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共享单车发朋友圈(马上评|骑17分钟停车半小时,共享单车别走“回头路”)

澎湃特约评论员 沙元森

原本“说走就走,说还就还”的共享单车,新添了“骑车易,还车难”的毛病。

共享单车网上发朋友圈赚钱

有济南市民向媒体反映,骑共享单车到目的地之后,因为找不到还车“P”点,就无法落锁,以至于骑车用了17分钟,还车用了近30分钟。

在我印象中,之前各地的共享单车几乎都是随走随停的,停车之后难以落锁还车的问题确实比较稀罕。但是,据媒体报道,在济南当地常见的美团、青桔共享单车中,有一部分单车的车锁实现了“变身”,由以前的马蹄锁变更为轻便小盒子式的分体锁。用户只有找到“P”点停车位,进入指定停车区域之后,不用再手动落锁。这或许算是高精度定位技术在共享单车上的应用。

落锁方式的升级显然有利于平台企业,提高调度管理车辆的效率,同时也可以有效解决共享单车长期存在的乱停乱放问题。不进入指定区域不能落锁,也在倒逼用户规范用车,杜绝不文明的骑行行为。

遗憾的是,好的初衷并没有取得好的效果:“P”点经常若有若无,时远时近。用户到了目的地找不到“P”点,或者离“P”点还有800米远,小程序却显示可停车,都足以证明平台企业对新技术的应用比较草率。一些用户为这个“创新”付出了额外的时间和金钱,他们几乎承担了所有的“试验成本”,而平台企业也因此惹来投诉。

其实,当初共享单车出世之前,一些地方也搞过“有桩自行车”出借,用户必须在有桩的地方借车、还车,但是,因为“桩”布局得不合理,而且自行车原本就是满足1公里的短途出行,结果,因为找不到“桩”还车,把骑走的车又骑回原地“还车”的笑话没有少闹。共享单车的随借随还,正是因为解决之前的痛点,才被市场所追捧。不过,“随借随还”也带来了共享单车乱堆乱放、影响交通的问题。之后,一些共享单车推出禁停区、调度费等措施,引导用户有序用车。

但是,现在共享单车推出的“P”点还车,相当于走了“回头路”,回到“有桩”时代,而且看似“高大上”的新科技相当不成熟,带来“一地鸡毛”,“骑17分钟停车半小时”,停车区“飘忽不定”,原本就是为求方便的共享单车变得很不方便,堪比汽车找车位了。

企业想让产品更具“科技感”,减少经营成本,这是好事,但是不能贸然拿用户做试验。企业边用边改,用户只能边用边退。企业的新技术应用应该追求“双赢”,即便一时实现不了“双赢”,也不能先给用户添麻烦。

责任编辑:沈彬

校对:刘威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