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APP上的笔记公然引流售假!”近日,市民李女士向南都记者爆料,称自己通过小红书APP上的笔记联系了一位“鉴定师”,想对自己刚买的奢侈品包做个鉴定。没想到,对方卖的是“假包”。
记者杜南随即调查发现,小红书APP中与“包包”相关的备注中有很多所谓的“真假鉴别”,多为假包销售渠道引流。甚至很多账号都打着“广告”、“官方认证”的标签,打着“奢侈品鉴定”的幌子进行销售。
“奢侈品鉴定”笔记被引诱到微信商家卖假包
“第一次看到这么难鉴别”“仿制品基本没区别”“造假做工越来越强”...李女士告诉南都记者,在小红书APP的“奢侈品鉴定”笔记中,经常通过展示“高仿包”的照片来宣传“以假乱真”的技术。很多账号还打着“免费鉴定”、“二手奢侈品回收”的标签,吸引用户添加微信号。
记者在李女士的微信聊天记录中看到,对方在官网推销一款售价1.85万的GUCCI“高仿包”,声称有“低配版”、“原单品质中配版”、“顶级高配版”三种不同做工,价格从1250元到1750元不等。在对方在微信业务中的相册里,陈列着3万多件商品,包括包、围巾、手表、皮带、手镯等“奢侈品”,售价都远低于官方价格。在相关视频中,印有奢侈品牌字样的pos机采购单和订单单甚至是“匹配”的。
小红书平台笔记为首的“高仿包”卖家。(图片由爆料者提供)
杜南记者在小红书APP中搜索“包包”,发现大量如李女士所述的“奢侈品鉴定”号,部分账号被标注为“广告”,位于搜索结果前列。在介绍识别技巧时,其中一些帐户在笔记中设置了“立即获取”条目。点击跳转到私信页面,收到对方发来的一串微信号码。有的在首页上方有微信号的备注。在这些“鉴定”笔记下面,很多用户评论说感兴趣,询问如何购买。
小红书平台笔记引流卖包微信号。
杜南记者通过这些公开的联系方式添加了一些微信号。通过沟通发现,这些账号并没有真正开展奢侈品鉴定业务,而是公然做起了“假包生意”。微信朋友圈里展示了大量包包、手表等产品的照片、视频和买家秀。照片中展示的产品与国外奢侈品牌相似,如爱马仕、LV、香奈儿、迪奥、席琳、古驰、YSL等。,带一两千元。问了几个卖家,他们毫不掩饰卖假货,并强调是“真皮”、“正品”、“高级定制款”。一位卖家告诉南都记者,他卖的包包“可以进出柜台”。
官方认证的“中谷店”在卖“拆包”、“山寨包”
在调查过程中,南都记者也在小红书平台上看到了很多官方认证为“中世纪店铺”的账号。这些账户被贴上了“中世纪包包”和“二手奢侈品”的标签,并在笔记中显示了不同的包包和价格。比如路易威登的各种包包,只卖890元到1890元不等的价格。评论里,很多网友问是不是正品。
小红书平台官方认证的“中店”账号。
官方认证的中古店真的在卖中古包吗?
杜南记者联系到一个小红书认证账号,其首页显示有“企业店”、“日本中世纪包”、“二手奢侈品”、“回收”等标签。加了微信后声称是小红书官方资质认证,可以放心购买。当被问及卖的产品是否是二手奢侈品时,他说“我们卖二手包,但是最近拆包特别火,所以我们也卖拆包”。卖家介绍,中世纪拆包是指回收大的中世纪旅行包,剥成几个小包,配“专柜级五金全钢皮搭配”,工艺标准专柜,“一个LV经典达芙妮包,好的中世纪价格2万+,拆包不到两千。”
“这就是山寨”,一位从事奢侈品打假行业的人士告诉南都记者,政府并没有授权这些店铺销售所谓的“中世纪拆封”,一般也不会对通过这种非官方渠道销售的产品进行真伪鉴定,导致大量山寨包通过所谓的“正品拆封”流入市场。
广东云德律师事务所主任林志明告诉南都记者,拆解、组装、销售二手正品仍构成侵权,商标持有公司发现后可以起诉。如果平台明知这些店铺在卖假货而不管理,甚至与其达成“合作”,也要承担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
小红书平台“推广”假账号
“人生第一个大牌包包怎么选?”“我开始了另一个香奈儿~向真”。在曾经被贴上“炫富”标签的小红书平台上,与“包包”“手表”相关的笔记随处可见,这也为“售假”链条提供了商机。
记者杜南注意到,调查中发现的一些涉及“卖假货”的账号,无论是以“二手”、“中古”还是“奢侈品鉴定”的形式包装,只需要贴上一个“广告”标签,备注就会在小红书中获得搜索的前排甚至头条曝光位置,很多还能冠以官方资质认证的头衔。
小红书平台搜索“包”里出现的识别笔记广告。
小红书平台规定,在小红书推广营销,需要通过专业号认证,才能开通“企业营销”权限。申请“中年店”的身份认证,需要提交营业执照、奢侈品鉴定资格证书、相应的劳动合同等。,并交纳审计费600元。此外,小红书还为个人用户提供了一个“薯条推广”的工具,个人用户通过实名认证成为专业号后,可以申请薯条推广,购买发现页面上笔记的曝光次数。
小红书在推广审核规则中提到,“低价销售知名品牌产品和奢侈品,高仿销售山寨产品”的行为被平台列为禁止行业。平台在小红书搜索“包包”、“身份证明”、“中古时代”的同时,推荐了大量与调查中发现的类似的营销号,通过小红书分流到微信交易。
[/s2/]律师:平台打假要求披露“审核行为”[S2/]
据悉,小红书曾表示,打击虚假推广的力度不会放松,坚决对造假者说“不”。去年9月,小红书宣布启动“啄木鸟”计划,涉及全站笔记。低质量内容和“私收”推广是治理的两个重点方向。其中私收的推广类似于这次发现的“奢侈品鉴定笔记”,似乎是先分享产品使用经验,挤压用户信任,再推广产品。今年8月2日,小红书出台新规,实行号店一体化机制,广告相关内容将通过“专业号”发出,同时切断淘宝的链条,打击软文。
但本次调查发现,平台上仍存在大量虚假笔记,甚至成为“职业号”获得曝光。林志明律师表示,平台在进行内容审核时应履行两项审核义务,一是法律规定的管理和审核义务,二是公司自己制定的制度。平台声称“打击虚假推广的力度不会放松”,但在平台上出现大量的售假宣传或售假分流后,如果不能证明在各项具体审核工作中所做的努力,不能提供任何证据作证,也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杜南大数据研究院出品
网络生态治理研究中心
撰稿:南都记者张玉婷·罗云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