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由步行演变而来的健走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公认的运动方式。随着智能手机、计步器、app的普及,“你走了多少步”成了茶余饭后聊天的必备话题。
经常散步不仅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等慢性疾病的风险,还有助于控制体重和促进心理健康。但是,与此同时,也有人产生了攀比心理。很多人为了走路而走路,排行榜的步数惊人。更有甚者,他们为了占领封面,用特殊的方法“刷步数”。且不说攀比心理让步态变得毫无意义。过度的户外运动和葛优的“云操”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走五万步,等全马。
一般来说,一万步大概有7~8公里的距离,所以当你的微信运动列表里有5万步的时候,你可以大致认为他走出了一场全程马拉松,甚至达到了7万步甚至8万步。可怕的是这种情况几乎每天都会发生,真的很难想象。
诚然,运动与热量消耗成正比,理论上可以起到减肥的作用,但实际上步数越多越好。研究表明,人在做剧烈运动或过度运动时,会产生更多的肾上腺素、皮质醇等激素,当这些激素增加到一定量时,就会对身体造成损害。不仅如此,过多的行走还会损伤膝关节和脚腱,带来膝关节积液、滑膜炎、筋膜炎等类似的损伤。一旦出现伤病,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从此之前的一切努力都白费了,得不偿失。
那么走不出高台阶怎么办?为了占领封面,很多人开启了“外挂”模式。由于计步的原理是手机晃动产生数字,所以只要手机晃动就能产生效果。所以有人去网上买各种自动步摆,还有人把手机绑在宠物身上,起到“心灵运动”的作用。心理上,这是一种变态的存在。长此以往,大步流星这个词会逐渐变味。
步骤数量有限,控制持续时间
想要最大化的发挥走路的积极意义,就必须遵循科学、合理、适度的运动。
首先要摆正心态,时刻牢记每个出门在外的人都在想着健康,避免攀比。
其次,快走要穿舒适的运动鞋,最好有良好的缓震性。选择一条熟悉的街道或公园、塑胶小径、柏油路、草地或山野小径。其中塑料步道有弹性,对膝关节影响较小。同时,行走前后拉伸关节,可以提高机体的兴奋性,降低肌肉的粘性,提高关节的灵活性,最大程度地防止运动损伤,缓解肌肉疲劳。
当然,越快走越好。总量应该在科学范围内。老年人走路总量控制在平均每天10000 ~ 15000步为宜。能量高的年轻人可以考虑增加到每天2万步左右,并注意前后高台阶和低台阶的结合,适当休息,否则容易发生损伤。
走路时间也很重要。如果能在一天内一次性步行30~60分钟,将更有利于提高心肺功能和消耗脂肪。
一边走,一边要能吃。
坚持走路可以消耗身体多余的热量,增强身体的新陈代谢。在此基础上,配合科学的饮食习惯,对减肥减脂会起到双管齐下的作用。
经常听人说不吃晚饭就能减肥,身边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效仿。不吃正餐,也就是所谓的“节食”行为,在初期会导致体重下降。时间长了,你会发现体重已经到了瓶颈,总是很难下去。这是因为节食失去了体内大部分的水分。
节食时,当人体缺乏能量时,身体会分解储存的糖原供能,而糖原需要大量的水参与分解过程,所以不吃饭首先流失的就是体内的水。当肝糖原基本消耗完,身体就会开始分解一些肌肉供能。虽然体重下降了,但皮肤可能会变得松弛。而且以后吃东西的时候,身体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囤积脂肪,导致体重增加。
所以饮食控制不是以“节食”为代价的。其实每天的吃饭都可以按照正常的节奏进行。关键是合理控制摄入的总量和结构,增加蛋白质的比例,减少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适度补充维生素等营养素。
可以考虑把一天中碳水的摄入时间放到早餐和午餐中。晚餐主要是低脂高蛋白饮食。多吃蔬菜,控制水果,多喝水。
我都控制不了自己的体重,谈什么控制自己的生活。减肥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年的坚持。科学饮食配合适量运动,以月为节点,每天前进一步。时间久了,你会发现减肥是一件快乐又轻松的事情。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一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一点资讯站”,全省600多家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报道!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