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残疾人创业项目(身残志坚创业 致富不忘助残 他建起全国首家民办“身心障碍人士庇护农场”)

在崇州市王场镇莲花村8组,沿着“中国最美乡村公路”重庆路行走,一个“福恩农场”牌子映入眼帘,这里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场,而是贾渔为残疾人特殊群体建立的一个心灵港湾和庇护农场。

从外出务工到创办公司,再到带动上千名残疾人就业,40岁的成都小伙贾渔获评成都市第五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身处这么好的时代,我有理由和信心去奋斗。”贾渔用行动证明,身体的残缺不会阻挡前进的步伐。他在创业路上始终怀揣着坚定的信念——让更多的残疾人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1981年,贾渔出生在崇州市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10个月大时,因一场医疗事故导致终身残疾。16岁因残疾辍学,他开始了外出务工的艰难历程。2002年,21岁的他毅然辞职,回到农村发展养殖业,获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2007年,贾渔成立了“成都市福恩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大量招聘残疾人前来工作,让残疾人有工作、有收入。听说天冬堰村的陈某一家三口都是残疾人,生活状况极度困难,贾渔三番五次上门传授饲养技术,并帮助陈某做好肉鸡销售。几年下来,陈家的收入逐渐上升,现在一年的纯收入已超过两万元。

残疾人创业项目

如今,贾渔培训扶持了几千人从事生态鸡养殖,让农村残疾人通过居家灵活就业,增加可支配收入。

创业19年,让贾渔自豪的是,他建立起全国首家民办“身心障碍人士庇护农场”。

贾渔尤其关注残障青年创业,打造有特色的残障青年创业团队是他目前最大的愿望。“他们学习掌握一项技能并实践运用,可以提高他们的创业和就业技能,还能减轻家庭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很多有创业意向的残障青年,我们会在农场里进行创业培训和相关技术指导。”贾渔告诉记者,他会继续深化残疾人创业孵化平台,服务更多的残障青年人群。力争让每个享受创业孵化的残疾人都有参与感、归属感、自豪感和成就感,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晨迪 供图 受访者 编辑 李旻 校对 王玲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