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步令人震惊
朋友推荐我加入微信活动。之前我看过相关截图:谁-谁-谁成了今天的封面人物-他走的最多;谁出去散步,回来走了三千步——他用脚丈量了从家到面包店的距离。
我等不及要加入了。
走了几天,每天看排行榜,看着几天来熟悉的人的脚步。突然发现,通过细心,我可以猜出一个人一天做了什么。
比如这几天上班的一对年轻男女出差。
前天他们步数一样,8864;昨天不一样,男的778,女的15500。
我猜:他们第一天出差,第二天玩自己的游戏。男人,大概呆在房间里,最多在酒店里走动;那位女士在哪里?然后绕过去;我又看了看她发的照片,果然有景点和美食街。
临走前,同事开玩笑说:不要浪费这个难得的相处机会。但现在,我几乎断定他们之间没有故事。
比如一个妹子连续几天高居榜首。她头上的画戴着一顶天鹅绒帽子,就像去年冬天我们见面时戴的那顶。当时她很伤心的告诉我,她离婚了。
现在她每天走两万多步。是不是有了新的情人,女人都在讨好别人?还是以行走为出口,通过塑形来塑造自己的内心?当我约她见面时,她兴高采烈。我问她,你好吗?她回答,“我搬过一次家,换过工作,发展了很多新爱好。”
走路是其中之一吧?我更感兴趣。
当有空时,我刷新它,选择几个重点对象进行观察、验证和检查。一段时间后,我发表研究成果——一天一千步之内,通常在室内,极有可能在家里。3000步左右,单位里。三千到五千,有点忙,五千多,很忙。一万步,那是有意识的锻炼,两万步,有意识的减肥。两个人的步骤差不多,彼此也认识。他们今天可能一直在一起。在类似的几天时间里,如果步子大幅度提高,冲刺,就是他的锻炼时间。
朋友圈一片哗然。
有人佩服,“你猜得这么准,能当间谍”。有人交流经验,她通过步骤观察领导在做什么。“上周日,他走了48步,我觉得他可能是病了。”星期一,领导真的没来。有人延伸了我的研究成果。发了一条短信,对方没回复,他就查了一下自己脚步的变化。“看来他是忙,不是不理我”。有的人一反常态,步数快速增加。他很骄傲,然后很委屈。“大家都问我,我是不是把手机绑在小狗腿上了?”
啊,这不是软件,这是显示器;这不是数步。它如履薄冰。
我不禁在想,在历史上,如果那些案件中也有类似的软件会是什么样的?
刘邦打着楚国的旗号,监视项羽和虞姬。项羽没动。虞姬的脚步越来越大,在某一瞬间,戛然而止;刘邦神清气爽,再次神清气爽。从那一刻起,她再也没有看到任何数据更新。过了一会儿,密探报告说:“于吉舞剑自杀了。”
我把上面的想象贴在朋友圈了,应该是大众分享。
想替监视和唐;从古到今都有英雄的角逐,最后决定封面人物是夸父的...而且宝玉结婚的时候,大观园里很多人都在等步数。“宝玉宝钗百内,黛玉零。”“王熙凤居首,李纨次之,一个忙红事,一个忙白事。”我抓起手机,走在街上,看了这些评论,控制不住自己。我一抬头,街上的人都很匆忙。
他们有计步工具吗?他们今天走了多少步?和谁?你去哪里了?被谁?你想成为谁的班长?
来自《故事会》校园版2019年10月刊。
剧终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