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不应该那么写,聚力最好能怎么改。——改客岛
一切做图书、期刊、报纸的,做其他媒体包括自媒体的,做文秘工作的,甚至扩大了说是一切做内容的,都要懂得做好编校工作,做一个真正的和完全的合格者。
而一切做编校工作的,都必须知道遇到问题或拿不准时查阅“编校手册”(文末将会告知,怎么可以给自己做一套“编校手册”而不用买)。做内容涉及的规范和注意事项很多,没有人能够和有必要全部记住每个规范和事项的具体内容,但应该知道它们在那里等着咱们去查阅。
显然,工作中我们要选用的“编校手册”自身的编校质量必须高,因为它是我们用以打铁的榔头,倘若这榔头本身不硬不好用,要打好铁可就不容易了。
但是,至少现在某些“编校手册”的质量是让人担忧的,而其中的问题却不易被大家发现。本人手头用了几年,至今未见修订的《期刊编辑校对实用手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1)就是其中之一。
现在之所以要说这本“旧书”,是因为新近从网上书城得悉,出自同家出版社的姊妹书《图书编辑校对实用手册》第5版(2021.3)刚刚上市,其第二作者就是上述期刊《手册》第一作者。而同样出自该社的第三本手册《编辑必备语词规范手册》(2019.5),书末在推荐此期刊《手册》时说,“《期刊编辑校对实用手册》是根据颇受好评的《图书编辑校对实用手册》体例,为期刊编辑校对工作者编写的实用工具书。”既然两书的渊源如此之深,那么,图书《手册》新版会不会与期刊《手册》同病呢?
比较一下不是就知道了吗?当然。
但是,我实在不想为此专门网购一本图书《手册》新版,本人所在城市最大的两家书城也未卖此书。而仅仅从网上可见的目录即可看出,此书与期刊《手册》内容差别应该不大。其实,从读者的角度讲,图书、期刊合而出一本《手册》即可,不必浪费地分出两本《手册》。本人先前使用多年的《现代新闻出版编校实用手册》,就是很通用的很好一本(当然,随着规范和标准的新出台新修订,此类手册应该不断修订)。而这里准备讨论的期刊《手册》上相关的几例硬伤软伤,却是在图书《手册》第3版(2014.7)上一样伤着。
所以,说说期刊《手册》的问题,对于鉴别图书《手册》第5版的质量或许有用(特别是在相关问题它依然没有修订过来的情况下),而对于认识现版期刊《手册》及其可能不久即有的修订版自然更有用。当然,万一作者和出版者看到此文,也许会促使他们把书修订得更好。
咱们开始说问题。
《期刊编辑校对实用手册》分上、下两编。上编主要是对七大类规范进行要点讲解。下编为“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规范”,收录的是文件原文,共40个文件。
我们只举例性地审视三五个问题吧。
1.对有些规范性文件本身存在的问题该作适当处理的没作处理。
有些规范性文件,从生下来本身就存在问题。问题虽然是规范起草制作者造成的,但当文件被收入这样的手册时,对其中的一部分应该作适当处理:能直接改的直接改,不能直接改的作以说明。
比如此书所收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主要起草单位为北京大学),在其4.1.2的示例里(第334页),列有“刊物编号:CN11-1399”。这里,11不应与前面的CN直接相连,而应该在N后空半字空格,排印为“CN 11-1399”。这种排印格式是由另一个国家标准《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规定的,此标准在三处(第559、561页)给有排印格式示例,在一处(第560页)还专门说“CN与6位数字之间空半字空。6位数字的前2位与后4位之间用半字线‘-’隔开。”
这种情况下,对前面的错误示例就可以直接改,排印成正确的格式,这样处理最简捷;也可以在错误处或者别的适当地方,专门作以说明;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在上编讲解数字用法规范部分,把这个示例抄过去但改正好,或者给出一个正确的同类例子。可是,这三种办法此书一个都没采用。
相反,此书在上编第五章“数字用法规范”的“3.用于编号的数字”中(第105页),却举了一个图书的例子,这就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7-219-03960-3”。按说,一定要举一个书或刊的例子的话,应该举刊的例子,因为你这本《手册》就是一本书,它的版权页和封底,都印着这本书的书号,本身就是例子。而且,所举的这个书例,本身还是10位旧版。而自2007年1月1日起,国际标准书号已升为13位,在原版10位前加了3位图书产品代码978,用半字线-与后边的7连接。比如这本《手册》的书号就印的是“ISBN 978-7-5495-7245-8”。看得出,此书在这里抄了已经作废的老皇历。——这无疑是此书的另一个硬伤加软伤,而且不是小问题!
又如还是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在其“5.1.1”部分(第337页),规定了多位数的两种数字形式。指出,“为便于阅读,四位以上的整数或小数,可采用两种形式分节”:一种是千分撇,“整数部分每三位一组,以‘,’分节。小数部分不分节。四位以内的整数可以不分节”,给有19,351,235.235767、1256等示例;一种是千分空,“从小数点起,向左和向右每三位数字一组,组间空四分之一个汉字,即二分之一个阿拉伯数字的位置。四位以内的整数可以不加千分空”,给有55 235 367.346 23等示例。大家觉得这里的表述有没有问题?
