了天使投资和创新产品相结合的全新模式的风投公司——创新工场。他也因此获得了“2009年度品牌中国十大人物”的荣誉称号。
李开复除了在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领域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他本人对中国青年也是给予了厚望。2004年的7月,李开复创立了“开复学生网”,后改名为“我学网”。
通过创办该网站,李开复希望可以帮助更多的青少年在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和技术上都能够得到提升和帮助。
从2000年开始,李开复陆续发了七封名为《给中国学生的信》。信里分别从诚信、自信、成功、大学四年的生活、选择的权利和智慧以及21世纪最需要的人才等各个方面指导着中国青少年的成长发展。
2010年的2月,李开复的创新工场成功地帮助了第一位大学生完成创业目标。
2013年的9月,整日的忙碌与熬夜、外加精神上的压力,使得李开复患上了淋巴癌。面对众多网友的关心和祝福,李开复也在微博上表现出了非常积极乐观的心态。他不时地晒出自己抗癌过程的照片,也请大家放心,自己已经遵照医生的嘱咐大量的减少了工作,也尽量减少在社交平台上的社交互动,安心休养,目前已经基本康复了。
李开复是一个商人,但也是一个学者。他作为我国青少年前进路上的导师,传授优秀经验、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爱国人才。
如果没有中国市场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企业家,又谈何发展。中国的繁荣昌盛离不开这些人的建设,在各个领域全面发展,推动中国的科技实力,展现大国力量。师夷长技以制夷,用学到的知识帮助祖国发展,对个人和社会都有好处。对于李开复放弃美企高管要职,回到祖国建设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