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烟台日报-大小新闻
大小新闻客户端8月31日讯 (YMG全媒体记者 赵巍巍 通讯员 蒋淼 摄影报道)“这么多年了,我们村的主街终于硬化起来了,还铺上了污水管网!感谢党委政府的好政策,我们的村‘两委’也真是为老百姓干实事的好干部啊!”栖霞市松山街道下桑树夼村的村民李平走平坦整洁主街上美滋滋地说到。
位于栖霞市松山街道西南部的上桑树夼和下桑树夼村地域相连,两个村“难兄难弟”,是出了名的基础条件差,村主街一直没有硬化是压在老百姓心头多年的“揪心事”,尤其到了农忙季节,因为路面坑坑洼洼,运送苹果的时候颠簸得厉害,经常造成挤压伤,“一级果”变成“二级果”甚至残次果,严重影响村民的收入。村干部的畏难,使困扰村民多年的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越来越低,人居环境卫生整治等多项工作始终推不动拉不动,逐渐形成恶性循环。
转变发生在街道组织的“新班子、新气象、新征程”“两委”干部培训班上。在开班讲话中,街道主要领导号召全体“两委”成员以史为鉴,转变作风,结合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全心全意为群众想事做事,并设立150万元村级办实事撬动资金,鼓励各村提振士气、把握机会,通过完善基础设施、美化环境等,解决一件件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履行为民服务职责。期间,还组织村干部实地参观了兄弟乡镇的典型村,鼓励他们对标先进,补齐短板,争创一流。
“我们真是应该挑起担子,老百姓一票票把咱们选上来了,咱们必须为老百姓解决难题,才对得起这份信任!”“对,不能再等下去了,必须把握住办实事撬动资金的好机会,干出个样子来!”培训结束后,上桑树夼和下桑树夼村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曲振岭和李庆一拍即合,回村立即召开两委、党员、村民代表会,一致决定从“硬骨头”下手——将村主街硬化起来,并讨论制定了详细的建设方案。
两个村的发展规划得到了松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大力支持,第一时间拨付了撬动资金,村党员干部深受鼓舞,挨家挨户做工作,发动村民搬草垛、整道型,忙得脚不点地;李庆在村大喇叭上表决心:“我们两委成员、全体党员一定想方设法,克服一切困难,赶在苹果收成前,把村主街硬化好,让老少爷们今年的苹果卖上个好价钱!”
“村干部这么辛苦,还不都是为了我们老百姓!我年纪大了回村也不方便,捐点钱,也算是尽一份心力!”下桑树夼村87岁的在外老人李春刚,听说村里面要硬化主街,主动捐了1万元。村党员干部的辛苦付出,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纷纷行动起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尤其是下桑树夼村,全村老百姓不仅自发捐款8万元,甚至连总投资40万元的4100平方米主街硬化工程,都是全村老百姓免费出义务工干出来的。
“感觉现在是老百姓在推着我们党员干部往前走,要干的越来越多,停都停不下来!”下桑树夼村书记激动地说。原来,在8月12日到26日这短短两周时间,下桑树夼村在全村老百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仅将主街硬化起来了,还铺设了600米的污水管网,并且投资3万元,将村中200米长的河道进行了彻底清淤。上桑树夼村组织全村老百姓出工出力,3天时间硬化街道1550米,现在2个村硬化率基本达到100%,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下桑树夼村从基础条件差的“落后村”,一跃成为了干在前的先进村。
为群众办好一件实事,就会温暖一片人心。松山街道把民之所忧、民之所盼作为办实事、解难题的着力点,以“小资金”撬动干事创业“大杠杆”,撬动投资192万元,硬化街道、山路1万平方米、河道清淤2600米、新建广场300㎡、打深井2处,推进10个村的供水管网改造,整治“三大堆”200余处,大大激发了村干部想事干事积极性,集群众之智、群众之力,干群一条心、一根绳、一股劲,推动村级环境大改善、群众精神面貌大提升。
责任编辑:赵巍巍
本文来自【烟台日报-大小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