这里的问题是,分节是三位一组成一节,四位以内的整数,只有四位这一种情况能分节,比如把1256分成1,256或1 256,而三位、两位、一位这三种情况,比如256、56、6,你想分节也位数不够,没法分呀。所以,这里关于“四位以内”的表述是有逻辑问题的。相关的两句可以改成“四位整数可以不分节”和“四位整数可以不加千分空”。当然,也可以不直接改而进行说明,放到书的适当地方。
2.对法律的介绍极不专业,表述极其粗糙甚至错误。
此书第一章正文开头,也是全书正文开头(第3页),其第一句是这样的:“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江泽民同志于当天签署主席令,批准该法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这第一句就粗得离谱。
首先,“批准”一词使用错误。按照我国宪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这样的法律,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制订,通过后由国家主席公布。而公布不是批准,二者不可混为一谈,立法程序上也没有设立批准环节,就是说没有批准一说。因此,这里使用“批准”一词,纯属无知性的轻率乱用。本人注意到,此书下编收录此法时,就只注明了“通过”项,没说“批准”(第184页)。
其次,这里的介绍太啰唆。国家主席公布法律,在主席令中当然应该讲清楚,这部法律是何年何月何日,由第几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几次会议通过,自何年何月何日起施行。而对于法律使用者来说,不需要被告知那么多。具体到此书这里,只说什么法和自何年何月何日起施行即可,其他都不需要说。现在的措辞看似提供了很多信息,其实,有的信息在这里没啥用,反倒可能有干扰,有的信息是可以推知的(如,此法肯定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制订,国家主席公布,公布当然要签署主席令),专门告知实属多余。
3.对不规范汉字的界定很不严谨。
此书在第一章中的“禁止使用不规范汉字”部分(第4页),开头第一句,也是第一段,是这样写的:“不规范汉字指《通用规范汉字表》收录的8105个规范汉字以外的汉字,包括繁体字、异体字、旧字形等。”
这样来界定不规范汉字是很不严谨的。此表所列的8105个字为法定规范汉字。此表以外的汉字,应该包括不规范字和未规范字两类:不规范字是在表内有对应字的字,包括繁体字、异体字、旧字形等;未规范字是在表内没有对应字的字(如果也被规范了的话,应该从8106排起),既然未规范,当然就不能说它们是不规范字了。而不规范字是禁止使用的,未规范字则允许有限制有条件地使用。而此书在这里是把未规范字也算到不规范字里了。
需要作以说明的是,上述几处的例子并不是我翻遍全书刻意找出来的,而仅仅是本人使用本书时的无意发现。
上面的问题1,是本人发现某刊的刊号印刷不规范,但主办单位级别很高,本人在定判其错之前,认真查阅本书时发现的。此刊版权页印的是“CN11-XXXX”(这里不便透露相关信息),N与后面的1之间应该空半字空格而未空。
上面的问题2,因为是出在全书正文的第一句,是本人一拿到此书(网购的)随手翻阅时就发现的。不知道它当初是怎么通过三审三校的。如果说此书此处是抄了图书《手册》第3版,那么,图书《手册》又是怎么编校的,那部法2000年出台,这本书2002年初版,2006年再版,2014年3版,正文第一句如此严重又明显的问题怎么就能蒙混过关!
上面的问题3,是本人在此书上查阅《通用规范汉字表》时发现的。其实,在对待此表上,此书的问题很大:一是竟然在下编里未收此表,二是对此表的解读很不充分很不到位,并且还有上述错误。
早于此书出版近两年半的2013年6月5日,《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国发﹝2013﹞23号)印发。以如此高级别的文件公布的此表,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配套规范,由教育部和国家语委组织研制,历经12年、90余稿而成。正如其名称所表达和显示的,此表就是一个规范,此表的本质属性和首要特点就是规范性。特别是在字形上,此表是表内字字形的唯一标准。没想到在这两个手册里就这样轻描淡写地“过”了。
我们有“打铁先得自身硬”、“打铁还需自身硬”、“打铁必须自身硬”的说法,也有“打铁先得榔头硬”、“打铁先得好榔头”、“打铁得用好榔头”的说法。出版和使用编校《手册》是同样的道理。
最后说一下,大量做内容的人可能并不想掏钱买这样的编校手册,但是有时会用到其中的内容,怎么办?答案是:自己做一个。
办法很简单:电脑里建一个文件夹,先把纸质手册的目录复制下来(网上商城就有电子版,自己做成清晰易读的电子版更好),再在用到哪个标准或规范时从网上找到并将其复制下来,日积月累,自己就有了一套很实用的电子版“编校手册”。规范和标准都是公开的,网上都能找到,一些语言文字类、编辑出版类的网站,常常会把相关的文本集中到一个栏目里供使用者查阅下载。
需要注意的是,新的相关标准规范的出台和对已有标准规范的修订会不定期发生。所以,正式出版的纸质编校《手册》会不断修订,你的文件夹型“编校手册”也应该不断更新。
上述图书《手册》第4版(2016.9)出版后,豆瓣上有人吐槽:此书此版“收录的《出版管理条例》是旧的”。留言说,此版收录的仍是此条例2011年的版本。我不想核对此君的说法是否准确,但此条例自1997年公布后,作过多次(包括2011年)修订,当时的最新一次修订是依据2016年2月6日国务院《决定》,因此,我估计很可能当时书稿已进入出版环节,未能及时更新为最新修订版。
无独有偶,此书第5版(2021.3)刚一出版,豆瓣上又有人“遗憾”吐槽了两条,其中一条说:“所收著作权法是旧版”。我们知道,2020年11月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著作权法的《决定》。不知此书这一版跟上了此法的这个最新修正了没有?
(声明: 本文图片来源于版权方,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版权方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