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加盟骗局(我,做代理,8个月负债140万)

编辑导语:大家对加盟代理应该不陌生。对于这个词,很多人会想到经典的“双簧骗局”。在这个骗局中,以丰厚的条件吸引你加入,进而导致一系列的骗局,损失惨重。本文讲述加盟代理的骗局,希望能帮你避开这些套路,一起看。

说到加盟代理,很多人会想到经典的“双簧骗局”。

在这种骗局中,骗子公司先主动给目标人打电话,说自己的一个产品在找代理,条件很优惠。

老板一犹豫,骗子公司就找人冒充买家咨询这款产品,兴趣浓厚,并表示如果有货就大量购买。老板一听“赚钱的机会来了”,就掏钱让代理商大量进货。

货到后,老板联系买家,对方却以各种理由取消订单。煮熟的鸭子飞走了,老板急了,申请退款。骗子公司自然百般阻挠,甚至直接切断联系。最后货落到自己手里,老板只好自认倒霉。

其实加盟商是一种互利共赢的模式,品牌方把自己的品牌使用权、商业模式、产品交付给加盟商。通过加盟商快速扩大规模和品牌影响力,加盟商也可以用相对成熟的模式来经营市场。因此,这种模式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从咖啡奶茶、火锅、便利店,到物流、快递行业的快递网点,共享经济领域的共享充电宝,支付领域的刷脸支付、POS机...

但因为暴利空,这种模式被一些不法组织盯上了,比如隐藏在暗处的专门收割加盟费的快消公司(短时间内快速招商以获取加盟费等利益的公司),“双簧骗局”也是代理加盟骗局的一种。这导致了好模式的不好发挥,甚至出现了“十加盟九作弊”“一加盟深似海”的谣言。

甚至一些逃离了骗子公司,加盟正规品牌的代理商也表示,很容易误判市场,被“挤压”在品牌制定的规则里亏本做生意。被央视报道快速开店同时大量关店的钱阿姨就是一个例子。

多名特工报告了加入失败深度烧伤的经历。共享充电宝代理向晨军因为没有拿到品牌发放的分提成,在创业8个多月负债140万左右后,选择了二次创业。行业代理商蔡宇航和他的合伙人投资1300万元拿下了一个区的代理权。运营不到两年,已经开始清算转让。想加盟烤鱼品牌的张成,被坑了60万加盟费,店还没开,还在打官司。

这些代理商,不管是抱着发财的心态盲目上船,还是自以为做好了充分准备冲上去,上船后总会发现,环节复杂,套路太多,赚钱不易。反应之后都跳出来给差评。

一、做代理商8个月,负债140万

无论哪个行业,只要加盟代理模式出现,就不会缺少被套路的案例。

在成为共享充电宝代理商之前,向晨军在某共享充电宝品牌的直营团队工作了四五个月。他想到2020年初,和几个朋友合资50万,做了品牌的代理。

当疫情稳定后,他开始带领团队疯狂铺设备,占领商户。最疯狂的是,从2021年5月到7月,短短两个月,他的团队从70多人扩张到200多人。

他没想到战斗在一线会被品牌“坑”。前期双方达成协议,每台共享充电宝设备给予一定的机差和两个点的佣金分成。但合同的流程一直没有完成,“品牌以拖延流程为由拒绝推进”,所以一直拿不到盖了章的合同。而且充电宝机和佣金分成的差价迟迟不还,向晨军不得不借钱维持生意。

事后向晨军了解到,这家共享充电宝公司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团队,类似于自己的商业模式。也许就是这个原因,总公司一直以走流程为由拖延,拒绝支付之前承诺的分账。

当年8月,他的创业公司因为资金链断裂,无力支付房租和团队运营费用而倒闭。结果他个人承担了140万左右的债务。“我接手了合伙人的债务,相当于花了140万买了一个教训,再也不相信加盟机构了。”

向晨军创业失败,是因为过于信任曾经的团队,低估了法律风险。在南方某省会城市创业做快递代理的蔡宇航,对行业形势和创业难度判断错误。

从2020年4月,疫情得到初步控制后,蔡宇航专注于快递代理业务。他拿出500万,和3个合伙人出资1300万,拿下了他所在省会城市某城区7家快递公司的代理权,各负责一两家。

他们选择在这一带创业做快递代理,是因为看好当地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开发区,很多居民楼都是新建的。“随着未来人流的增加和社区的发展,快递业务必将蓬勃发展”。

蔡宇航和他的朋友们都很乐观。“早期,我会先操作自己。三年左右,我把手里的快递业务转让出去,肯定能小赚一笔。”

他代理业务的亮点是,公司一度承包了70多个网点,管理400多人。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之前已经运营了三年,由于当地快递行业竞争激烈,价格战激烈,管理严格,他作为包工头已经跟不上了。

