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解释
问卷的结论来自于对真实反映社会现象的数据的科学分析,而问卷设计是收集这一“真实反映社会现象的数据”过程中具有重大影响的关键环节之一。同时,这也是整个问卷调查过程中的难点之一。根据调查的目的和对象设计一份科学、实用、有效的调查问卷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简易研究型课堂
01调查问卷的结构
问卷调查是问卷调查中收集数据的工具。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形式。其目的是衡量人们的行为、态度和社会特征。它收集关于社会现象和人们社会行为的各种数据。虽然实际调查中使用的问卷不同,但它们通常包含以下部分:求职信、指南、问题、答案和代码。
❶求职信。求职信是给受访者的一条短信。它需要简洁而中肯的语言。长度应该小而不是大。短短的两三百字是最好的。虽然求职信很短,但它在问卷调查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研究人员能否让受访者接受调查并认真填写问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求职信的质量。因为关于调查的一切都必须通过求职信来解释。在求职信中,应说明四个方面:第一,应说明调查人员的身份,即“我是谁”;其次,我们应该解释调查的一般内容,即“调查什么”;第三,要说明调查的主要目的,即“为什么调查”;最后,应说明调查对象的选择方法以及对调查结果保密的措施。在信的最后,我们必须真诚地感谢受访者的合作和帮助。
❷指导说明用于指导受访者填写各种解释和问卷解释。一些问卷的填写和回答相对简单,而且很少有指导方针。在求职信中,他们通常用一两句话来解释。一些指南集中在求职信之后,并标有“填写说明”的标题。其功能是对填写表格的方法、要求和注意事项进行一般说明。
❸问答。这是问卷的主题和问卷设计的主要内容。问卷中的问题可分为两类:开放式和封闭式。所谓开放式问题是指只提出问题,但不为受访者提供具体答案的问题,受访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填写和回答。封闭式问题是提出问题,同时给出多个答案选项,要求受访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❹代码和其他数据。为了将受访者的答案转换成数字,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定量分析,需要对答案结果进行编码。所谓编码就是给每个问题及其答案一个数字作为编码。代码可以在设计问卷的同时设计,也可以在收集调查数据后执行。前者称为预编码,后者称为后编码。在实际调查中,通常使用预编码。
02对参与问卷设计人员的要求
问卷设计通常涉及三个方面的人员:统计调查人员、相关专业人员和计算机专业人员。
统计调查人员是问卷设计的主力军。他们完成了问卷结构的确定、问题的汇编和排序、答案的选择和量表的选择;
相关专业人员的参与有助于使问题紧紧围绕调查的目的和主题,使用合适的专业术语,选择合适的调查单位等;
计算机专业人员的参与将有助于将来对问卷进行分类和分析(包括编码、输入、编程和选择)。
03问卷设计的相关技巧
❶明确问卷设计的起点
调查问卷是调查人员用来收集数据的工具。在设计时,考虑调查人员的需求是很自然的。也就是说,它既没有遗漏一些必要的数据,也没有包含一些不相关的数据。然而,如果我们只考虑研究者的需要而不考虑被调查者的实际情况,那么在设计的问卷中往往会有一些不足。
问卷调查的过程可以简单地表示为:调查者-问卷-受访者。“研究者问卷”链接是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和意图设计的问卷。如果仅仅从这个角度来看,问卷设计应该完全满足调查者的需求。然而,在“问卷调查对象”链接中,问卷调查将对许多受访者产生影响。特别是,应该认识到,问卷调查的对象不是一台机器,而是一个特定的人。不同质量、不同形式的问卷对被调查者有不同的要求和影响。因此,为了使问卷调查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设计问卷时,不仅要关注准备什么,还要关注问卷调查过程中的人为因素。我们应该从被调查者的角度考虑更多,尽量为他们填写和回答问卷提供方便,以减少困难和麻烦。
❷确定问卷调查中的两个障碍
