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禄
编辑Zhou
周天金融原创产品
今年的屏幕行业发生了新的变化。
当消费者仍然沉浸在OLED屏幕带来的新体验中时,新的种类出现了。
2021年3月,TCL介绍迷你LED电视旗舰“X12”;四月,,苹果配备迷你LED技术的新一代产品在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发布iPadPro;三个月后,三星和华为他们还推出了自己的迷你LED产品:三星首款迷你LED背光电子运动屏OdysseyNeoG9华为旗舰电视V75super配备迷你LED技术;
10月,苹果发布了第一款“迷你led”产品“王炸”MacBookPro」,引爆了迷你led的概念,一种新的屏幕技术。
从今年开始,迷你LED新的电子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随着OLED的普及,迷你LED已经取代了OLED,成为LED行业和半导体显示行业的一颗璀璨之星。
与OLED相比,迷你LED具有更高的对比度、显著提高的亮度、更好的分辨率和精确的灯光控制。这主要是由于迷你们LED灯泡小尺寸意味着在同一背光区域可以容纳更多的光珠,这增加了分区背光的数量。分区背光越多,灯光控制精度越高,对比度越高。高对比度、高亮度、长寿命、低成本,是一次产业突破。
在迷你led爆发前夕,放眼全球led产业和半导体显示产业,从上游(外延芯片+芯片)、中游制造(封装+模块)和下游终端应用来看,“中国芯”和“中国屏”占据了市场。2020年,中国新型显示产业直接收入将达到4460亿元,占世界的41.3%,产业规模居世界首位
20年来,在曾经被日韩企业垄断的显示行业,中国TCL英格兰银行、萨南光电其他企业突出包围,形成了“制芯制屏”全产业链的本土化,初步取得了反围剿显示产业的胜利。未来,中国很可能会主导迷你led领域。
那么,“中国银幕”是如何从日本和韩国企业中脱颖而出的呢?在荧屏革命史上,中国在哪里?什么是迷你led?迷你led对中国显示器行业意味着什么?
01
从1990年到2000年,日本和韩国被划分为世界
要回答上述问题,我们需要了解屏幕的历史。
早在20世纪60年代,电视行业的领导者RCA(MaHuateng)就曾是一家美国公司(美国无线电公司)第一台液晶显示器被制造出来。显示器是由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因为当时小马主推低成本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而液晶显示器产量低、体积小、价格高,因此RCA公司放弃了液晶展示这条工业路线也会让美国错过未来几十年的工业机会。
美国放弃的液晶显示器引起了日本企业的兴趣,锋利的他购买了美国RCA的专利,克服重重障碍,推出了彩色TFT-LCD生产线。很快东芝、三菱他们还建造了工厂并进行了投资。在这一过程中,日本工业将产量从10%提高到80%。
20世纪90年代初,个人终端开始兴起,平板显示行业即将起飞。因为夏普、三菱、东芝等企业当年“赌对了”,日本显示屏制造商登上了液晶显示领域的宝座。
从1991年到1996年,全球至少有25条大型LCD生产线,其中21条在日本建造。从上游芯片到下游封装,日本已经形成了非常完整的产业结构。世界上几乎每一台液晶显示器都有日本企业的努力。
在屏幕显示市场“过热”后,韩国看到时代的大门向自己敞开。三星和LG相继加入,以韩国特色的“高饱和”投资方式强行挤入市场,并将这条技术路线推向大型电视市场。1997年,三星在液晶显示器领域投资数十亿美元,建设了一条大型液晶面板生产线;LG和飞利浦在合作中,LG用50%的股份换取后者16亿美元的投资,用于开发LCD技术。
疯狂的投资很快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液晶显示器的开发过程中,三星连续七年每年亏损超过1亿美元。只有由于这些韩国企业独特的财阀特征,它们才能实现这一投资水平。本世纪初,韩国企业通过激进的投资战略,放弃短期利润,大力扩张,从日本企业手中夺取了市场,形成了与日本企业共享世界的局面。
02
从2000年到2010年,中国企业开始萌芽
尽管日本和韩国正在全力开发LCD技术,但国内显示器仍停留在CRT技术上。
2004年,当时中国最大的电视制造商彩虹集团投资6亿多元引进日本日立大屏幕显像管(CRT)生产线(K线),你知道,这6亿元是彩虹集团的年净利润。
然而,市场并没有像彩虹集团所预期的那样“CRT将在至少十年内保持辉煌”。仅仅三个月后,“K线”就变成了“坑线”。彩虹集团发现,以高价购回的生产线中,几乎有一半是过时的设备。巧合的是,在同一年,TCL收购了汤姆森在欧洲的CRT彩电业务,导致数年亏损
显然,当技术的飞轮转换时,中国企业在当时押注于错误的技术路线。
此后,中国一直处于“缺屏少核”的状态,彩电、电脑和手机所需的液晶显示屏几乎全部进口。即使在中国进口材料的年度消费排名中,LCD面板也排名第四,仅次于石油、铁矿石和芯片。