到2022年初,蔡宇航的一个合伙人管理的两家快递公司已经放弃运营。他负责的两家公司也开始清算。“最好的结果是我能以50万到60万的价格卖掉这两家公司,但最后可能还是要亏300多万。”

与向晨军、蔡宇航等未能加盟大品牌不同,广东张成或许从一开始就注定被收割。

加盟连锁店可靠吗

之前一直从事餐饮行业,原本打算加盟一家烤鱼品牌。在了解的过程中,他在品牌的劝说下,支付了30万加盟费的一半。钱一交,到了直营店真正验货才反应过来。“加盟这个品牌不赚钱,有些加盟商已经被迫倒闭”,于是申请退出。

乙方拒绝退还30万元加盟费,理由是合同已经在进行中,难以停止。同时还向他承诺,剩余加盟费补齐后,可以转让代理权,合同完成后可以退还加盟费。

为了拿回加盟费,张诚不得不支付另一半。交了60万后,品牌答应帮忙转让代理权,但一直拖着。张成还没还加盟费。

一位法律界人士告诉深冉,餐饮行业已经成为加盟问题的高发期,深陷加盟代理纠纷甚至亏损欠债的人不在少数。

二、或赤裸收割、或变相压榨,加盟套路环环扣

传言“十加盟九作弊”,张诚遇到的“加盟费”套路是最典型的一个,就是以极高的加盟费收割一波韭菜。

江苏天旭律师事务所律师沈源,四年多来代理了100多起加盟商纠纷。他总结,加盟代理的套路是,品牌方先通过包装大张旗鼓,然后承诺“几个月内把钱还上”、“加盟后品牌方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品牌推广”,以此吸引加盟商上钩,收取一批加盟费。

“即使代理的是经营良好的品牌,开店成功后也不能高枕无忧”,沈源说。有代理商表示,品牌会在管理和运营上设置各种“陷阱”。

品牌赚钱的“套路”之一就是只允许加盟商向自己购买设备和原材料,价格往往远高于市场价。

一位茶叶加盟商向深燃提到,2021年下半年,茶叶生意在Tik Tok等平台火爆,他想分一杯羹。但他没有经验,于是找了一个新的品牌,交了一万多的加盟费,加上各种杂七杂八的费用,在这家奶茶店投资了20多万。

目前他的加盟店已经开了四个月左右。“从总部采购的原材料价格远高于市场价”,所以他最近正打算自创品牌,希望降低原材料成本。

在消费电子行业,这种“力量”体现在渠道倾斜上。某消费电子品牌经销商急于销售电子产品。用户最关心的是能不能第一时间拿到新品。但品牌发布新品时会优先考虑直销渠道,经销商无法第一时间拿货,自然直接影响经营业绩。

除了“货源”,在同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一些品牌在管理上对加盟商和代理商也越来越严格。从品牌方的角度来说,需要用管理制度来加强对加盟商的控制。但在很多加盟商看来,有些制度合理化“压榨”。

一位便利店加盟商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品牌会要求每家店每天达到一定的订单量,“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实现”。为了完成KPI,订单数量总是高于实际发货数量。

卖不出去的产品积压在仓库里,就成了加盟商自己的损失。从长远来看,很难不赔钱。

有些品牌为了安抚加盟商,会以商品补贴的形式给予一定的支持。有些加盟商靠总部补贴还能生存,一旦补贴不到位,加盟商就难以为继了。

由于行业竞争激烈,快递行业对代理的管控更加严格。在行业深度价格战的时候,各家都想通过以价取量和规模效应来争夺成为行业老大的机会。作为代理商,蔡宇航明显感觉到,价格战一打,商家送快递便宜了,但日常运营却更加困难。

“要达到收支平衡,快件每件至少8毛钱左右。但是快递公司从一开始的1.2元一路降价到6毛钱左右。”他说,单个快递的成本不变,但派送费却在不断降低,导致公司没有资金招人,甚至经常自己送快递。

没有钱,因为一方受罚,另一方还没发工资。

到去年上半年,刚运营不到一年的蔡宇航感觉总公司对用户投诉和快递损毁的处罚比以前更严厉了。他负责的两个快递员,每月最高罚款超过30万元。

蔡宇航偶尔会收到配送费。他的合作伙伴负责的一个快递品牌,已经9个月没有收到配送费了。总公司一开始给的理由是,用户投诉,快件需要罚款,“派送费不够罚款”,然后派送费直接拖延。

“房租、人力、物力都在消耗。总公司不按时发工资,很快就很难经营了。”从2020年4月到现在,跑了不到两年,蔡宇航和他的伙伴们几乎跟不上。七个快递品牌中,四个已经放弃运营,两个正在清算转让。

三、代理加盟的套路,怎么躲?

