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互联网的有形边界逐渐崩塌,走向互联互通之路。之后平台和品牌会加强私域的布局。互联网大战下半场,各平台将如何下大力气?本文作者描述了这个问题。让我们来看看。
互联互通大局已定,外链屏蔽初步解除一个多月,开放的互联网公海若隐若现。
以前的互联网,标注私权,防止用户随意跳转;现在,有形的边界逐渐崩塌,用户可以逐渐“释放自我”。
平台和品牌的安全感自然在降低。为了留住用户,私有领域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让用户自愿留存,在这里完成闭环服务。
所以互联互通后,无论是平台还是品牌,都会加强而不是放松私域布局。
就连高度集权的Tik Tok也冲进了市场——自7月份竖起私有领域的“大旗”以来,Tik Tok的步伐正在加快。近日,一款名为“Tik Tok星球”的小程序上线,这是Tik Tok布局“私域”的新棋子。
于是乎,微淘和快抖都集结起来了————相比过去,我们在自己的封闭领地里,为私事做自己的事;现在在公海私人领域打球,一方面是风浪多,难度大;另一方面,机会多了,玩法自然也会相应改变。
但是,看似同一个方向的微淘,出发点不同,策略不同,结局也不同。
一、私域大爆炸什么是私有域?所谓私有领域,就是品牌直接拥有的、可持续的、低成本的、甚至可以免费访问的领域。
对此,马曾打了个比方,“比如盖房子,我们不租,而是请你来盖。房子建好以后,就是你的了。你的客户和粉丝都是你的。不需要再付月租了。你不需要每年都涨价。”
品牌一旦拥有私域用户,营销成本极低,可以低成本甚至免费持续推广转化。相比之下,公共领域平台手握遥控器调节流量的大小和方向,所以品牌的公共领域粉丝不容易被品牌利用,价值有限。
有意思的是,私域这个词最早是阿里首创的。
时针转回2016年1月。在阿里巴巴举行的高管内部会议上,新任CEO刚半年的张勇鼓励商家建立自己的数据流池,这在私域中是“首秀”。
但私域概念的发展和开花最终还是要靠微信生态——一个去中心化、相对“佛教”的社交平台,相对于高度中心化的电商平台和内容平台,这自然是私域的沃土。
如今私域已经成为头部内容和电商平台的标配,这是私域大爆发的第一个标志。
以微信为例。2019年,微信小程序交易额超过8000亿元,2020年增长100%,超过1.6万亿元。到今年年底,预计将超过3万亿元,增速较往年并未放缓。根据阿拉丁研究院7月发布的白皮书,这一数据有望在3年内突破10万亿大关。
平台搭建,品牌扶持,一半以上的品牌和商家已经跑进市场。
腾讯智慧零售副总裁宸妃10月12日在沪透露,到2021年底,保守估计GMV超过10亿的业务有30个,GMV超过1亿的业务有70个。
艾瑞报告显示,近八成受访企业部署了私有域,短期内不考虑部署私有域流量的企业仅占10.2%。
在一些公司,私下交易的比例已经成为主流。
比如中国人寿集团87%的业务来自包括APP和微信小程序在内的直销渠道,其营销获客成本几乎为零,而传统OTA渠道,佣金高达GMV的10%左右。
不仅在国内,今年上半年,POP MART的盒子提取器小程序贡献了3.25亿元的营收,比去年翻了一番,增长势头迅猛,几乎等于POP MART所有电商平台3.53亿元的总营收。
与从一二线逐渐下沉到四五线,线上线下一度割裂的电商平台不同,微信私域的落地几乎是一盘“全国一盘棋”——品牌和商家,不分大小、线上线下、五环内外,全员、全业态、全渠道、全品类参与。
换句话说,微信小程序中产生的交易,可能会有更多的商家品牌在更广的区域内,以更均衡的方式贡献出来,而不是遵循二八法则。
激活线下消费的一个证据,可以参考国家统计局的一个数据。今年7月,全国商品网上零售额7867亿元,同比增长4.4%。同期线下零售额2.71万亿元,同比增长9.7%。这也是近年来线下增速首次超过线上增速。
在地域选择上,一些品牌的私域探索甚至优先从五环外开始,试错成本更低——伽蓝美团就是其中之一。它私人领域的火,最早是在福州临江县的一个小化妆品店点燃的。这家店是自然堂小程序1.0的试点之一。它上线的前一天,五十多岁的主人还在学习操作流程,直到凌晨2点。