为了摆脱“缺少屏幕和核心”的尴尬,中国企业家开始寻找出路。2003年,京东方收购了现代的TFT-LCD产业,在韩国落后生产线的基础上,将其内部化为自己的技术,然后在北京独立建设了一条LCD生产线,这也是当时唯一一家走自主开发技术能力之路的企业。
随后,我们生产和开发了液晶显示器龙腾光电、TCL的华兴光电因此,中国开始拥有自己的LCD生产线,减少对进口产品的依赖。2005年,政府在财税方面支持TFT-LCD产业,减免相关进口关税,促进产业发展。就这样,中国的液晶产业正逐渐获得发展势头。
2007年是全球电视市场的转折点。今年,液晶电视的市场份额首次超过CRT电视。这时,液晶电视开始在中国普及。我们家的第一台液晶电视是2008年奥运(JetLi)的前夜以5000元购买的一台32英寸海信电视。
面对“大尺寸”的需求,中国利用其较低成本的终端制造能力,开发了大尺寸LCD面板的生产,并实现了成功的夹紧。
受2008年次贷危机的影响,中国台湾和韩国的屏幕制造商陷入经济困境,被迫放弃许多非核心产业。此时,只有中国的LCD市场仍在增长。借此机会,京东方和华兴光电逆势扩张。一方面,他们加快了收购速度,抢占了空置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它们吸引来自台湾和韩国企业的技术人才。
03
2010-2020,胶粘状态
从美国第一台LCD的发布,到早期LCD时代日本的垄断,再到韩国疯狂挤入屏幕显示市场,屏幕显示技术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上半年,中国一直处于被动地位。
此时,一些中国企业开始疯狂投资,地方政府也发挥了“把钱给土地,让政策给政策”的实际作用,帮助该行业蓬勃发展。
2008年左右,英格兰银行决定大规模扩张,一些地方政府主动寻找英格兰银行,讨论在当地建设生产线的可能性。除了交通市场和基础设施等因素外,另一个重要因素是高发电线(大型液晶面板生产线)的建设需要巨大的投资。
其中,京东方在合肥的项目投资达到了惊人的175亿元,这仍然是十年前的数字。与今天的175亿元相比,合肥市政府甚至暂停了地铁项目,为英格兰银行腾出了资金。帮助法学博士。组件对象模型高代线路扩张的方向,使外国企业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一夜之间崩溃。
作为安徽人,作者有自己的经历。2009年下半年合肥火车站,我们可以看到,站前广场有一个大型地铁施工围栏,大型机械已经进场施工开挖。本次开挖历时8年——1号线最终开通时间接近2017年(中国地铁平均建设期为5年),其中2009年至2012年的三年几乎停产,而这三年恰好是合肥签署京东方项目后的重投入期。
上游的LED芯片轨道也相当活跃。虽然被称为芯片,但其技术含量并不高。随着生产线设备的国产化和生产成本的降低,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在高峰期,国内有80多家LED芯片制造商。在激烈的竞争中,三安光电华灿光电、干式照明光电才华横溢。
2016年,LED芯片国产化率上升至76%,市场规模达到106亿元,进口33亿元,其中三安光电占市场份额近77%。
作为赛道的赢家,除了巩固的主营业务优势外,三安光电还围绕led安排了三大、中、高端新业务:迷你led、led灯、复合半导体。
其中缩小技术,刚刚在2021,开始进入一个爆炸性的时期。
2019年,国内大型液晶显示器产能持续扩大,产业供需格局改善。国内屏幕显示企业凭借规模大、成本低的优势,挤压了日韩企业的生存空间,迫使日韩企业吐出部分市场。
LG正式宣布到2020年关闭韩国液晶电视产能,并将剩余产能集中在中国广州;三星显示器公开信说,所有液晶显示器产品的供应将在2020年底前终止,以加快向其他领域的转型。
根据2020年上半年的数据,京东方和华兴光电分别以20.4%和14.4%的比例赢得了全球面板制造商前两大大型出货区域。其中,华兴光电55英寸电视面板市场份额居世界第一,65英寸电视面板市场份额居世界第二。
自2020年以来,中国、日本和韩国的屏幕显示企业实现了“三方对抗”。
04
2020年,迷你LED时代即将到来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面板行业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被称为“液晶周期”。与传统工业金属和其他周期性产品不同,根据工艺改进和技术进步,面板价格将在长周期内继续下降。在工业衰退期间,通过技术创新和押注于更先进的技术,我们可以赶上并超越先行者。
在这场持续的产业转移中,英格兰银行和TCL技术凭借中国市场的资源,两家公司在新一轮反周期投资中迅速崛起。韩国追赶日本,中国追赶日本和韩国就是这一过程的重复。
周期性特征迫使屏幕显示领域的企业不断追求更高质量的技术形式。所有最新的技术都是无穷无尽的。如果他们不取得进展,他们将“失败”,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内体积」我们的一个行业。