商业链条断裂,加盟商去讨说法,维权的路总是很长。

张成对此深有体会。“品牌要么拒绝沟通,要么直接消失。想联系也联系不上。”为了拿回加盟费,2021年8月,他将烤鱼品牌告上法庭,“光是证据材料,我们就准备了十几公斤”。

但开庭前,对方注销了公司,迫使张成对公司的诉讼终止,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还损失了不少诉讼费。最后,张成只好转战其他法院继续维权。“品牌方不断变换开庭地点,试图利用全国各地的官司拖垮我的精力”。

蔡宇航还在为两家快递公司的区域代理寻找新的买家。最近他一直在重新审视,认为代理模式本身是可行的。错就错在他误判了市场,误判了创业的难度。“我们进入市场的时候,快递生意已经不好做了。”

虽然在真正代理之前,他已经和很多区域承包商有过深入的交流,但他仍然缺乏一线经验,对行业趋势的认识不足,“他心存侥幸,想着‘拍就跑’,结果反而被收割了”。

30多万人打败了水漂。幸运的是,蔡宇航没有债务。他决定停止快递业务,现在准备另辟蹊径,东山再起。

向晨军早在2020年就想过用法律途径维权。但由于迟迟拿不到合同,他被多位律师告知“没有胜诉的可能”。

为了还清代理商创业期间承担的债务,他找到了新的投资,开始了共享充电宝的二次创业——创立自己的品牌,不再做代理商。

但第二次创业并不顺利,差点失败。由于与之前代理的品牌存在业务竞争,“当业务推进时,他们往往被排除在外”。

他已经决定放弃共享充电宝的生意,寻找新的创业机会。“如果我放弃创业,找个工作攒钱还钱,可能十年都还不了债。我只有继续创业,才有机会还债。”在他的观念里,只要离开了创业的“牌桌”,就意味着你真的失去了扭转乾坤的机会。

但无论是快递还是共享充电宝,这两个业务都已经过了行业红利期。

蔡宇航也清楚地意识到,快递行业已经非常成熟,有严格的标准。快递网点赚钱主要靠总公司送利润和派件费。前者单笔利润高但数量少,后者琐碎利润低。新进入市场的老板,需要有非常成熟的经验和团队合作,最好自带快递流量,比如本地生鲜果蔬电商、网络名人货物配送资源,这样才能盈利。

共享充电宝行业从2020年开始竞争激烈。代理商要想赚钱,需要铺设更多的设备来获取更多的分佣金,但是为了抢占积分,给商家的分成和激励都在上涨。打不起补贴战的代理商,生存时间空越来越小。

至于像张诚这样选择加盟餐饮品牌的代理商,沈源的建议是前期调查要充分,避免一些未知的风险。加盟前一定要了解品牌是否有直营店,这代表品牌是否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和加盟能力。其次,调查品牌的加盟店数量、位置、经营效果;另外,通过企业后台查询的软件,可以了解品牌的过往信息,是否有相关纠纷。

河南尹姬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婷婷也提醒加盟商和代理商,在与品牌签订合同之前,双方一定要就相关规则达成一致,包括品牌使用的范围和时间、积压商品如何处理、如何退出等。至少,前期有协议,后期双方达不成,诉诸法律也有章可循,不会变成一笔糊涂账。

其实不管是加盟还是代理,靠自己才是真正的生存之道。加盟商除了尽可能避免品牌商的坑,还需要审视自身的能力和库存资源。

如果你抱着发家致富的心态进入市场,梦想加盟做代理,你就能创业成功。即使你没有被一个简单的骗局收割,你也很可能在日常业务中被现实打脸。如果帮品牌跑市场,最后可能会被市场抛弃。

*应采访对象要求,本文中陈军、蔡宇航、张诚为化名。

作者:王敏,编辑:金冕;微信官方账号:深燃

本文由@深燃原创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最新评论

  1. 喊麦狂人
    喊麦狂人
    发布于:2022-04-27 04:26:17 回复TA
    降价到6毛钱左右。”他说,单个快递的成本不变,但派送费却在不断降低,导致公司没有资金招人,甚至经常自己送快递。没有钱,因为一方受罚,另一方还没发工资。到去年上半年,刚运营不到一年的蔡宇航感觉总公司对用
  1. 約妹妹Play
    約妹妹Play
    发布于:2022-04-27 04:34:21 回复TA
    但因为暴利空,这种模式被一些不法组织盯上了,比如隐藏在暗处的专门收割加盟费的快消公司(短时间内快速招商以获取加盟费等利益的公司),“双簧骗局”也是代理加盟骗局的一种。这导致了好模式的不好发挥,甚至出现了“十加盟九作弊”“一加盟深似海”的
  1. 裘梅辉绍
    裘梅辉绍
    发布于:2022-04-27 02:14:09 回复TA
    有本事任性的女人,也会有本事坚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