当时,伽蓝数码零售运营部高级总监赵磊对此次活动的效果感到非常不安。
然而,效果却出乎意料——在利用小程序推广进行裂变招募、召回老客户后,该店当日销售额突破3万元,而在此之前,其月GMV仅为5000-8000元左右。
以此为起点,不甘做商人、被动客户的伽蓝集团,开始驱动线下经销商的全方位数字化。目前其小程序云店已注册店铺近万家,网购导购人数超过3万人。
私域布局,刷新传统玩家,孵化新业态、新玩家、新模式,一批巨头、独角兽在这里脱颖而出。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社区团购的兴起和壮大,拼多多的逆袭赶超,电商SAAS的出现等等。
早在2017年,黄征就曾总结过“小程序是万能工具,所有电商都要做小程序”——下面的故事尽人皆知,最早获得私募分红的拼多多,如今已是电商三巨头之一。
醒悟过来的JD.COM为了抢占入口,和微信签了长期合同;阿里旗下的一淘,标杆拼多多,如今盯上了微信小程序。
社区团购产品的高性价比,以及五环外的快速下沉,也依赖于私域运营——小程序端为美团带来的流量占81.4%,橙心占92.1%;2020年,优选GMV将超过400亿,99%由旗下微信小程序贡献。
在互联互通的新常态下,看似“包罗万象”的品牌和平台的私域布局,也从单纯的奔跑切换到精细化升级,从追求规模和品质切换到下半场。
上半场目标已经实现,下半场已经开始。品牌和平台应该怎么玩?
二、微淘快抖,大不相同总盘子有望达到10万亿量级私域江湖,有三股重要力量——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生态,以阿里为代表的电商生态,以快摇为代表的内容生态。
三股势力虽然都高举私域大旗,但战略地位、战术战术、最终目的却大相径庭。
作为阿里私有领域概念的开创者,他为什么没有成为私有领域的“一哥”?
归根结底,在阿里,公域为主,私域为辅,私域是公域的下游和支流。
淘宝是最典型的一个,其变现模式是基于竞价排名。所以平台必须参与流量分配。
此外,淘宝还追踪用户画像,实现千人个性化推荐。在这种分发模式下,买家和品牌几乎不是影响流量分发的关键变量。
当然,不代表阿里不给力。本质上是一个中心化的电商平台,对私域有些“水土不服”。
用户在阿里购物目的性很强。在旺旺和评论区,虽然也和商家互动,但是关系链薄弱,购买后就走,停留时间短,重新激活的触点太少,互动手段匮乏。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阿里做私域就没有优势——优势在于完善的电商生态,接近金钱和交易,沉浸式的交易体验,以及社交和内容生态。
而且阿里在公域和私域的开放上起步较早——一个典型的场景是,比如在浏览淘宝的某个商品页面时,在商品详情页底部的相关推荐中,除了该店铺的其他商品,还有其他店铺的同类商品,前者指向私域,后者指向公域。
a auto quickless和Tik Tok在公有领域和私有领域的布局上,正在向对方“靠近几步”。
过去在私有领域一意孤行的Aauto Quicker,一年多来开始加速“公私融合”。
在2021年Q2财报电话会议上,Aauto Quicker CEO苏华再次向公共领域“示好”,“为了实现增量增长,我们做了很多优化公共领域的努力”。
从私域到公域,Aauto更快的削弱了家族主播的力量,涌入公域流量扶持明星,降低关注权重,增加平台推荐权重,说到底是呼应了其商业变现模式的变化。
早期,依靠私域运营的直播收入一直是Aauto Quicker营收的大头,2017-2019年贡献了总营收的80%以上。
但随着国家政策收紧,直播红利将不再有。到2021年的Q2,直播营收的贡献只会超过30%,广告和营销开始占据大头——品牌或人才买单购买,Aauto Quicker拿钱为其开渠道,私人市场开始松动。
现在,就连手握8600万粉丝的辛巴也声称,为了避免平台限流影响其带货GMV,需要额外支付数千万元购买流量。