1.主观障碍。也就是说,被调查者对问卷的心理和意识形态不良反应所形成的障碍。例如,当问卷中有太多需要时间思考、回忆和计算的问题时,受访者容易害怕困难;当问卷中的问题涉及个人隐私等敏感内容时,受访者容易产生各种担忧;当问卷内容脱离被调查者的生活实际,使用的语言与被调查者的文化背景不一致,问卷形式设计僵化、凌乱时,被调查者可能对问卷没有兴趣,忽略它,甚至把问卷当作废纸扔掉。
2.客观障碍。也就是说,由于被调查者自身能力和条件的限制而形成的障碍。例如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和计算能力。如果在设计问卷时不考虑受访者,部分受访者会因上述客观条件的限制而放弃回答,这将降低问卷的回收率,影响调查质量。
❸提问语言和提问方式
问题措辞的基本原则是简短、清晰、通俗易懂。在问卷设计中,问题的语言表达和提问方法遵循以下原则:
1.问题的语言应该尽可能简单。无论是设计问题还是设计答案,尽量使用简单、清晰、易懂的语言,而不是一些复杂、抽象的概念和专业术语。
2.陈述应该尽可能简短。陈述回答的时间越长,问题越含糊,受访者的理解越可能不一致;问题越短,产生这种歧义的可能性就越小。可以说,短的问题是
最好的问题。
3.避免双重或多重问题。双重或多重含义指的是在一个问题中同时问两件(或更多)事情。例如,“你的父母退休了吗”这个问题具有双重含义。事实上,它会同时询问“你父亲退休了吗”和“你母亲退休了吗”。由于一个问题和两个问题,只有一位退休父母的受访者无法回答。
4.这个问题不可能是倾向性的。也就是说,问题的提出不能对被调查者产生某种诱因。我们应该保持中立的提问方式,使用中立的语言。例如,问题“你抽烟吗”不同于“你不抽烟,是吗?”。前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而后者则倾向于期望受访者回答“是的,我不吸烟”。
5.不要以否定的形式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于以肯定的形式提问,而不是以否定的形式提问。当以否定的形式提问时,许多人往往会在基于这种理解的问答中漏掉“不”这个词,这与他们的愿望恰恰相反。
6.不要问受访者不知道的问题。也就是说,研究人员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受访者能够回答的问题。如果受访者被问及一个他们一无所知的问题,则受访者无法回答。
7.不要直接问敏感问题。当被问及一些个人隐私或人们对直接上司的看法时,人们通常会有一种本能的自卫心理。因此,如果你直接提问,会导致很高的拒绝率。因此,最好对这些问题采取某种形式的间接询问,语言应该特别委婉。
❹问题的准备采用六要素显式方法
问卷设计中提出的问题应试图澄清谁、何时、何地、做什么、为什么以及如何做。模棱两可的问题容易模棱两可,比如“你用哪个牌子的洗发水?”这个问题似乎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但受访者可能有四种不同的理解和答案:(1)最喜欢的;(2)最常用的(不一定是最喜欢的);(3)最近使用的;(4)第一个想法。此外,使用时间不明确;上次?上周?上个月?还是更久?另一个例子是,在目前的许多调查中,当了解个人的基本情况时,不太清楚收入是税前还是税后、个人收入还是家庭收入。
❺问题的数量和顺序
1.问题数量。问卷中应包含多少问题取决于调查内容、样本性质、分析方法、人力、财力、时间和其他因素。没有固定的标准。但总的来说,问题不应该太多,问卷也不应该太长。通常,受访者应在20分钟内完成,最多不超过30分钟。问卷过长,往往会造成受访者的心理厌倦或恐惧困难,影响填写和回答的质量和回收率。
2.问题的顺序。问卷中问题的顺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仅会影响受访者对问题的回答,还会影响调查的顺利进行。那么如何安排问卷中问题的顺序呢?首先,我们应该关注同一层面的问题。在确保这一点的同时,有以下常见规则:
(1)先问简单和容易的问题,然后再问复杂和困难的问题。(2)把能引起受访者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把容易引起他们紧张或担忧的问题放在后面。(3)把受访者熟悉的问题放在前面,把不熟悉的问题放在后面。(4)一般来说,先问行为方面的问题,然后再问态度、观点和观点方面的问题。(5)个人背景信息通常放在末尾,但有时也可以放在开头。也就是说,只要调查内容不涉及更敏感的问题,并在求职信中做出更好的解释和解释,这部分问题也可以放在问卷的开头。(6)如果有开放式问题,应将其放在问卷末尾。
