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单一化怎么表述(场景分类法,开创新品类)

今天谈开创新品类的一个方法:场景分类法,开创新品类。

概略地说,每个产品都可以满足多个消费场景,对一个刚需性的大品类,尤其如此,这时候作为后来者要想打造一个新品类,可以尝试从场景细分入手。

把消费此类产品的场景作出一个消费场景图,然后找到其中的一个点,进行突围,把开发的新产品针对性地聚焦满足这个场景的需求,当此消费场景发生时,你就可以成为顾客的首选,这也是聚焦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比如:酱油是一个国民性的刚需品类,消费者食用酱油的场景是多元的,在酱油行业就催生了利用场景细分开创新品类的经典案例。

第一个案例:李锦记蒸鱼豉油。

“蒸鱼”是粤菜的一种,是广东的传统名菜,李锦记起家于广东,结合广东人的饮食,针对性开发了专门做蒸鱼的酱油,直接把产品名定为“蒸鱼豉油”,这就是抓住一个细分场景,开创了一个新品类,给顾客对号入座的购买选择,随着蒸鱼从广东菜变成全国的主流菜,蒸鱼豉油也变成了一个全国性的酱油大爆品。

酱油品类的第二个案例是:加加面条鲜。

面条是一个源于北方的主食习惯,随着南北方文化的交融,南方人也逐步把面条引入到早餐中,面条变成一个全国性的主流、高频的消费场景,加加洞察到这个细分需求,针对性的研发了一款专门针对面条专用的酱油,直接命名为“面条鲜”,让面条更美味,让吃面条更便捷。这个场景让面条成为一款亿级爆品。

调味品行业另外一个案例是恒顺开发的一款蟹醋,专门针对吃蟹这个场景,成为一款醋爆品。

再举一个我们身边的案例:微信红包。

微信红包是一个国民级的爆品,当年腾讯进军互联网金融,屡屡没有突破,没想到一个微信红包这么一个小小的产品,就让腾讯打开了一片全新的世界,让微信支付变成了一个可以跟支付宝形成等量级对峙的服务,被马云当年成为珍珠港偷袭。微信红包这个产品诞生之初就源于一个场景:过年发红包,尤其是南方企业,每年过年都要给员工发红包,每年腾讯马化腾在门口要给大家挨个发红包,微信支付就从“发红包”这个细分场景切入,成为人们过年发红包的一个线上解决方案,今天微信红包已经从过年场景,泛化为日常发红包的场景。

再举一个儿童零食行业的爆品案例:窝小芽“一周米”。

单一的产品怎么运营


窝小芽洞察到一个生活场景:妈妈们给孩子吃辅食,希望每天要补充不同的营养,所以每天的辅食尽量不重复,所以窝小芽的一周米就是基于这个场景开发的爆品,窝小芽一周米采用的是粥米组合的配料方式,里面共有9种谷物精华:五常有机大米、敖汉的有机黄小米、秘鲁进口的三色藜麦、脱皮赤小豆、印度进口的红扁豆、敖汉有机玉米糁 、丹麦进口燕麦片,窝小芽的每一周米都含有不同的口味和营养元素,周一到周日可以换着吃,对每一位具有选择困难症的宝爸宝妈们,是一个最省心的解决方案。

基于场景细分去开发新品类,从而创造爆品的案例,任何品类都适用,因为产品消费必须是附着于场景而存在的,而大部分产品的场景都不是单一化的,只要找到一个足够精准的场景切入点,给顾客一个专属的解决方案,就有机会成为一款爆品。

对这个场景的选择,我们有一个标准:既要精准,也有广普。如果不精准的话,就没有对号入座的购买吸引力,如果不够广普的话,产品就容易小众化,导致产品成不了气候,做不出大规模。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