英格兰银行提前部署了OLED,在追求行业规模和地位方面领先了一步。目前,京东方拥有三条OLED生产线,另有两条OLED生产线正在建设中。根据数据,京东方的OLED面板出货量在2020年排名前三,市场份额为5.7%,约占全球OLED总份额的5%。
自OLED技术起源于韩国以来,韩国面板制造商在该领域拥有最强大的实力。中国企业与三星、LG的市场份额还有一定差距。为了抵御韩国OLED的主导地位,寻找LED新的增长点,中国LED芯片和封装企业积极发展Mini-LED,以填补OLED面板供应不足的局面,解决Mini-LED尚未商业化的问题。
如果OLED是老王者,那么新王者很可能是迷你led。唯一的问题是后者的大规模制造成本太高。
目前迷你LED定位于高端专业显示器,自2019年6月起由苹果发布ProDisplayXDR此后,迷你led开始受到华为、三星等it终端制造商的追捧华硕、宏碁、山谷和协会等新机型相继发布,推动了迷你LED背光灯的进一步普及。随着下游市场的不断渗透,未来迷你LED市场将迎来增长。全球微型LED市场将从2021美元的1亿5000万美元增长到2022美元的55亿美元。
迷你LED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这一机遇也是“国产屏幕”的又一次产业机遇。
在2021年6月,京东方率先实现了大规模生产玻璃基活性LED产品,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使其能够进入下一个城市。有人说英格兰银行可能会破产苹果公司明年新年苹果笔记本电脑MacBookAir迷你LED显示屏的新供应商。
三安光电与众多知名下游客户合作,将迷你led引入电视和显示器领域,成为三星迷你led芯片的主要供应商;
华康光电于2019实现了微型LED芯片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和销售,2021季度第一季度迷你LED产品销售收入增长182.2%。
今年10月,苹果公司推出了Miniled;MacBookPro&34;随着迷你led的出现,迷你led板块二级市场反应良好,行业内主要上市公司股价大幅上涨。以华灿光电为例,其股价显示在过去60天内上涨了近30%。
苹果MacBookPro配备迷你LED
苹果是业内知名的行业风向标。凭借庞大的现金储备和高昂的产品价格,苹果可以找到世界上最好的技术。苹果看好的一项技术将很快成为未来几年的行业方向,从芯片架构到人脸识别模块、综合屏幕、摄像头技术,甚至蓝牙无线耳机,我们可以看到,苹果的行业潮流将成为主导力量。以蓝牙耳机为例,苹果公司已将其从一个边缘角色转变为一个年收入数百亿美元的大型行业。在屏幕技术路线的选择上,苹果也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英格兰银行(BOE)前主席王东升一旦总结出一条规律,即每36个月,标准显示产品价格将下降50%左右。如果制造商想要生存,产品性能和有效技术必须翻一番以上。在“液晶周期”和“王氏定律”的驱动下,技术创新已成为屏幕显示行业永恒的规律。
行业供求博弈所带来的周期属性,给国内屏幕显示从业者提供了超越前人的机会,但也带来了一场容易被超越的危机。从CRT到TFT-LCD再到OLED和迷你led,技术更新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幸运的是,中国企业在新的屏幕显示革命中变得越来越强大。
屏幕显示是一个“烧钱”的行业。技术越新,生产设备和技术越昂贵。以英格兰银行为例,虽然自上市以来,英格兰银行已筹集了约2000亿元,接近现有市值。然而,资本市场承认英格兰银行的市场地位和技术优势,并愿意给予英格兰银行更高的估值。
在屏幕显示行业,起步是一场冲刺,起步是一场决战。
在中国、日本和韩国的每一次产业升级中,资本都走错了产业路线并被挤出,这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声音。然而,在残酷的市场环境中,一些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逆势扩张,以换取整个行业在世界上的地位。作为一个后发国家,中国、日本和韩国自然更多地依赖大型资本和一体化模式。他们必须凝聚一切资源,进行技术突破,才能突破欧美的产业霸权。但这也意味着,如果你犯了错误,你将失去一切。
从上游芯片到下游封装,机遇与风险并存。可以说,每一步都是如履薄冰。为了在多变的屏幕显示行业中生存,产品性能和有效的技术需要在每一个周期的变化中不断升级和攻击。
借用TCL创始人李东生的名言:选择制造业,进一步回到深渊。
参考资料:
「1」《光的变化——一个企业及其产业史》,当代中国出版社
「2」迷你led:中国荧屏的突破性机遇,雷锋
「3」三安光电2000亿,不单靠迷你led,潮流商业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