3.依赖问题。在问卷设计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问题只适用于样本中的一部分受访者。例如,“你有几个孩子”这个问题只适用于已婚人士。因此,为了使研究者设计的问卷适合每个调查对象,在设计问卷时必须采用依赖性问题(或后续问题)的方法。所谓依赖性问题是指被调查者在两个(或多个)相关问题中是否应该回答后一个(或后一个)问题,这取决于他对前一个问题的回答。
❻设计答案的原则
1.相关性原则。也就是说,设计答案必须与问题直接相关。例如,如果你问“领导干部应该具备哪些能力?”答案应列出与领导工作有关的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使用干部的能力、协调和服务能力。
2.诚信原则。也就是说,设计的答案应该是用尽所有可能的答案。例如,问“你的教育水平如何?”如果答案只针对小学、中学和大学,那就违反了诚信原则。但是,如果改为小学及以下、中学、大学及以上,则符合诚信原则。当答案太多时,您只能设计几个主要答案,然后添加一个“其他”,以满足完整性要求。
3.互斥原则。也就是说,设计的答案必须是相互排斥的。例如,问“你的专业和技术职称是什么?”如果设计的答案是初级、中级、副高级和高级,则不符合互斥原则,因为“副高级”和“高级”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兼容的。只有当设计是初级、中级和高级时,它才能符合互斥原则。
4.可能性原则。也就是说,设计的答案必须是受访者能够并且愿意回答的。如果设计的答案是“你2010年的恩格尔系数是___;”“你去年工作了______;天”,以及受访者难以理解、回忆、计算和表达的其他答案,或者涉及受访者无法或不愿回答的隐私和敏感性答案,这违反了可能性原则。
❼敏感问题的处理
敏感问题是指涉及个人隐私、不愿或不方便发表公开声明或陈述的问题。对于敏感问题,如果直接询问,受访者通常拒绝回答或给出错误答案。因此,我们必须注意提问的技巧:
1.淡化陈述法。例如,在对安全套使用行为的调查中,你可以问:“目前,社会越来越重视安全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的概念已经相当普遍。你也使用安全套吗?”
2.投影法。扩大问题范围,暗指受访者。例如,在调查逃税时,你不能直接问:“你曾经逃税吗?”相反,你可以问:“你认为大多数人逃税吗?”
3.分段响应法。将调查分为两个阶段,设计两份问卷。第一阶段对一般问题进行调查,第二阶段留下带有敏感问题的问卷,由受访者自己回答,然后匿名邮寄给调查组织者。一般来说,使用邮件回复收集个人隐私信息比直接访问更有效。
4.扩大对范围法的回复。对于调查数量或次数的问题,受访者往往担心会产生负面影响。此时,可以扩大答案的数据范围,以避免受访者感到尴尬、拒绝回答或给出错误答案。例如,你的税前个人收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使用卡片法。敏感问题分为“是”和“否”,并制成卡片。在回答问题时,调查人员避免回答,并将受访者选择的带有一个答案的卡片放入投票箱。
6.随机应答法。例如,在对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调查中,一所大学随机抽取了n名学生,并准备了两道题;“你考试作弊了,是吗?”或者“你在考试中没有作弊,是吗?”此外,准备一个密封的盒子,里面装着大小、形状和重量相同的两种颜色的球(如红色和白色),以便受调查的学生可以随意触摸盒子中的球(不向任何人展示)。如果红色的球被吸引来回答前一个问题,白色的球被吸引来回答下一个问题,研究人员被要求避开它,以便被调查的学生能够自信地回答。调查完成后,调查组织者会根据调查结果计算出回答前一个问题的人数百分比,从而得出所需的结果。
❽注意预先调查
任何问卷都不能一次成功设计,通常需要多次修改。也就是说,问卷初稿设计完成后,应随机抽取少量单位进行预调查,以发现问题并进行修改。例如,检查问卷设计是否符合普通人的思维逻辑;相关概念是否清晰,问题的措辞是否恰当;哪些问题容易被误解,哪些问题有特殊反应(快乐、厌恶、拒绝回答等);调查内容是否符合课题要求,是否需要增加或减少;填写问卷所需的平均时间;回答问题的信度和效度。
中科一言凭借多年的客户服务经验,结合区域实际,构建了一整套诊断与改进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从诊断、分析到改进、评估的“一站式”服务。针对具体的工作或任务,从问卷设计到数据收集、清理和分析、撰写报告等具体实施工作。对各类培训对象开展专项和专项培训服务,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