说到底,Aauto Quicker过渡到“Tik Tok”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汇率。
事实上,无论是在Aauto Quicker还是Tik Tok,只要广告营销是主流变现模式的内容平台,私域就可能只是“画虎为患”,只能屈居支流而非主流。
至于看重私域的品牌,Aauto quickent也有不足之处——艾瑞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私域流量营销洞察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Aauto quickent的入选率甚至低于Tik Tok和小红书,排名第八。
微信生态第一不奇怪,是私域的绝对主场。
艾瑞上述报告显示,2021年,品牌主布局的私域流量营销渠道前两名均被微信产品占据——微信78.7%,企业微信53.2%。
品牌建设私域本质上是重塑用户与品牌的关系。
所以社交和私域自然是最好的CP——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越紧密,平台的干扰就越弱。一个典型的好的社交平台,可以搭起舞台,把热闹的家留给用户。微信的小程序,微信官方账号,社区等。都指向私有领域。
一个典型的对比是,在摇一摇的速度上,同一账号不同内容的观看量和互动量相差很大,随机性很强,取决于平台是否给出权重推荐和流量倾斜。
你点开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不同文章的阅读量和互动量基本是一样的——取决于微信官方账号的订阅机制,决定权留给用户,是自愿的。
所以,微信私域的一个根本特点就是根植于社交生态,掌握了熟人关系链,这也决定了私域的成败。
第二个特点是开放性。
在微信上,品牌商可以自主享受数据和用户的自主权。棉花时代官方商城业务部总监夏理想觉得“品牌会更有安全感”。
现在棉花时代的每一个导购都能轻松服务平均5000以上的用户,靠的就是这个——基于企业微信的后台画像,导购可以知道哪些用户是高价值高潜力用户,在制定运营策略时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转化率和成交率。
SaaS一家营销软件公司Adobe做了统计。零售商中前10%的消费者比普通消费者多花三倍的钱。前1%的消费者是普通消费者平均支出的5倍-因此,对用户进行分层次的精准操作非常重要。
私域粘性用户多了,抗风险能力就会提高,国寿集团就是其中之一。
2020年,在疫情冲击波下,酒店业年入住率骤降近30%,大量酒店倒闭。然而,朱华集团的年收入仅下降了9%,其酒店预计将在2022年底飙升至1万家。
敢于逆势扩张,因为朱华集团在私域玩得很好,掌握着1.7亿会员。“基于微信生态,有能力推广生活,留住更多客户,朱华有能力让第一批想出去的客户首先想到朱华,”朱华战略合作部负责人王镇解释道。
微信私域的第三大特点是“网上一盘棋”。
借助云店,线下门店的服务可以延伸到线上。比如帮助传统百货向线下运营转型,据微信披露,在疫情爆发最严重的2020年上半年,购物中心、百货商场微信小程序整体交易额逆势上涨,同比增长670%;万达广场依托庞大的线下触角发展数字用户,小程序用户累计突破1亿。
相比之下,电商平台和内容平台的私域主要局限于线上,很少有触角延伸到线下。
当然,微信私域也有缺点。比如长期有效,但启动慢;另外,由于没有公共领域流量的泛滥,新品牌造势难,叫好容易,赢的难。目前淘宝里孵化了大量的淘品牌,但微信里并没有大量的“微品牌”。
所以微信也在探索公私合作。8月份开始大规模灰度测试的腾讯慧聚,以及之前的朋友圈广告、访问、搜索,都是在微信上建设公共广场的探索。
综上所述,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公私立场,但公私立场都是正常的。
三、互联互通新变量互联互通新常态下,私域江湖也将被刷新重构。平台和品牌都有挑战和机遇。
微信作为用户盘子最大的私宅,首当其冲。
机会在于品牌会充满力量,推动用户从其他平台迁移到微信。
