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街口的信号灯啊
交通信号灯数字特别大
无论大小的街口,都是这么倔强
那红灯时当地人会乖乖得看信号等时间吗?答案是no
这里的信号灯,仿佛只是参考,而不是要求
即使有交通协调员在街口
他们也主要是根据车流来指挥
而不是严格按照信号灯来分流
二、要吃糖么?
街边兜售糖果,这仿佛是当地一种特殊的职业
我对此有一些负面的看法,首先嘛,糖果吃多了并不好,肥胖的人多了对社会发展也不健康;其次,超市里买来整盒的糖,然后在街口再高价零售出去,这个事儿吧,如果买的话,多少带一点施舍的意味。尤其是见到正当壮年的男子干这个,我是没啥好感。
针对这个情况,问了本地的朋友,他们大抵也有这个想法,而且补充到:时间灵活、地点灵活、而且甚至比一般的劳务工作赚得多。
三、“堵车文化”
在此让我先呼喊一句“利马的交通情况实在是烂透了!”
啊,爽~
这种全城堵车的情况,
不分主次街道、不分时间段、
而且经常是毫无状况得堵
说是上下班流量陡增吧,人家不是
说是突发交通事故吧,人家也不是
那是什么原因天天堵、时时堵呢?
总结下来就是:
车多道窄、城市道路整体规划不佳、突发状况协调滞后
经常被堵在路上,困在车上犯嘀咕,
怎么就这么多车,天天在路上逛呢?
除了郁闷,其实还有很有事儿可以做,比如:
人家其实也没有恶意,只是摆个造型
或者看表演、顺道洗个车
还可以买饮料、买雪糕、买糖...
四、换钱的人和店
作为国际旅游城市,换钱的小窗口遍布大街小巷
看到“MONEY EXCHANGE"
或者“Cambiar dinero”的字样,里面就是了
抱歉,RMB不行,这个得找当地华人朋友,或者地下钱庄
五、骑着摩托车送餐
外卖送餐开始在本地兴起,成为潮流,而街上的外卖员也开始多了起来
你在利马街上,经常会看到身穿艳丽工作服的员工,通常是男性,穿行在街口巷尾
他们的交通工具可能是自行车、电动车,还有摩托车
其中骑摩托车的占比非常高
有的时候,你会在巷口看到一群成年男子聚集
吹吹烟、吹吹牛,旁边是一排摩托车
我第一次见心里咯噔一下
“mmp该不会遇到黑涩会聚集了吧”
还好,只是旁边有一家大型餐厅
他们是作为送餐员在等单
六、少之又少的空调
利马全年温度在10-25摄氏度左右,因此空调这个东西并不常见
除此之外,基本没有蚊虫的烦恼,这个确实蛮舒适。
气候方面是不是真的就完美呢?
我觉得也不是的
在秋冬季节,虽然无雨也并不寒冷(全年99%无雨)
但天常常是昏沉沉的,给人没精打采睡不醒的感觉
七、不打表的的士
西语仍是“TAXI”,只是发音不同
这里的士收费是在上车前商议好的
至今为止,我没见过一个打表器。
刚来的时候,会担心被宰价
很快就发现,担心根本是多余的
因为一定会!!
见到外国游客,尤其是语言不通的,
直接把价格翻到一倍以上是通常的事儿
因此在熟悉价位之前
建议先拿“UBER”比价,或者直接APP下单
八、热衷赌场、电子游戏
夜幕降临,热闹的地方人头攒动
而灯火酒绿的地方往往是不缺人气的
尤其是赌场和电子游戏厅
米拉区街边的小型电玩店
九、街头rap盛行
这种活动通常在城市的街头有一些固定的地点,
这是其中的一个
位于MIRAFLORES区的肯尼迪公园石头座群
随意参与,有胆你就上的形式
从夜幕初临到凌晨,每晚如此
十、涂鸦画
涂鸦画在拉美国家的街头,永远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秘鲁也不例外,有的趣味、有的颓丧、有的抽象
吸引人驻足欣赏,感受艺术的惊叹和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