事实上,早在“拆墙”之前,很多电商卖家都习惯在发货时附上一张带有微信二维码的纸,通过微信红包、专属新款、额外折扣等方式吸引用户入驻其微信私域池,这是为了降低营销成本或避免平台佣金。
生活在中国就是其中之一。在接待OTA等平台的新客户时,朱华通过线下扫码等全接触式转化,实现了近100%的从公有到私有的用户转化率。在华住的定义中,OTA是流量入口,辅助获取新客户,而私企岗位是关键运营小镇,贡献营收市场,持续降本增效——依靠这一点,目前华住集团总毛利率比行业平均高20%,获客成本低20%。
Aauto Quicker和Tik Tok的一些主播和人,为了告知粉丝自己的微信号,扩大增量价值,习惯与平台斗智斗勇。在百度输入Aauto Quicker、Tik Tok、私域等关键词,大部分策略都是关于如何从快摇中引水到微信。
换句话说,私域大量品牌和商家的默认主场是微信,甚至其他平台头部有货的主播,比如李佳琪、罗永浩,都在微信上开店,维护核心粉丝。
边界墙拆除后,一些电商平台的店主,一些内容平台的主播,网络名人,或许可以引导自己的粉丝和用户畅通无阻地搬到微信私域。
从用户的角度来说,微信的用户基数最大,信任关系最强,也是大多数用户刚需的第一应用。所以一旦很多交易服务可以在微信里闭环完成,懒用户可能就不想大费周章,转到其他APP交易了,微信支付的用户数赶上支付宝的后来者,也是一样的。
由此,微信私域首页的地位有望继续加强。
但是挑战也随之而来。大量品牌涌入私人领域。会不会打扰用户?
显然,微信已经意识到了这种潜在的风险。最近,微信群的可折叠功能悄然上线。一旦组被折叠,就无法置顶,也不会提示新的消息。对于群友来说,群基本等于“社交死亡”。
这个功能一上线,很多业内人士都感叹私域新危机已经到来——其实用户的时间是有限的。与其让它对商家的低质量干扰难以忍受,不如给用户松绑,让他把精力和时间花在自己选择的品牌上,提高整体用户体验和商家转化率。
互联互通,其实对于阿里来说利大于弊——其优势在于相对完善的交易场景,可以提供小程序无法比拟的沉浸式购物体验;而且由于电商交易场景的复杂性,很难完全迁移到小程序上,完全被后者取代;目前阿里电商的用户总数还是少于微信。双方互联互通后,也有机会对一部分还没来淘的微信用户形成虹吸效应。
所以可以看出,阿里和微信的互联意愿很高。
互联互通对Tik Tok和Aauto更快可能弊大于利——电商生态和社交生态很难跨平台连根拔起、迁移和替代,但内容不同。在微信上看同一个视频和快看没有本质区别。
一方面,与微信相比,其板块的小信托较弱,与电商平台相比,缺乏丰富完善的交易场景。互联互通后,有可能为其他平台做婚纱。用户可能很快被抖音、吸粉、种草,然后转移到微信进行私域流量,或者转移到电商平台进行消费。
此前,Aauto Quicker和Tik Tok都基于其引流客户和带货的能力,与电商签订了100亿的框架合同。外链一旦放出,这个电商平台该不该花,值不值,还得另说。
这可能也是Tik Tok急着上线Tik Tok电商APP的原因——Tik Tok的小店,功能简单有限,很难留住客户。据《晚》报道,2020年,Tik Tok电商的5000多亿GMV中,将有3000多亿元跳转到电商平台完成交易。一旦外链放开,Tik Tok的小店比例可能会更低。
对于品牌来说,互联互通对于其私有领域布局来说既是机遇也是风险。
从机会上看,拆除边界墙,品牌有机会全网一盘棋,跨平台运营用户和流量;另一方面,在微信之家,品牌的私域运营能力必须大幅提升,以减少无效中断,提高转化效率。一旦社群营销干扰到用户,用户可以折叠群聊,彻底关闭品牌商家的大门。
综上所述,私域的布局早已是战略共识,私域的建设也有自己的套路。毕竟有望达到10万亿的超级红利,没有平台和品牌愿意错过。
作者:万天南;编辑:陈继英;微信官方账号:金融故事
本文由@财经故事社原创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Pixabay,基于CC0协议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